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義分》七門料簡
宗祖《觀經四帖疏·玄義分》所示。
序題門、釋名門、宗旨門、說人門、定散門、和會門、得益門。
「七門料簡」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玄義分》當中所列的七個條目。「門」是類別。「門」跟「重」差不多,「五重」也可以叫「五門」,「七門」也可以叫「七重」。「料簡」,「料」是料理,「簡」是簡別。
善導大師解釋《觀經》的時候,對《觀經》的核心義理作了一個整理,然後分成七個門別,把它簡明地表達出來,這叫「七門料簡」。
具體是哪七門呢?是序題門、釋名門、宗旨門、說人門、定散門、和會門和得益門。
和天台的五重玄義比較起來,前面四門是共通的。序題門是指《觀經》的主題,就是解釋這部經,交代它的主題、緣起。釋名門,是指這部經的名稱,就是名。宗旨門,在這門當中說了宗,也說了體,「一心回願往生淨土為體」,就是宗和體,還有用。說人門,這部經是佛所說的,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定散門、和會門、得益門,這些在五重玄義裡是沒有的。
(二)與天台「五重玄義」比較
一為諸經籠統樣式,一為《觀經》量身定做。
比較起來,天台大師的五重玄義是解釋諸經的籠統樣式,不管什麼經都可以用這五個方面來說明;而善導大師的「七門料簡」,是針對《觀經》量身定做的釋義方法。
比如定散門,其他經文裡並沒有,定善、散善是世尊講《觀經》時所說的。即使善導大師解釋《阿彌陀經》,也不會加定散門,因為《阿彌陀經》沒有講到定散。如果講《無量壽經》,也許有這一門,也許沒有這一門,我們不好推測。總之,講《觀經》,這是量身定做的,有這一門。
和會門,淨土三經和聖道門的經典之間有差距或是矛盾的地方,要和會。這也是量身定做的。
得益門,說明韋提希夫人是在什麼地方得到往生決定的。說這一點也是讓我們淨土行人把關注點放到阿彌陀佛那裡。所以解釋說,是第七觀見無量壽佛的時候得利益,這也有它特別的含義。這是得益門。
所以說,七門料簡是為《觀經》量身定做的。這樣我們就懂得,古德解釋經文不是草率的,而一定是很深入、很細膩的,而且也是很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