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如果細品起來你會發現,她們的名氣其實並不光是來自於美麗,論美貌小喬、小周后這樣的估計也不差啥。
四大美女特殊的地方在於一個是超級和平使者、一個是頂級紅顏禍水還有倆一流女特工,如果非要選出一位最特殊的, 無疑應該是貂蟬,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貂蟬是活在元雜劇和明清小說以及現代影視劇裡的人物。
由於小說家和戲曲家們的不斷加工和潤色,貂蟬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越來越好,而經過央視《三國演義》的改編,貂蟬幾乎成為古裝劇的第一女特工。
咱們從頭講:
一、虛擬的貂蟬
貂蟬這個名字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或者嚴謹一些說,在歷史典籍中找不到叫「貂蟬」的人,只有叫「貂蟬冠」的帽子,所謂任昂之女任紅昌,那也是元雜劇的作品,不過歷史上符合貂蟬一些事跡的人還是有的。
歷史上的呂布確實曾和董卓的婢女或者侍妾私通,他擔心事情敗露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他本來就和董卓有矛盾,董卓曾經拿自己手裡的小戟砸過他。於是司徒王允瞅準機會說服呂布殺了董卓。
實際上那個婢女或侍妾並沒有參與到所謂「連環計」之中,更不認識王允。
此外,貂蟬的另一個原型應該是呂布部將秦宜祿的美女老婆杜夫人,當曹操打敗呂布時,關羽曾多次向曹操請求等城破後將杜夫人賜給他,曹操一聽關羽這麼著急,感覺這女的應該挺漂亮,一見面果然如此,於是自己給收了,後來還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原來的兒子秦朗還曾一度擔任曹叡的重臣。
關羽沒得到秦宜祿的老婆心中不爽,後世給編出了一個「關羽月下斬貂蟬」的奇幻故事。
秦宜祿命運也不好,他投降曹操後被張飛羞辱:你老婆都被人搶了,你還給他打工,你要臉不要臉。結果秦宜祿反水,但中途又反悔,被張飛殺了。
筆者還看過關於貂蟬的更神奇的故事,說王允想用連環計之時卻發現貂蟬膽小,正好華佗來了,他取了荊軻的膽給貂蟬換上這才讓貂蟬變得臨危不懼。
綜上,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貂蟬實際上是羅貫中筆下的貂蟬和《三國演義》電視劇裡的貂蟬。
二、驚險的連環計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中的連環計並不是王允設計的,而是一些元雜劇作家和羅貫中他們給設計出來的,即使是人為加工出來的計策,中間還是存在一些驚險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有兩點:
一是連環計似乎低估了董卓和呂布的關係,如果父子二人稍微心平氣和聊一聊,王允的計策就會立刻敗露,畢竟王允不能控制董卓和呂布的行蹤。
二是連環計也低估了李儒的分量,按照《三國演義》的寫法,李儒是董卓第一幕僚不說,還是董卓的女婿,他在中間就算不能勸董卓把貂蟬轉給呂布,至少也能兩邊聊聊,然後發現王允的BUG。
因此,雖然羅貫中的連環計看似妙不可言,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神劇」成分,所以《三國演義》是藝術作品並不是歷史。
此外,董卓戲謔李儒那句:汝之妻肯給呂布否?羅貫中似乎忘了,在他筆下,李儒的老婆不就是董卓的閨女嘛。
綜上,《三國演義》原著中王允的連環計其實跟現在那些諜戰神劇一樣不太經得起推敲,不過央視版《三國演義》對原著進行了重新改編,讓這個連環計合理多了。
三、真實的陳紅
央視《三國演義》和《紅樓夢》《西遊記》一樣美女如雲,其中在關鍵性的美女演員小喬和貂蟬上的選擇尤其到位,何晴的小喬無法超越,陳紅的貂蟬同樣無比經典。
不過,如果論演技發揮,陳紅的貂蟬要比何晴的小喬空間更大,畢竟小喬只需要美、美、美即可,貂蟬不僅要美,更重要的是還要「惑」,這可就比較考驗演技了。
央視對《三國演義》原著進行了改編,給貂蟬設計了多層遞進的角色空間,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改編。
貂蟬的出場,是一副花容月貌純情少女的模樣,一心只思感恩。
在王允一番陳說利害和圖謀劃策之中,貂蟬的表現是驚嚇和恐懼,這是正常表現。
而在王司徒一番深明大義和行大禮面前,貂蟬迅速轉變為荊軻一樣視死如歸的義士。
謀劃已定,央視比原著出色的是設計了一番王允出遊、貂蟬出場、呂布情迷的橋段,在這個橋段裡,貂蟬要顯現出她最美的一面,這樣就比直接出場更有說服力。
應該說,央視改編這段的目的是達到了,陳紅在這個橋段裡的表現確實讓人「驚為天人」之感,在這種讓人戀戀不捨的「美」式裝備誘惑下,呂布兄開始淪陷了。
至於按照原著所寫的家宴、見面和許親環節,貂蟬只需要正常發揮即可,她一身芭比紅套裝出場,本色出演純情少女自然不在話下,她越是純情,呂布的心就會越抓撓。
但是,和董卓就不能玩兒「釣魚」一樣的純情了,這時候要的效果是短平快,讓董卓迅速著迷,因此央視讓貂蟬以烈焰紅裙出場配以妖嬈抹胸的衣服,以最快的速度讓董卓陷入網癮老年一般的沉迷狀態。
貂蟬此時的「魅惑」和見呂布時的「純情」判若兩人,確實是好劇情,有說服力。
下面就是如何「激惹」呂布了,在「鳳儀亭」這段戲中,央視基本遵循原著,但同時陳紅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尤其是貂蟬面帶淚容以手指冠這一幕,不論是表情、動作還是眼淚,陳紅的表現無懈可擊,我見猶憐啊。
鳳儀亭中貂蟬的發揮和原著基本一致,區別在於原著說呂布和貂蟬在一起共語被董卓發現,而央視則改成了更為激烈的纏綿,這個當然比坐在一起說話更刺激更容易讓董卓發怒。
而關鍵時刻貂蟬踹呂布這一腳的特寫,實在是有趣,也把貂蟬的心機表現地更為淋漓盡致。
在李儒規勸董卓時,央視讓貂蟬偷聽以做好下一步的準備。
而在董卓為了呂布之事生氣時,貂蟬已經換了一身比較暴露的衣服,用嬌滴滴的撒嬌和「剛烈」的節操讓董卓打消了李儒之計,不得不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所以,李儒才會感嘆出那句:我等皆要死於婦人之手。
董卓攜貂蟬前往郿塢之時,貂蟬的表情告訴我們,她已然成竹在胸。
而當董卓輕信李肅的話從郿塢回長安受禪之時,明知一切的貂蟬在城樓上看董卓遠去的目光就像看死人一樣,央視增加的這個鏡頭非常有意義。
四、悠遠的結局
在歷史上,和呂布私通的董卓婢女並沒有交代下落,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當了曹操的妾,善終。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還是落入呂布手中,最後的出場大概是下邳,此後再也沒有說明去處,按照民間傳說她死於關羽青龍偃月刀的驚嚇,按照高英培和閆月明的說法則是死於胃病。
筆者認為,央視《三國演義》給貂蟬設計的結尾是最好的,也是最美的。
當「滅爸」呂布殺了董卓全城狂歡之時,貂蟬遠遠望了一眼悄然而去。
在郿塢的大火背景下,貂蟬坐在即將遠去的車上望著那個留下她青春的地方化為灰燼,央視則同時將貂蟬連環計的畫面結合為她定製的歌曲《貂蟬已隨清風去》。
而且,貂蟬還享有央視《三國演義》中很罕見的專屬片尾曲,別人都是「暗淡了刀光劍影」,她是「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化作了一片白雲」。
不得不說,貂蟬悄然隱匿於江湖這個結尾悠遠又深情,讓人不禁為貂蟬的深明大義以及聰明機敏感嘆,也為她犧牲青春的精神而感慨。
不論是容顏還是表演,不論是劇情還是結局,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貂蟬都可稱之為古裝第一女特工,更是奉獻青春伸張正義的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