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嘛,我真的就是這麼想的!」說起自己的獻血經歷,43歲的魚海軍說得輕描淡寫。
雖然和大多數獻血者一樣,魚海軍十幾年不間斷地為素不相識的人獻出自己的血液,但他又是一位不一樣的獻血者,因為A型血RH陰性這一特殊的血型,魚海軍從此成為一名隨時聽候召喚的獻血者。
看多了交通事故
更懂獻血的意義
穿著制服的身材非常健碩,利落的短髮略微有些花白……魚海軍是嘉興交警二大隊南湖中隊的一位民警。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值夜班。
魚海軍的第一次獻血經歷發生在十多年前,在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中,他主動報了名,從那以後就成為一名堅定的獻血者。「還是那句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萬一出了什麼事情,也需要別人的血來救我,所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去獻了。」
或許是因為工作崗位的關係,魚海軍經常會看到交通事故的現場,這也讓他更懂得獻血的意義。「有些現場非常慘烈,傷者送到醫院,不輸血肯定活不下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血液放在血站裡不需要的時候沒什麼作用,但真正碰到十分緊急的情況,是關乎性命的事。」魚海軍說著提高了聲調。
而發生在同事身上的悲劇,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獻血的決心。同事在雲南考察時發生車禍,大腿受傷流血嚴重,送到醫院搶救,但因為山區的小醫院沒有什麼儲備血,血液也無法及時調配,最終同事離開了人世。「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這裡,有足夠的血液,他一定不會是這個結果。」魚海軍遺憾地說。
稀有的「熊貓血」
每年被召喚1到2次
第一次獻血,魚海軍和同事們一樣,獻了400毫升血。後來,這樣的獻血活動魚海軍每次都參加。2006年,第三次參與獻血的時候,嘉興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他和其他同事不一樣,他是一千人裡才有三個的「熊貓血」。這讓魚海軍感覺十分新奇。
從那時候起,魚海軍就不再像以前一樣主動參與獻血,而是等待血站的召喚。因為「熊貓血」特別稀有,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很難找到血源。
「今天有一個產婦大出血,是A型陰性,你能來獻嗎?」「高速上貨車車禍,駕駛員大面積燒傷,儲備的血都用於搶救了,動手術還需要大量的A型陰性血,你能來嗎?」……每一次,魚海軍接到血站讓他獻血的電話,他都毫不猶豫地趕去獻血。現在,每年魚海軍都要被召喚1到2次。
有人跟他開玩笑,「你血型這麼特殊,去賣的話能賣好多錢呢!」不過在魚海軍看來,攤上這特殊的血型並不是件好事,萬一哪天自己需要用血了,肯定也是十分緊張的,正因為這樣,所以他換位思考,儘可能幫助其他需要用血的「熊貓血」患者。
工作異常辛苦
仍然堅持獻血
從知道自己是「熊貓血」起,魚海軍至今已經獻了8次全血。只要有時間,對於獻血的通知他一次不落,但也有獻不成的時候。
「有時候夜班之後第二天去獻血,驗血的時候發現轉氨酶指數過高,就獻不了了。」魚海軍說,這樣的情況至少發生了3次。在他這個崗位上,熬夜是經常的,一周白班,一周夜班,工作總是比較辛苦。
有過幾次經歷,血站工作人員都瞭然於心,沒有達標的時候就會問「值夜班了吧」或者「最近比較累吧」。現在,如果值夜班的時候碰上急需用血的情況,魚海軍都在電話裡這麼回復血站的工作人員:「今天我晚上值班,明天一早下班,我去獻,試一試吧,如果達標,就獻。」
過去,因為夜晚比較難熬,魚海軍還習慣抽菸打發時間,現在他把煙也戒了,酒也在控制,能不喝就不喝。「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能夠把獻血這件事堅持下來。」魚海軍誠懇地說。
「武警醫院門口發生一起單車事故,聽到了嗎?」採訪快結束時,魚海軍的對講機裡又傳來聲音。稍作收拾後,魚海軍和同事二人起身出門,驅車前往事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