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報消息,近日,餓了麼、美團的數據顯示,在重慶,曾經創下日單三四百單的火鍋店,如今單店月單量也只有零星幾單或數十單。也有媒體報導稱,在2020年疫情初期崛起的火鍋外賣,如今卻在逐漸淡出外賣市場。
火鍋外賣的現狀到底如何?熱報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了解到一新現象:一些線上生意依然紅火的火鍋外賣,已從以往的火鍋便當轉型為火鍋生包。
市民:火鍋生包自煮,比火鍋便當好吃
19日晚上6點半,家住渝北區天鄰風景小區10棟的市民周女士點了一份火鍋外賣,鍋底38元;此外,她還點了鴨腸、腰片、藕片、花菜、南瓜、冬瓜等菜品,共計69元。半小時後,騎手將外賣送到了她的家中,她和老公、兒子三人,在家裡開始燙起了火鍋,「商家還配送了蒜泥、香菜、香油,我啥也不用準備了。」周女士說。
周女士及家人對這一餐很滿意,她認為,生包火鍋送到家後,可以自己用電磁爐煮火鍋,遠比以前點的火鍋便當好吃太多,菜品的份量和新鮮度也能直觀掌握。
程先生在渝北區金山意庫一家設計公司上班,前不久,部門同事就通過外賣平臺點了火鍋生包,商家還提供了一次性鍋具加燃料(30多元),幾人在公司的露臺上燙了一頓熱騰騰的火鍋,用餐時間約一個小時。
記者採訪多位市民了解到,作為重慶土著,對比火鍋便當,可以自煮的火鍋生包更受人青睞,有市民說:「只要時間、場地允許,肯定還是更願意自己煮,便當真的不好吃。」
商家:火鍋便當品控難,易影響口碑
36歲的謝女士在渝北區紅石支路經營一家火鍋店,該店於今年3月在美團平臺上線火鍋便當,但今年5月便已退出平臺。
劉女士說,自家火鍋店雖小,但原本生意、口碑都不錯,正是基於這份信心,自己才隨風向賣起了火鍋便當,但很快,低評分和莫名差評徹底打擊了謝女士的熱情,「有的說我們的菜吃起來難吃、不新鮮;有的說我們的肉一份只有兩三片,湯底只辣不香;有的說以前是我們堂食客人,但沒想到我們的外賣便當這麼難吃。」
謝女士說,儘管自己用心在弄,但火鍋便當的品控太難,做不好甚至會影響到自己門店的口碑,便黯然退出了線上平臺,專心經營線下店鋪。
據重慶商報報導,疫情初期,重慶80餘家上線火鍋外賣的品牌,如今大多已經淡出火鍋外賣市場。
創新:可購可租鍋具,圍裙、桌布也俱全
熱報記者走訪發現,與市民們的喜好風向一致,如今在外賣平臺上生意紅火的火鍋店,多數都推出了火鍋生包,但外賣針對的除了家庭,更多的是上班族,商家如何解決「煮」的問題呢?
熱報記者發現,推出火鍋生包的商家們早已想到這一問題,除了提供一次性鍋具和燃料以外,有的商家還提供電磁爐,顧客可以選擇購買(50元~200元)或者租賃(50元一次)。
另一些商家還充分考慮到了顧客煮完火鍋的清潔問題,因而提供了塑料圍裙、塑料桌布、溼紙巾、垃圾袋等。
江北區南橋寺經營老火鍋的蘇先生說,自家店外賣平臺同時有火鍋生包和火鍋便當,這兩個月來,生包的點購率已超過了便當,好評率更是遠遠高於便當,「接下來我重點把生包這塊好好做,包括採購一次性鍋具等。」
顧客對火鍋生包普遍好評
記者通過外賣平臺,搜羅了多家主營火鍋生包店的顧客留言。
@CCZ888:送到家後,菜品都幫我們擺好了,鍋底還幫忙加熱好才離開,連電源都帶了備用的,太貼心了。
@HDA:生包的菜品都比較新鮮,份量也很合適,吃過後感覺很棒,以後還是會選擇生包自煮火鍋,勒才是重慶火鍋。
@樂樂愛吃呀:第一次在公司點可以自己煮的火鍋外賣,和同事們燙火鍋燙得非常開心,比火鍋便當味道更正,有在店裡吃的感覺,關鍵是吃了中午、晚上兩頓,加班也不覺得苦。
@佳佳288:招待朋友吃火鍋,都不想去火鍋店吃,就點了火鍋生包一起煮,大冬天裡煮著火鍋,毛肚、鴨腸涮起,啤酒走起,這才是周末啊!
點評:有火有鍋,才是火鍋正解
重慶三耳集團董事長、重慶火鍋研究所所長聶贛如表示,有火有鍋,圍著煮東西吃,才能稱之為火鍋。因此,不管是老火鍋店還是新派火鍋店推出的火鍋便當,其實都不算真正的火鍋,只能算是火鍋湯底燙菜,它在感覺、口感、菜品上都與吃火鍋有著莫大的差異。就拿菜品來說,原本燙15秒就該趁鮮開吃的毛肚,變成了泡在火鍋湯裡,再經過半小時到1個小時浸泡配送到顧客手中,吃起來必定毫無口感可言。
因此,點外賣的顧客們最初接觸火鍋便當時的新鮮勁過去後,還是會有不少人回歸尋覓正宗口味,傾向於點選有火有鍋,能熱熱鬧鬧地燙著吃的正宗火鍋,這也給火鍋生包帶來了商機和市場。但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從菜品、口味、服務等方方面面下功夫。
受訪者供圖
都市熱報-廂遇首席記者:王薇
原標題:火鍋便當遇冷,火鍋生包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