曾經的大石窩
是一個傳統資源型鄉鎮
以出產世界獨有的「漢白玉」而聞名
有上千年的石材開採史和加工史
礦山隨處可見
近些年
為踐行中央提出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大石窩鎮黨委、政府
陸續關停清退落後產業
2017年1月提前四年
關閉了漢白玉礦山
2018年10月
全鎮128家石材加工企業全部關停清退
快和方方一起去看看吧~
為了讓這些
曾經以礦山開採、石材加工為生的村莊
儘快走出產業轉型的陣痛
大石窩鎮黨委、政府把目光瞄準了
全鎮2.53萬畝平原造林地塊
在精心管護基礎上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
以7個村為試點開展
林下低密度養殖
林下食用菌種植
林下中藥材種植
林下花草種植
等試點示範項目
鎮主要領導帶隊多次實地調研
推進項目建設進度
如今的大石窩
不僅村村環境優美
還大力發展
「林菌」「林禽」「林藥」等林下經濟
讓「小樹林」變成百姓的「綠色銀行」
生態經濟逐漸壯大
帶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礦山村」變「示範村」
大石窩鎮辛莊村
曾經是一個礦山村
如今變成了「示範村」
目前北京市林下經濟示範產業園
就建在這裡
園內616畝林地裡
散落著10個新型高棚
每個棚佔地150平方米
棚裡種植了
木耳(黑木耳、玉木耳)
榆黃菇、靈芝等
各類食用菌
在北京農林科學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
大棚建起來了
種上了各類食用菌
就連村裡人以前沒見過的
靈芝、北蟲草也種植上了
這些產品採取村企合作的方式
通過玉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
高端會員定製
實體門店等自銷售渠道
被直接送上市民餐桌
自今年4月以來
累計銷售額達到6.4萬餘元
在大棚周邊的林間
專家還幫著村民
分散建設了不少雞舍
養殖了3500隻「北京油雞」盤活林地
使每畝林地成功增收
3000至5000元
這種小群分散飼養的模式
不僅可以幫助除草
減少養護成本
更重要的是
雞的糞便還能經過發酵
與枯枝落葉、廢棄菌渣一起
打碎製成有機肥
循環利用到林下作物的種植中
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今年11月
辛莊村年出欄15萬頭豬的養殖場
也將投用
經過處理的糞便
還可以用於製作有機肥
為了提高發酵效率
市農林科學院還為辛莊村
補充了新的科技設備
一臺增氧機和一大塊苫布
以往需要3個月才能製成的肥料
如今只需15天即可完成
實現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
目前,大石窩鎮
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
探索有機循環的生產方式
利用生豬養殖中產生的糞便
食用菌種植中產生的菌渣
油雞養殖中的雞糞
以及林地樹枝落葉等廢棄資源
進行快速好氧發酵
快速腐殖化
製作有機肥
改良林地土壤
促進林地樹木生長
林下種植的廢棄尾菜
作為生豬和油雞的飼料
增值增效,提高利潤
形成了
「林下經濟+生豬規模養殖+標準化種植」的
複合種養模式
實現有機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
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最大化
對於平原造林地塊的未來
辛莊村已經繪製好了藍圖
村裡計劃在大力發展
林下低密度養殖、食用菌
中藥材、花草種植的同時
大力發展觀光採摘項目
讓遊客體驗親子種植的樂趣
計劃在園區內設露營場地
為遊客提供帳篷及餐飲服務
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村民就業有了「硬保障」
辛莊村林下經濟示範產業園
被村民們叫作「黃金屋」
是村民「借綠生金」的希望
增加了就業又實現了增收
對守著礦山的辛莊村來說
轉型不易
本世紀初
辛莊村有50多家礦廠
15家石材加工廠
2000多名村民
都是以石材為生
上山可當開山工、下山可當雕刻匠
解決溫飽不是問題
為積極響應綠色生態號召
村裡在2010年關閉所有石材產業
隨後造林1300多畝
林地裡的林子剛栽下沒幾年
樹冠還沒有鬱閉
發展林下經濟正是好時機
林下種植的中草藥、花草
都能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益
村民就業也能得到保障
大石窩鎮黨委、政府
通過帶動
辛莊、廣潤莊、南尚樂等
7個林地
條件好、積極性高
示範效應明顯的村
開展林下低密度養殖
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藥材種植
林下花草種植等
5個試點示範項目
目前全鎮林下經濟面積
已達4000餘畝
共有500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接下來
大石窩鎮將充分發揮
良好的自然生態和
深厚的歷史文化兩大優勢
以美麗鄉村和示範片區建設為切入點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
平原造林林下經濟試點和
富有大石窩特色的農旅產品
為載體
打造美麗環境
發展美麗產業、建設美麗村莊
推行美麗機制、創建美麗家庭
全力打造美麗鄉鎮
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譜寫特色文旅小鎮的三農新篇章
為大石窩鎮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