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庭都是「1+2+4」制,即一個寶寶+兩位家長+四個老人,這種情況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寶寶獨享六份關愛,一家人整體圍著孩子轉,「養尊處優」的生活很容易使寶寶變得不思進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所作為。育兒專家告訴你,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兩個都別選,因為無論是一味的「富養」還是「窮養」都會讓孩子生這兩種「病」。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著實提高了不少,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手頭的錢多了起來,除了基本的物質享受以外,他們往往將大部分收入投到孩子身上,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在這方面更加突出。
每個月給孩子幾百甚至上千的生活費,結果使得孩子們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壞毛病,這樣的寶寶根本沒有金錢觀念,等到將來有一天遇到經濟困難無法滿足自我需求時,很有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甚至是犯罪。
在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啃老族」,通常情況這些人頭腦聰明、四肢發達,但就是不願意付出勞動獲取報酬,總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時間久了心理方面也會出現疾病;
最可怕的是,他們長大以後根本沒有感恩意識,即使他們成家以後會覺得父母給自己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更別提照顧父母了。為此家長們一定要小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即使家庭條件再優越,也要告誡孩子只有勤奮勞動才會換取幸福生活。
現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秉承孩子需要窮養的觀念,他們認為孩子只有經歷苦難意志才可以得到鍛鍊,長大後更容易成才,為此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窮養,甚至平時連零花錢都不給,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一定利於孩子成長。
雖然說窮養的孩子不會出現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卻容易讓孩子出現自卑心理,在生活中會受到同伴的歧視,為此家長一定要注意適度原則。
總之,對於家長來說,無論採用哪種教育方式都應當把握好尺寸,平時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也要讓孩子體會到掙錢的不易,知道父母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