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智能機器是否會超越人類?統治地球的最終會是誰?

2020-12-20 書畫研究

事實上這不是危言聳聽,就目前的機器人來說其實從很多地方已經超越人類。

人的視力不要試圖和機器相比

視力:人類靠視網膜神經捕捉圖像,正常的視敏度是一角分的分辨能力,而隨便一個數位相機都可以超過人的視力的。而且人的視角基本上在180度以內,機器人的眼睛卻可以做到360度。並且機器人可以看到紫外線、紅外線等人眼看不到的射線。人眼的極限是可以看清六米以內的物體,就算是古代描述的千裡眼是真實的,也不過一千裡的視力,機器人的視力,腦補一下衛星地圖,腦補一下射電望遠鏡,還用比嗎?

無論是聽覺視覺還是觸覺等,機器遠超人

聽覺:正常人耳能聽見的頻率範圍是20Hz到20000Hz。機器可以捕捉到超聲波次聲波等。

觸覺……,嗅覺……等等,其實這些功能性的東西不用比,機器人絕對完勝人類,這個無需懷疑。

我們知道,現在的智能可以做到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後司機這個行業估計要消失。

無人駕駛

智能司機的好處是永遠不會迷路,安全性高,因為它可以正確地計算出對面車輛的距離、行車速度、慣性等,什麼時間應該剎車、剎車的力度,什麼地方應該避開、避開時的時速等等。這種精確度以及反應速度是人體無法達到的。

以後乘車的場景也許是這樣的:用手機呼叫車輛,來車、上車,說出目的地,投幣後下車。哦,不對,不需要投幣,掃碼付款。哦,又不對,根本就不需要掃碼,上車刷臉後直接就認出你是誰,下車自動從帳戶扣錢。

智能導診

也許你以後只需要一個帳戶,或者是你的瞳孔,或許是你的指紋,一個帳戶鎖定你所有的信息。

司機不需要了,超市收銀員更不需要,去超市喜歡什麼拿什麼,出門直接看臉扣費。

護士也不需要,機器不會把藥弄混、弄錯了,注射的時候精確的找到血管,X射線五臟六腑都照的清清楚楚,找一條血管有問題嗎?注射一百毫升就是一百,絕不會99毫升也不會是一百零一。量你血壓和溫度簡直就是小意思。

戰士也是不需要的,肉體和鐵甲有辦法相提並論?我們已經知道它的「視力」和「聽覺」了,它的「手」是可以做到紋絲不動,如果它扣動扳機…

機器人服務員

現在可以做出高仿真的人體,技術足夠的話,那皮膚是要比人光滑的,臉需要什麼樣可以做成什麼樣,腰需要多細做成多細,體溫更不是問題……,畫面太美,不敢想像。這樣的話,是不是連另一半都不太需要?

很難找出智能人無法替代人類的理由。

比這些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最核心的應該是大腦,古話說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大腦才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

下棋的機器人

智能人的的大腦是否最終完勝人類?

我們知道,有智慧機器人已經把人類棋類的世界冠軍擊敗。

人類獲得高的知識需要花幾十年的博聞強記的積累,試問有一個人會背誦一部經典文學嗎?比如《紅樓夢》,我敢打賭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

機器人表示無壓力,一個硬碟,隨隨便便把古今中外所有的典籍記錄下來,管你什麼唐詩宋詞,管你什麼《道德經》《金剛經》,還是《黃帝內經》,張口就來,別說背誦,標點符號都給你一塊背出來都可以。

一個插卡口,一個晶片,一個機器人趕的上一千萬人的博聞強記。獲得這些知識它可能只需要一分鐘。

那麼,這些還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智能人會思考嗎?有感情嗎?這才是需要知道的!機器人再厲害,如果缺少這兩項,依然是人類的奴隸。它如果不會憤恨,不會嫉妒,或者說對掌控世界沒有興趣,那麼人類就無需緊張。

機器人是否有人的情緒?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人的情緒是怎麼產生的,找了不少資料,關於人的情感原理竟然都沒有一個很確定的定義,語焉不詳。

既然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那只能按個人的理解來說了,人的情感是基因的排列的結果,並且受到外界的刺激產生的反應。

人類和其它生物一樣,都有一種本能,就算是剛出生的嬰兒,餓了、不爽了就會哭,這不是思想的結果,而是基因決定的。

一隻公貓對於一個美麗的女人有不一樣的感覺嗎?沒有!因為貓的也是受到基因的影響,它的審美和人不一樣。

同樣,人只會對人有興趣,無論是權力還是其它什麼,都是為了「人」而進行的。就算是有其它行為,歸根揭底還是圍繞在「人」這個中心。

機器人對權力沒有興趣

你喜歡的一件衣服,其實不是你真的喜歡,只是周圍的大部分「人」共同承認它的價值。

玉有價值嗎?一塊石頭而已,喜歡的人多了它才會有價值,事實玻璃做出來不比它難看多少。

再舉個例子,給你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一輩子見不到人類,但是有你需要的所有物質,無論是金銀財寶、吃穿住用,反正你想要什麼都有,就是沒有「人」。試問,你是否願意拿你現在寒酸的生活去換取這除人外無所不有的世界?

情感受基因操控

所以,事實上是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情感。機器人不是基因傳承的結果,只是電子間的運算。

人類感覺權力很重要,對於機器人,人擁有的權力也許只是個笑話,你覺得很重要,對它來說啥都不是!

可以確定,機器人不會有情感,它可能在某個領域替代人類,卻絕不會統治地球!

所以,對於機器人是否替代人類應該由情感入手,而不是科學。這就是為什麼我把這個文章歸類到文化領域而不是科學領域的原因。

這也是個人對於未來高智能機器的定義,喜歡這個話題的朋友請關注本號,歡迎提出不同的意見。

相關焦點

  • 高仿真智慧機器人的誕生,在未來是否會成為人類的伴侶?
    智慧機器人的種類也有不少,其中高仿真的智慧機器人最受歡迎,也會成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主流。高仿真智慧機器人就是給機器人外表裝上仿真皮膚,從外表來看,它們跟人類非常相似。如果再給這些機器人裝上人工智慧,那麼它們將成為強大的智能仿真機器人。我們都知道,仿真皮膚是非常強大的,它們能夠做到跟人類皮膚非常相似的功能。
  • 超越人類!AI會是藝術的未來嗎?
    最終成交價格(含佣金)為43.25萬美元,比1萬美元的估價最高值高出4320%。 「但機器只會創造人類教它的東西「,彼得說道。 「你也是」,媽媽說道。 「人類不具備創造性,我們只是重新發明,在我們看到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繫。」 比起畫筆和油彩,在80年代自學編程的克林格曼,更喜歡用神經網絡、代碼和算法進行藝術創作。
  • 我們如何面對人與智能機器共舞的世界? ——讀雷·庫茲韋爾《機器...
    「人類」,它們甚至是超人,擁有超越人類萬倍以上的智能。至此,人和智能機器已沒了明顯的分界限,我們的身體、心智與智能機器融為一體。庫茲韋爾的「魔幻現實」,雖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像,但假若時光退回到百年前,我們同樣也無法想像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發展對今天社會、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今天的人工智慧發展成果已展露了其未來發展的巨大潛能。無性別、無年齡、無身體的Siri與人語音對話智能完成指令,深藍戰勝世界象棋冠軍,智能機器通過圖靈測試。
  • 《侏羅紀世界3》定名「統治」,人類與恐龍,誰統治誰?
    那麼這個「統治」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又或者直白點,人類和恐龍,究竟是誰統治誰呢?主角克裡斯·帕拉特對於片名做出了一定的解釋,他在網上轉發了導演發的開機照片並附文解釋了一下「Dominion」這個英文單詞的含義,用的是詞典中的例句,Dominion——控制,建立主權。
  • 馬雲: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 人類把自己看得過高
    如果說去年人們還在爭論機器會不會取代人,就業怎麼辦;那麼現在最令人著急的是,怎樣才能讓機器儘快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比如在病毒傳播的領域,要讓機器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人衝在最前面。例如,一位專家用肉眼看一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CT片子,需要15到20分鐘;通過基於阿里雲的新冠CT影像的智能算法,機器判斷是否是疑似病例只需要20秒,比專家肉眼效率高60倍。「我認為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也過高。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對機器來說卻非常容易,動物有的是本能,機器有的是智能,而我們人類擁有的應該是智慧。」
  • 誰會取代人類成為地球的主人,會不會是快速發展的計算機?
    人們在享用著計算機的強大功能的同時,也有人在糾結著一個問題:隨著計算機的智能化快速發展,它們會不會取代我們,成為主導地球的主人?大多數專家都認為,計算機最終會超越人類的思維能力。可是沒人知道這個事情會在什麼時候發生;那個「超越人類思維能力」的計算機是什麼樣子。
  • 人類未來世界的三種結局?「冷凍」穿越,機器取代,虛擬世界的「神」
    從古到今,人類從未停止對未來世界的幻想,有人說這是人類對歷史的反省,也有人說這是人類對未知未來的恐懼。無論如何,在當今這個已經悄然邁入5G時代的人類社會,人類未來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隨著AI智能的崛起,一切都有無限可能,於是許多網友開始深思,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會不會被智慧機器人代替?科技的急速崛起會否加速人類滅亡?
  • 中國的人工智慧未來會統治全世界,符合天道!
    這是預言講的,也是歷史因果,因為人類文明正統傳承者就在現在的中國。我解讀了出來。不是我編的。不是我想讓哪國統治地球就是哪國。天道都安排好了。天道也安排了寫這本書的人,是中國人而不是外國人)上古中國統治著盤古大陸(全世界)。盤古大陸?對!這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整體陸地的名字,這個整體陸地是大致呈方形的巨型陸地。
  • 跟人類同時期的大型猛獸,為何沒能戰勝人類,統治地球呢?
    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而人類統治地球不過幾萬年,跟人類同時期有很多大型猛獸,比較出名有:洞獅、洞熊、古巨蜥、老虎等等,若是論動物與人的戰鬥力,那麼以上動物能甩出人類好幾條街,人類在它們面前幾乎沒有招架之力,那麼這些大型猛獸為什麼沒能統治地球呢?
  • 為什麼是人類統治地球?是誰「安排」的還是純粹巧合?
    其實人類會統治地球,既不是有人安排也不是純粹的巧合。而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家可能會問,地球存在生命的時間如此之長,期間經歷了很多次的生物大滅絕,恐龍和大型生物都離去,只剩下小小的人類在地球中,而且人類和其他的所有生物都不一樣。
  • 霍金:外星人未來可能會入侵統治地球!
    近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西班牙媒體El Pais採訪時,透露了他對地球未來的擔憂,並拋出這樣一個觀點:未來外星人很可能會摧毀我們,這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更糟糕。霍金在採訪中表示,科技發達的外星種群可能會發展成遊牧,在宇宙中尋覓可以達到的星球進行殖民統治。
  • 科技世代與人類未來丨機器「北鼻」,不香嗎?
    【論壇第2期話題】機器「北鼻」,不香嗎?很多人認為,「機器伴侶」將是未來智慧機器人發展最廣闊的市場和最大的動力。所謂「食色性也」,這種想法並非什麼奇談怪論。21世紀,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著名天文學家、劍橋大學教授馬丁·裡斯將機器人作為其對「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思考的一個要素,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一書中將機器人對人類構成的威脅寫入到了其對「大分離」的解讀之中,我們從中可以感悟到人與機器人之間距離的複雜性。
  • 10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技術
    我們是不會注意到技術的,因為它混合在世界的架構中,但如果技術變得可以獲取了,我們會立即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且技術無所謂昂貴與否,如果一項技術真的有效,那麼它會創造出相當於自身價值許多倍的價值。 所以,超越人類極限的粉絲們在技術進步這個問題上看得更加長遠,他們所展望的未來技術不是5年或10年,而是20年,30年甚至更遠。
  • 智能革命、城市與人類未來①|智能革命對人類的深遠影響
    關於人工智慧的威脅論,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只是講兩點,一是對「人成為「無用」之人的擔憂,就是說,一切都機器或機器人做了,人還能幹什麼?人是否會變得無所事事?二是像諸多科幻影片中所設想的那樣,人工智慧的發展必然會在未來製造出全面控制人類的具有強大能力的智能體,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終結。
  • 面向未來,孩子最需要培養的不是英語,而是人類機器智商.
    恰恰相反,不管是從考試的出發,還是未來全球化的交流的需要,英語都需要學好。但是本文討論的是,選擇一項孩子重點培養的特長,這特長能在未來帶來優勢,那麼英語不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未來社會,有不少的專家預測。軟銀集團董事長、總裁孫正義預測,智慧機器人的數量將快速增長,未來30年內,地球上的智慧機器人將達到100億。
  • 它們已學會放「氣球」,人類未來會被取代嗎?
    所以,後來計算機出現了,計算機的應用比人類的大腦更快,計算出來的數據也更加精準,如今,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都在蓬勃發展,人類也已經告別了繁瑣的腦部運算勞動,認為這些工作本就是機器應該完成的。不過,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對於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需求也更大,計算機是一個只會「計算」,不能夠幫助人類做其他事的機器,於是,人類便開始研究人工智慧,它們作為「機器人類」,未來可以幫助人類從事各項工作。人類未來會被它們取代嗎?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尤其是當人們發現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智能機器阿爾法狗居然會自己學習時,就不得不在驚嘆之餘,相信人工智慧還會有越來越快速的發展和越來越令人驚詫的表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於未來的機器人是否將取代人類的討論就空前熱火地在學界展開了,眾多學者紛紛參與,各抒己見。
  • 回顧丨後人類時代:人類的超越與自由
    今天,人類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豐富和混亂之中。科技的突飛猛進賦予了人類更多的可能性,也拋出了時代的命題:生活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未來被什麼左右?當機器可以創造概念和深度學習,可以越來越逼近人類的所有屬性時,人類的本質在哪裡?在未來,人類是否還擁有不斷超越的自由?10月10日,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姜宇輝教授為我們呈現了他的思考。
  •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99%的人類能力將是多餘的(附書籍PDF)
    而現在人類可以通過科技手段來提高身體和認知能力,超越生物規範。在過去,增加人的力量,主要是依靠改進外在工具。但在未來,則可能直接會著重在改進人的身心,或直接將人與工具結合起來,成為超人類。在這條路上,人類有三條路徑可以走: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無機生命工程。
  • 外星人不是「人」, 人類文明最終會進化成何種形態?
    人類文明最愚蠢的想法是什麼?以人類文明的標準去構建外星文明的框架。這是人類生存的一個超超星系團,其中一條細線的一個點代表銀河系。但是,無法無中生有,還是得依據過去和現在去想像未來。人類文明會如以下的預言發展嗎?第一碳基文明或者說能源文明人類文明目前就是碳基文明的基礎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