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提醒:
微信公眾號改版
快來將我們設置為星標和置頂
方便更快地找到我們
課文朗讀視頻
1
生字視頻
根據教育部文件,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將統一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為了幫助孩子們適應新教材,開設全新欄目——「統編新教材同步課文微課堂(包括知識要點、課文朗讀、視頻教學和圖文解讀)」,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收藏哦~
電子課本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知識點
一、我會寫組詞
槳:jiǎng (划槳、飛槳、槳板)
榕:róng (榕樹、榕城、榕徑)
糾:jiū糾 (糾結、糾正、糾紛)
樁:zhuāng (木樁、樹樁、打樁)
漲:zhǎng (漲價、漲錢、漲潮)
塔:tǎ (寶塔、佛塔、燈塔)
梢:shāo (樹梢、梢頭、辮梢)
暇:xiá (閒暇、無暇、目不暇接)
眉:méi (眉毛、眉目、皺眉)
拋:pāo (拋棄、拋舍、拋售)
二、多音字
數:shǔ(數落)shù(數字)shuò(數見不鮮)
禁:jīn(情不自禁)jìn (禁止)
應:yìng (答應)yīng(應該)
劃:huá (划船)huà (計劃)
三、近義詞
糾正——更正 逼近——靠近 展示——展現
照耀——照射 茂盛——茂密 光明——光亮
熱鬧——喧鬧 興奮——高興 留戀——依戀
陸續——連續 不可計數一數不勝數
繼續——持續 應接不暇一目不暇接
四、反義詞
天堂——地獄 緩緩——急促 燦爛——暗淡
靜寂——喧鬧 熱鬧——冷清 清楚——模糊
不可計數一屈指可數
五、理解詞語
簇:量詞,用於聚集成團或成堆的東西。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表示前後相繼,時斷時續。
規律:原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繫,本文指有一定的節奏、節拍。
糾正:改正(缺點、錯誤)。
逼近:靠近;接近。
應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後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統計(數目)計算,形容數量非常多。
白茫茫:形容一望無邊的白(用於雲、霧、雪、大水等)。文中指河水寬廣,一片白色。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清點,無法計算,多得數不過來。文中指榕樹的枝幹多,數不過來。
顫動: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應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後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六、句子解析
1.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兒波浪。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
第一句寫出水面很安靜,沒有風和過往的船隻。第二句說明四周幽靜,沒有一點聲響,只有木槳拍打水面的聲音。反映了「我們」出遊時心情十分愉快。
2.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
初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綠和茂盛,並且作者猜想它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組成的,可見這個榕樹非常的大與茂盛,為下文寫榕樹的大與茂盛埋下了伏筆。
3.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句話是寫大榕樹靜態的美,前半句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後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是作者的感覺,也就是大榕樹靜態的美,給作者帶來的美的感覺,「顫動」並非真的在動,那每一片樹葉都是那麼綠,作者仿佛看到它們在霞光中一閃一閃的。
4.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
「應接不暇」說明鳥多得看不過來。大榕樹裡全是鳥聲鳥影,大小不同,顏色各異,小鳥多得不可計數。有的停著,有的飛起,有的歌唱,真是熱鬧非凡。與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真正的鳥的天堂。
5.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這裡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指的是河上的那棵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沒加引號是因為鳥兒在那裡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樣,在作者心裡,大榕樹就是鳥的天堂。
七、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
本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
2.「我們」在什麼時間出遊?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我們」出遊的時間是傍晚。「吃過晚飯」、「熱氣已退」、「太陽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們」出遊的時間。
3.作者為什麼要以《鳥的天堂》而不以《大榕樹》為題呢?
「鳥的天堂」其實就是一株大榕樹。以《大榕樹》為題太平淡,缺少聯想,沒有意蘊。以《鳥的天堂》為題有兩點好處:既表達了對大榕樹的讚美,又給讀者以無窮的想像;突出了大榕樹是鳥兒快樂生存的家園。
4.為什麼鳥的天堂裡沒有一隻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因為是黃昏時分,所以鳥兒棲息了,而且大榕樹樹大枝葉稠密。作者沒有見到鳥。當時心情很失望。作者雖然沒有見到鳥,他卻被這株美麗的大榕樹深深地迷住了。
5.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見到了怎樣的景象?為什麼所見所聞會不一樣呢?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兩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但沒有看到鳥兒;原因是在傍晚,鳥兒們已經在樹上休息了。第二次看到了數量眾多、種類繁多的鳥兒,看到了它們在「鳥的天堂」裡自由快樂地生活的情景;原因是在早晨,鳥兒開始一天的活動了。
6.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裡寫「『鳥的天堂』裡沒有一隻鳥」,在文章的結尾時又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樣寫有什麼巧妙的用心?
這樣寫文章前後照應,更加突出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發自內心的讚美。
八、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九、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_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十、教材課後習題
1.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麼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參考答案:因為這裡既有適合鳥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又有人類對鳥的保護,作者看到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作者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2.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一讀相關段落。
參考答案: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鳥的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這是靜態描寫;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著重寫了「天堂」裡的居民——鳥熱鬧活動的景象,這是動態描寫。
圖文講解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