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績、登錄網絡平臺學習、登錄數字圖書館、收發OA系統文件、……,用一個號就可以實現」,一個學工號讓全校師生方便使用校內各類應用平臺和數字資源;「就餐、借書、籤到、購物、……,用一張卡就能通用校園」,一張「校園一卡通」讓全校師生體會到了數位化校園帶來的便捷與高效。目前,伴隨著我校數位化校園、「校園一卡通」和無線校園網等三大項目的相繼運行,真正實現「一號一卡走遍校園,隨時隨地學習辦公」。同時,標誌著我校數位化校園建設邁進西部同類院校一流行列。
借東風,科學規劃數字校園建設。學校高度重視數字校園建設,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借復旦大學支對口支援我校之際,聘請復旦大學宓詠教授為首的信息化專家團隊為學校信息化發展謀劃把脈,藉助其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發展理念,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以「自我建設,自主擴展,自行優化」為目標,與復旦大學採用相同平臺,打造開放性、可持續發展數位化校園。同時,以平臺為框架,無縫集成學校已建業務應用系統,把數據交換集成、用戶管理、統一身份認證、業務數據整合、信息資源展示等融合起來,以標準、數據、應用、用戶作為重點要素為主線進行規劃和建設。解決校內各業務部門應用系統自主編碼,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不能共享的問題,促進數據利用的最大化。
強建設,夯實數字校園設施基礎。學校堅持以校園網絡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資源、信息交換和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先後共投入建設經費2500多萬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信息化支撐體系。截止2015年年底,「校園一卡通」累計共發放31069張,實現了餐飲消費、圖書借閱、會議籤到、門禁、校內醫保、E支付等功能。「無線校園網」共配置安裝接入交換機107臺,布放AP 1527個,覆蓋校本部及醫學校區教學辦公場所66棟,用戶數量達到23000多戶,解決了校園「信息孤島」、用戶隨時隨地上網等問題,實現了校園網全覆蓋。在校園網原有基礎上,擴容出口帶寬,使總帶寬達到1100MB。
細服務,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學校在每個學生宿舍、辦公場所均有網絡接口,只需插入網線,即可暢遊網絡。建設移動校園平臺,廣大師生可以通過手機APP程序隨時隨地獲取圖書借閱信息、校園一卡通消費信息、通知公告等最新的校園信息,高速便捷地處理各項信息。開發無線校園網無感知漫遊認證系統,使得用戶登錄一次就可自動連接直接訪問網際網路。建立河西學院微信公眾平臺,為師生及時方便的獲取公共信息和個人信息,可實時查詢自己「一卡通」消費情況、個人課表、考試成績等信息。引入復旦大學在線課程資源和智慧樹等一系列優質課程資源,實現了用信息化手段,克服地域劣勢,讓師生享用到高質量教學資源。2015年,我校成為甘肅省首家開通支付寶充值功能的高等院校。自數位化校園建設以來,學校先後建成了數位化校園綜合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圖書館數字資源應用系統、基於IP的平安校園監控系統、招生系統、復旦大學視頻課程、自助列印系統等系列應用系統。
重研發,實現網絡管理精細化。目前,各高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網絡設備品牌繁雜,一般廠商網絡管理系統只是針對某一品牌設備,或者某一類型設備進行管理,或者只是對用戶管理,很少有管理系統將多個對象融合為一體,在一個管理系統中進行管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校信息技術中心自助開發了通用版的網絡管理系統,這一網絡管理系統採用通用網絡協議為基礎,將「用戶—機器終端—節點—設備埠」進行有效關聯,實現精細管理。本網絡管理系統還從底層對一些網絡攻擊進行了有效監測和處理。本網絡管理系統具有網絡管理的通用性,可以在各類區域網中廣泛使用,尤其在校園網環境中使用,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通用版網絡管理系統的投入運行,使得我校網絡管理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設已完成了校園網基礎建設和數位化校園建設,正處於「智慧校園」建設階段。數位化校園在師生中得到廣泛深入的推廣使用,已基本實現管理數位化、教學數位化、生活數位化。學校將不斷的擴大數位化校園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提升數位化校園的服務水平,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和諧校園、美麗校園、數字校園」的發展環境。
(供稿:學校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信息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