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12-20 騰訊網

剛剛發布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在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中,深圳名列第三;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憑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勢排名第一,遙遙領先。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六位

高光時刻的背後,是深圳金融業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成果和自信。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劉平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1980年至2019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從0.23億元增長到3667.63億元,增長了約1.6萬倍。按不變價格計算,40年間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8%左右提升到13.6%。

即使今年經歷新冠疫情,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徵關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102.5億元,佔全市總稅收的24.2%,繼續穩居各行業首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中,深圳位列第九位。

深圳擁有諸多金融科技巨頭,如平安壹帳通、平安科技、騰訊金融科技等。這些公司資本充足,核心技術成熟,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和客戶群體,在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深圳發展基礎雄厚。《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顯示,深圳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六位,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的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深圳「連結」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受眾基數大、市場成熟,金融科技產業鏈完善。科技型創新企業密集,創新經濟活躍,形成了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氛圍和良好的高科技產業基礎。

深圳廣納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深圳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金融科技領域更是聯合香港、澳門推出了「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

據測算,40年來金融業為深圳基礎建設提供了70%的資金,為深圳企業生產提供了80%的流動資金,為深圳居民大宗消費提供了60%的資金。深圳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高效反哺,帶動產業的活水長流。

多項金融業指標領跑全國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研究員匡繼雄介紹,從經濟競爭力來看,深圳2019年GDP為2.69萬億元,全國第三,金融業增加值為3667.63億元。

從資本市場規模來看,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為442家,總市值達1.62萬億元。深圳本地的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超過200家,佔比近三分之二,已成為深圳創新發展「主引擎」。

從金融機構實力來看,深圳2019年保險機構保險收入為1384.5億元;在深圳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23家,合計註冊資本達946.9億元。

從資本活躍度來看,深圳營業部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12.4萬億元。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2萬億元,排名僅次於北京,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總市值為約4萬億元,全國第一;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7.96萬億元,略低於上海的7.98萬億元,比北京多出2677億元;2019年深圳轄區營業部股基債交易金額為12.44萬億元,僅次於上海,超出北京13%。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在中國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確定。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6.2%,稅收佔比約四分之一,是深圳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近日公開表示。

推動建設全球四大金融中心

穩居全國第三,深圳金融業更望向百尺竿頭。「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突出金融創新核心功能,推動深圳建設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劉平生表示。

深圳將繼續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路,目前先行示範區金融改革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比如,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施,首批18家公司順利掛牌;滬深300ETF期權成功掛牌,實現深市金融衍生品「零的突破」;多單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順利發行;《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正式發布,自明年3月1日起實施,是全國首個綠色金融地方立法。數字貨幣落地試點場景已達約5000個,「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成功完成對公眾首測。另外,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公募REITs試點等工作也正有序推進。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有多處涉及金融,首批40條授權事項清單中涉及金融業的共10項,佔1/4,尤其是支持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貨、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等,深圳將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清單,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改革、創投私募市場準入環境等領域先行先試,力爭形成金融領域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索路徑。

今年5月,中央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深圳又拿出專項行動方案,共50條措施、85項具體工作,獲得業界廣泛關注。目前已有73條完全落地或正推進實施,比例達85%。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深港澳三地金融市場、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深化,金融機構互設、金融人才交流穩步增長,「跨境理財通」試點等創新業務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效。

評論:深圳金融的全球競爭力從何處尋?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深圳的重要支柱型產業,是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的堅實力量。在各種各樣的金融榜單中,深圳在國內城市中均穩居第一梯隊,其全球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值得點讚。

不過,從橫向對比與競爭的角度來看,深圳金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國內看,雖然京滬深三足鼎立格局已現,但深圳與北京、上海相比始終處於追趕地位。在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金融城市競爭力四大評價維度中,北京在資本市場規模和金融機構實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經濟競爭力和資本活躍度上更具優勢,深圳各維度的評分與京滬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從國際看,在9月份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中,深圳居全球第9位,首次進入前十行列,但跟紐約、倫敦這樣的全球性金融中心相比,跟香港、新加坡、東京等國際性金融中心相比,還有很多短板要補。

深圳的城市定位,決定了其在金融發展上的目標,不只是鞏固全國性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要努力打造全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無論是推進「雙區」建設,還是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金融都是一個重要落子。深圳要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必須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大力提升金融業的發展能級和全球競爭力,持續強化深圳金融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功能。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加快建設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實現金融業搶位發展、補位發展、錯位發展,深圳大有可為。

突出金融創新核心功能,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和可持續金融。一方面,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於金融科技,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金融科技。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擁有一批領先的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和豐富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有一定基礎和優勢。未來,要繼續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培育一批金融科技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監管沙盒」試點,把深圳建設成為金融科技產品開發、企業培育、推廣應用的高地。另一方面,要善於用金融的手段去解決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用好綠色金融地方立法,做大做優做強綠色金融和社會影響力金融,增強利用創新資本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能力,既加快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也為深圳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開放、防風險一體推進,為深圳金融業走向世界大舞臺開路護航。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清單,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改革、創投私募市場準入環境等領域先行先試,力爭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索路徑;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在投融資、金融創新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因素綜合影響下,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一定要胸中有數,準確預判、有效防範,不斷提高金融業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唯此,深圳金融業才能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提升效率,提升發展高度、穩健程度、創新深度和國際化程度。

相關焦點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陝西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十三五」以來,全省金融業實力持續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標兄弟省區市發展,陝西金融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下一步,我省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 實現跨越發展 「十三五」青島金融業指標屢創新高
    2019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754.3億元,是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的1.28倍。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金融業增加值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27.8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GDP增速6.3個百分點,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由2015年的6.3%提高至7.2%。
  • 歐陽潔:中國金融業開放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全球的貢獻
    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金融業開放已成為重要一環。開放不僅能為金融機構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能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    最近,中國金融業開放又現新亮點。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先後宣布50多條對內對外開放措施,包括大幅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給予企業徵信、信用評級、支付等領域外資國民待遇,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等等。自信從容的中國金融業跑出了開放「加速度」。
  • 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首屆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行
    促進會將主動擔當國家在新時期賦予深圳的新使命,以高智慧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做好政府決策的參謀、市場估值的座標、初創企業的益友,為深圳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有高度、準度、溫度的優質服務,攜手企業走出高質量發展的示範之路,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做出應有貢獻。
  • 林致遠|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擺脫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的「投資—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十四五」時期應以高質量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擺脫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的「投資—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型的增長模式。
  • 北京金融業發展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北京市金融產業的發展情況。大家都知道,金融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近年來北京市的金融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以金融街、CBD為代表的金融產業聚集區已經形成,在首都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霍學文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北京金融產業的發展情況。
  • 首屆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
    原標題:首屆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   12月10日,深圳市
  • 為深圳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食品安全等均有重要論述。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歷史機遇和起點上,深圳如何在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等領域持續改革,為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
  • 深論| 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國家重大戰略在深圳交匯疊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比較優勢更加凸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是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境內外投資者投資灣區、分享灣區發展機遇的重要窗口。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舉行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就是要把深圳開放的大門開得更大,把深圳市場的蛋糕做得更大,把深圳發展潛力開發得更大,讓招商引資成為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關鍵變量、最強引擎。春華秋實靠耕耘,站在今天看昨天。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原標題: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7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何龍)從深圳建市之初整個城市僅有兩名工程師到如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 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 鬚髮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鬚髮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作者:周智宇 「什麼樣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在哈工大(深圳)11月22日舉行的深圳高質量發展與結構創新研討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對這個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林毅夫認為,高質量發展有五個主要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 深圳鹽田:在高質量發展中激發活動創造力
    鹽田,位於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東部,屏山傍海,美不勝收。這座山海之區,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迸發出的活力與創新力,尤其令人驚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的上漲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深圳是最早面臨轉型壓力,也是率先進行轉型發展的先行地區。鹽田,也曾經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多年來,鹽田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奮鬥姿態不斷開拓新局面。
  • 「刊首語」王力:「十四五」中國金融業發展新方位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中國金融業要確立發展新方位,牢記初心使命,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努力建設開放、法治、創新、綠色、安全、協調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推動金融業雙向開放。「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業雙向開放進程加快,但開放程度仍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
  • 全方位放送大禮包,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標杆」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教育領域完成了從農村教育走向國際化現代城市教育的歷史跨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跑出了令人驚嘆的經濟特區「加速度」。
  • 習近平這樣論述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這樣論述高質量發展【「學習筆記」按】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如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存。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兩會熱議】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合肥1月16日電(陳浩)今年的安徽省兩會,「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熱詞。據本網統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高質量發展」13次,在各代表團、各界別分組討論中,「高質量發展」也被頻頻提及。高質量發展內涵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委員。
  • 深圳百家企業聯合成立高質量發展促進會,首屆論壇上知名專家這樣說
    深圳市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會會長胡雋源表示,促進會將主動擔當國家在新時期賦予深圳的新使命,以高智慧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做好政府決策的參謀、市場估值的座標、初創企業的益友,為深圳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有高度、準度、溫度的優質服務,攜手企業走出高質量發展的示範之路,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做出應有貢獻。
  • 「人才強教」戰略支撐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
    過去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優者從教,教者從優」,將教育人才工作作為重點納入全市人力資源強市建設範疇,強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素質持續提升,結構日趨合理,為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成為新時代深圳教育先行示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 踐行新發展理念 實現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廣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短短12個字,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發出了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的最強音。新使命,激發新擔當;新期待,召喚新作為。全會的召開,迅速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廣泛共鳴。
  • ...文化+金融」高質量融合發展,福田加速打造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新...
    作為「香蜜湖」優秀金融品牌系列產品,文創指數的成功發布將會持續引導市場優質文創產業資源實現高效配置,催生更多優質資產反饋資本市場,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端和金融資本端「硬實力」,為「文化+金融」高質量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發布儀式現場還舉行了福田區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聯盟成立儀式和文化創意專項投資基金籤約及發布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