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最大校區初具雛形

2020-12-22 合肥高新發布

合肥高新發布

作為全國一流高校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一期的建設

牽動著合肥城市的發展

那麼目前項目進展如何?

新校區建設有哪些亮點?

建成後又帶來什麼意義

跟著小編

一起來看

科大高新校區一期項目佔地約595畝,建築面積約48萬平米,建設內容包括圖書教育中心、師生活動中心、食堂、體育館、學科樓、5棟學生公寓等。建成後將開設網絡中心計算機大數據微電子學科、環境能源與材料學科、工程學科、信息學科研發中心。

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圖書館主體結構已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體育館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二次結構完成85%,鋼結構全部完成。安裝工程正在穩步推進,體育館東西兩側幕牆施工進展順利。學生公寓土9-1#~9-3#樓、食堂、師生活動中心主體結構已封頂,二次結構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外幕牆、內部消防水管、電氣等安裝。

(餘志剛/攝)

01

設計亮點

有機生長和大校區整體策略

承襲自然規劃,融入園區空間肌理;

延續縱向中軸,確立軸線主體建築;

連接水體,銜接自然;塑造城市東界面。

東西雙橋、地下通道

在習友路上設置東西兩座城市天橋,用以連接南北校區的人行交通。在進入南北校區大門東向立即設置機動車坡道和車行地下通道,用以連接南北校區的車行交通和地下車庫。生活帶城市天橋採用緩坡「虹橋」形式,除人行外,還可以通行自行車,貫通南北校區的非機動車交通。

提高平均層數、開發地下空間

不同於本科生為主的新校區,以研究生為主的校區主要以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科研實驗為主要學習模式,學生公寓、實驗科研用房是完全可以採用高層形式。同時設置較大面積的地下、半地下停車庫,減少地面停車,增加綠地面積。

公共中心——禮之庭

功能更新、立面改造

對既有現狀建築採用保留加改造的策略,將現狀科研樓改造為信息學科研發中心,現狀公寓及食堂改造為行政公共服務中心,並對其進行立面改造重新設計,融入整體化校園。

學習研討中心——景之庭

理性與浪漫的交織、科技與人文的統一

整體規劃以剛柔相濟、對比鮮明的兩條功能帶貫穿南北,布局合理,氣勢恢宏。科研學術帶規則嚴謹,秩序井然,體現科大科研領先、理性嚴謹的治學傳統;濱水生活帶曲折綿延,婉轉流暢,體現親近自然、人文薈萃的浪漫情趣。確立校區以「科大紅」為色彩基調,延續科大既有校區傳統,呼應先研院建築色調,傳承科大深厚人文底蘊。

圖書閱覽中心——光之庭

林蔭大道——體育館

項目以「林蔭大道」為設計理念,採用支撐大跨屋頂的樹杈結構,象徵大學的林蔭大道,枝繁葉茂。樹杈結構的立體交錯,象徵中國科大學科交叉的精神。

體育館屋面跨度約64米,長軸方向約60米。為了讓屋頂結構如蟬翼般輕巧,在結構設計中巧妙結合建築樹杈放射杆件的特點,採用樹杈狀立柱+張弦網格屋面體系,支撐大跨度屋頂結構,巧妙利用複合結構中樹杈狀立柱,縮小中心張弦結構受拉區域的跨度,同時樹杈結構也能平衡屋面拱殼結構的側推力。

02

規劃結構

一軸兩帶三街區

一軸:

順應先研院綜合樓的中心地位,向南引出主軸線,布置圖書教育中心作為對景,打造貫穿三塊基地的軸線空間構架。

兩帶:

新校區規劃將科研區沿創新大道布局,打造校園 「科研學術帶」;生活體育配套設施延續先研院布局沿核心景觀布置,形成「濱水生活帶」。

三街區:

三個校區統一的科研帶和生活帶共享中央核心景觀帶,共同形成完整、自然、開放的園區形象。

(餘志剛/攝)

03

建成意義

助力「科教興市、人才強市」

啟動國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是加快推動中國科大在中部地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有利於拓寬中國科大的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功能,促進內涵發展,建設中國科大高新園區,能夠更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優勢,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科技創新等領域起到帶動作用,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質量,促進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力支撐國家創新驅動,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真正在區域源頭創新活動中,匯聚一流人才、形成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貢獻,從而加快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

根據科大高新園區建設目標,建成後學生規模將達到18000人,並成為科研教學的主校區。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將努力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的促進者、區域發展的助推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者。通過實施「高校教師產學研用踐行計劃」,深化「科技特派員計劃」,積極參與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大力提高教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為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增添新力量,為合肥「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利保障。

信息來源: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科大最大校區初具雛形 圖書館主體結構已封頂
    中科大最大校區初具雛形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目前,科大高新校區一期項目進展順利,已經初具雛形。   科大高新校區一期項目佔地約595畝,建築面積約48萬平米,建設內容包括圖書教育中心、師生活動中心、食堂、體育館、學科樓、5棟學生公寓等。建成後將開設網絡中心計算機大數據微電子學科、環境能源與材料學科、工程學科、信息學科研發中心。(記者 楊琦)
  • 杭州:西湖大學雲谷校區「學術環」初具雛形
    8月25日,俯瞰正在建設中的西湖大學雲谷校區一期項目,「學術環」建築群已全面封頂,初具雛形。按計劃,到2021年底,西湖大學雲谷校區將正式交付使用。未來,西湖大學三大學院、數百個獨立實驗室都將在這裡聚集,打造浙江省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地。
  • 中國科大最大校區初具雛形 建成後學生規模將達到18000人
    在進入南北校區大門東向立即設置機動車坡道和車行地下通道,用以連接南北校區的車行交通和地下車庫。生活帶城市天橋採用緩坡「虹橋」形式,除人行外,還可以通行自行車,貫通南北校區的非機動車交通。提高平均層數、開發地下空間不同於本科生為主的新校區,以研究生為主的校區主要以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科研實驗為主要學習模式,學生公寓、實驗科研用房是完全可以採用高層形式。同時設置較大面積的地下、半地下停車庫,減少地面停車,增加綠地面積。
  • 中國科大高新校區初具雛形 建成後學生規模將達到18000人
    新校區建設有哪些亮點?建成後又帶來什麼意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科大高新校區一期項目佔地約595畝,建築面積約48萬平米,建設內容包括圖書教育中心、師生活動中心、食堂、體育館、學科樓、5棟學生公寓等。建成後將開設網絡中心計算機大數據微電子學科、環境能源與材料學科、工程學科、信息學科研發中心。
  • 中國科大高新校區初具雛形,建成後學生規模可達18000人
    其中教學環境的投入佔據其中的一大部分,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科大建造的高新校區,當前已經初具雛形,建成後學生規模將達到18000人。中國科技大學高新校區位於我國安徽省的合肥市,新校區的佔地面積達到了四十八萬平方米,除了具備教學樓、學生公寓以及食堂等基本設備之外,還擁有一個大型的體育館,和圖書館。
  • 海南省委黨校新校區項目雛形初現
    2020年9月2日,位於海口江東新區的省委黨校新校區建設項目工雛形初現,現場秩序井然。 據了解,省委黨校新校區建設項目是江東新區首個政府投資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建成將改善省委黨校現有教學條件,進一步提升海南省幹部培訓能力 ,助力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 中農批冷鏈物流項目整體區域初具雛形
    中農批冷鏈物流項目整體區域初具雛形 2020-07-17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湖大學雲谷校區「學術環」雛形初現
    今年6月30日,雲谷校區一期項目主體建築全面封頂,如今,雲谷校區建設進程如何?西湖大學雲谷校區中,學術環建築群是整個雲谷校區的核心,目前初現雛形。按照規劃,到2021年底,雲谷校區將正式交付使用,西湖大學大部分師生將從現在的雲棲校區搬遷到這裡。
  • 龍州全域旅遊初具雛形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龍州訊(記者 莫迪 通訊員 許志平)品嘗艾草餈粑三色糯米糰、觀看天琴女子彈唱表演、歡跳竹竿舞、體驗「高山流水」旅遊項目、坐遊船「吹吹風」、住民宿品鄉愁……龍州縣全域旅遊初具雛形
  • 中科大最大校區初具規模,現場圖曝光!
    中科大最大校區初具規模,現場圖曝光! 自1970年南遷合肥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已陸續建成東區、西區、北區、南區和中區五個校區
  • 普陀真如南核心區初具雛形 未來引入"一廊一環"景觀空間
    原標題:普陀真如南核心區初具雛形 未來引入"一廊一環"景觀空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從普陀區獲悉,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作為城市副中心的普陀區真如地區,經過9年的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未來真如將在公共空間、路網與交通、公共服務設施三方重點發力。
  • 成渝經濟圈「第三城」初具雛形,川東北和川南2個市成最大贏家
    在四川成都都是一枝獨秀般的存在,基本沒有城市對它構成任何威脅,而成都在全國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今年已經排名全國第七,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四川一共有21個市州,去年各城市的GDP已經相繼發布,其中可以說幾家歡樂幾家愁,很多時候,人們都在談論成渝經濟圈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第三城,不過這個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成渝雙城市經濟圈已經被國家點名是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僅次於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所以只有成都和重慶是遠遠不夠的,第三城正初具雛形
  • 灣區時尚總部中心初具雛形
    日前,福田區媒體採訪團走進沙頭街道,沙頭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片區內四大舊改項目均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灣區時尚總部中心」已經初具雛形。連接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的車公廟片區則擁有7千多家企業,是福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最大的區域,國高企業數量佔全區的五分之一以上,福田區在此打造的「灣區時尚總部中心」也已經初具雛形。
  • 持續打造綠色生態「名片」鄆城東溪溼地公園已初具雛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慶波 樊珊 鄆城報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鄆城縣高度重視以溼地公園為代表的生態循環工程建設,目前,位於城區東部的東溪溼地公園進展順利,建設規模已初具雛形溼地河畔東溪溼地公園項目備受市民關注,雖說溼地公園剛剛建成雛形,但一些市民已將這裡當做休閒娛樂的最佳場所。
  • 陝西首條城際鐵路初具雛形,長29公裡連接西安北站鹹陽機場
    陝西首條城際鐵路初具雛形,長29公裡連接西安北站鹹陽機場 作為陝西省第一條城際鐵路項目,西安北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備受大家關注。
  • 濱海新城東湖溼地公園一期加快建設 小樹林初具雛形
    福州新聞網12月19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歐萍)記者昨日獲悉,今年下半年開工的濱海新城東湖溼地公園項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設,大批喬木作為綠化先行軍正在陸續進場,東湖溼地公園小樹林初具雛形。
  • 北京一在建「巨無霸」公園火了,面積約12萬平方米,已初具雛形
    太舟塢公園位於北京市的海澱區,在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傳來建設這個公園的消息,當時也是有著招標信息,一轉眼也是一年多過去了,這個公園已經快要建設完成了,很多的景觀都初具雛形,小編想來這個公園距離全面開放已經不遠了,到時候,居住在海澱區的市民又多了一處遊玩的好地方。
  • 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星河」雛形初顯
    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星河」雛形初顯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2日 10:18 來源:武漢晚報 光谷廣場「星河」施工現場 記者高勇 攝  光谷廣場綜合體「星河」雛形初顯21日,國內最大單體鋼結構大型公共藝術品——光谷廣場綜合體「星河」雕塑初現雛形,雕塑佇立在繁忙的光谷廣場轉盤中心,靜靜地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據介紹,「星河」雕塑最高處,正對著古典建築黃鶴樓方向。完工亮燈後,「星河」將與傳統地標遙相呼應,成為我市的城市新地標。
  • 我國經濟增長的「第4極」將來臨,成渝經濟圈「第三城」初具雛形
    2018年明確提出在四川建設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地區的中心城市,這7個城市成為了最具實力的全省經濟副中心的競爭者,今年四川各城市的GDP發布後,從調整量來看,三個城市超過300億,為成都、宜賓、綿陽增加了100億個以上的城市,南充、瀘州、還有達州,調城市有德陽、內江、攀枝花、資本陽,尤其後兩個枝條調300多億,資本陽200多億。
  • 北京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初具雛形 豐臺火車站改擴建2020年完工
    原梓峰 攝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魏昕悅 何洪濤)位於北京南中軸地區的南苑萬畝森林溼地公園初具雛形,百年老站豐臺火車站今年開始改擴建,大興國際機場麗澤城市航站樓確定設置在麗澤金融商務區北區……在《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作為連接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的重要節點,豐臺區迎來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連接點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