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與母親的五場「戰爭」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女兒和媽媽的戰爭,還存在於對「美」的爭奪上。進入青春期,女兒開始特別在意自己的臉蛋、髮型、身高、體形,並對漂亮衣服和飾品蠢蠢欲動,母親將這一切視為危險的信號。

《不可慢待的孤獨》,宋涵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7月

每個男孩心裡都有一個英雄,每個女孩也有一個她想要成為的女性形象。比如,她想要成為像可可·香奈兒那樣的大膽新女性,或者是日劇裡拈花惹草養貓的小清新主婦,又或者只是公司裡那個靠自己買房買車的優雅女上司。

而在她的一生中,她最不可能想要成為的女人,就是從她出生之日起就與她的生活親密相連的女性:她的母親。

要不要這麼犀利呢?母親節才剛剛過去,溫情的節日祝福還未褪去餘熱,我卻像身穿黑色大袍、面無表情的審判者拋出這個不愉快的事實。但是,我相信女人們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在她們漫長的一生,她們都在和一個女人進行戰爭,或明或暗。

男性讀者也許會嚇一跳,畢竟母親對他們而言是最初也是最持久的女神,是生命早期的安全感,是包容一切的溫柔,是永恆的愛。性別的不同增添了神秘的崇拜感,他們永遠不能想像母親是如何孕育出生命的。但對女兒來說,女性身份的神秘就蕩然無存了。母親的身體所經歷的一切,她都會經歷。從青春期開始,這就是兩個女人之間的對峙了。

幾乎所有的女兒都抱怨過母親的「控制欲」。從年少時期的不穿秋褲絕對不準出門、偷翻抽屜偷看日記,到工作以後的連環奪命call:「我安排了老同事兒子和你相親,你一定要去」……我的許多女朋友能如數家珍地道出母親給自己留下的心理陰影。有個女朋友至今看見牛奶就反胃,是因為在她的中學六年,她媽媽雷打不動地每天為她準備一盒牛奶,無論她多麼強烈地表達她討厭牛奶的腥味。抗議無效後,她妥協了,然後每天在上學路上把牛奶偷偷倒掉。我的另一個朋友一到周五晚上就情緒崩潰,必須要上館子吃一頓來撫平心緒,因為她媽媽每到周五就會給她打電話:「你都32歲了,還一個人,你以後要怎麼辦喲!還能不能生出孩子喲!」有些母親還反抗不得,被女兒一頂嘴就以淚洗面,甚至絕食,讓戰爭的另一方憋了一肚子氣沒地方撒。這讓很多女兒暗暗下定決心:以後絕對不做像她這樣專制的媽媽。當然,能不能做到,那是後話了。

女兒和媽媽的戰爭,還存在於對「美」的爭奪上。進入青春期,女兒開始特別在意自己的臉蛋、髮型、身高、體形,並對漂亮衣服和飾品蠢蠢欲動,母親將這一切視為危險的信號。我親眼看見一個14歲女孩讓父親買了一條略顯隆重的裙子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時,她母親恐慌地問:「她才那麼小,為什麼就這麼虛榮?」我也親耳聽見一個媽媽對她即將上大學的女兒說:「你要穿得爛一點。」這些行為都顯示了母親的兩種心理:一、她難以接受女兒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成為一個可能具備性感特徵的女人,在許多父母眼裡,子女永遠都是「小孩」,而不是「人」;二、她擔心女兒被男性傷害,於是用一種最保守的方法—裹住女兒的美的可能性,來隔絕傷害源。當她這樣做時,她在無時不刻地傳達一種潛意識:男人是可怕的,美麗是罪惡的。

第三場隱性的戰爭緊隨著前一場戰爭而來。漸漸長大的女兒開始發現,母親不僅沒有太多的女性魅力,還有作為一個女人最致命的弱點:她得不到男性的,尤其是丈夫的愛。無論女兒多麼叛逆,她內心深處都會不自覺地將母親的命運視為預測自己未來的鏡子,畢竟她們彼此是如此血脈相連。女兒發現眼前的這面鏡子是黯淡又落寞的——這對滿懷羅曼蒂剋期望的女兒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她並非不愛母親,因此她為母親感到委屈,同時也為自己深懷恐懼:害怕將來成為像母親那樣沒有愛情滋潤的中年女人。所以,當母親苦口婆心地給予女兒關於如何挑選男人以及經營婚姻的建議時,大多數女兒都像一扇堅定無比的鐵門,將母親所有建議反彈回去,不僅僅是因為她們在叛逆期,更是因為在長久的婚姻中,還能維持愛情之光的母親太少了——母親的那一大筐說辭,太蒼白無力了。

許多女兒在工作成家以後,與母親的關係也沒多大的緩解,總是夾雜著些許不快。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當女兒有能力也有意願讓母親享受更好的生活時,母親總會以最掃興的方式澆冷她的一腔熱血。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在美國留學期間,給實驗室導師打工賺了點美金,興衝衝地把父母接到美帝,計劃了半個月的遊玩行程:路線、旅店、餐廳、景點都規劃好了。然而如同往常一樣,在這半個月中,她幾乎每天都在和媽媽舌戰或冷戰。她每一次付帳,老太太都會像一隻老鷹一樣緊緊盯住她的錢包,然後感嘆:「這麼貴!嘖嘖!」在最美的風景裡,老太太也不去欣賞,只是不停地念叨剛才又花了多少錢。我的同學在最後一天的晚餐上終於爆發了:老太太每責怪她一句,她就點一個昂貴的菜,直到點了十幾個菜,老太太終於閉嘴了。她以這樣殘忍的方式贏得表面的勝利,內心卻難過不已:無論她多麼想去理解自己的媽媽,她也不得不接受這個頑固的老太太這麼多年來一次又一次對她美好期待的毀滅。

是的,最後一種戰爭才是最曠日持久的:對抗母親的嘮叨。不知為何,在男性作家的文章裡,母親的嘮叨總是與母愛天然聯繫起來的,是愛的證明。女兒對母親的嘮叨卻常常不耐煩,因為她們很敏銳地感知到(有些人是要在許多年以後才感知到),這是對她個人自信的一種凌遲。嘮叨的本質是不信任對方的智商與能力,更何況中國母親的嘮叨通常伴隨著指責。大大小小、事無巨細、瑣碎無邊的嘮叨與貶低,足夠像一把微型的削皮器,日積月累,把女兒的自信與自我削得不剩骨頭。男性在社會上還有另一種力量鼓勵他們去勃起、去爭取,女性的張揚卻一再被挫敗,當許多成年女性在掙脫自我壓抑的過程中艱難前行時,她們會在自我貶低的源頭,隱隱約約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聽到那串熟悉的嘮叨。

與兒子不一樣,在母親老去、女兒長大的過程中,女兒會以天然的女性視角,來觀察她眼前這個女人的命運;母親是她了解「女人」是怎麼一回事最近的模板。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處境並沒有那麼幸福。她們大多有無力感,她們或多或少受過男權社會的傾軋,她們很容易放棄自我努力,在庸常、嘮叨、抱怨與毫無安全感的路上一路滑下去。是的,她們大多勞累而辛苦——面對這樣勞累而辛苦的母親,兒子想的是:「媽媽如此辛苦,我將來要好好報答她。」女兒想的是:「媽媽如此辛苦……(請注意轉折)……我將來一定不能像她那樣,絕不。」

女兒與母親的戰爭本質,是女性害怕自己陷入像母親那樣的生活中,是她不認同母親作為一個女性的生活狀態(如果一個女兒深深認同母親的生活,她們之間肯定可以和平相處)。她希望從中蛻變出來,創造一個有美的、有愛的、有自由的、有接納的新世界。她容易被母親惹怒,恰恰是因為她對自己並沒有太多信心,她害怕這個對自己一生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真的影響了自己,並在潛意識裡恐慌自己終究會變成她。她在用憤怒來抵禦這絕望和恐懼。

在母親與女兒的戰爭中,我通常站在女兒這一邊。紀伯倫對父母說:「你可以庇護子女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

好的「母親」,應該是可以跨過無形的時間界限,常常站在「女兒」的那一邊,去打量自我與世界的女人。

本文摘自《不可慢待的孤獨》,宋涵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7月。

《不可慢待的孤獨》圖書簡介

當一個人孤獨時,他/她並不是一潭死水。孤獨,並不是吞噬生命的黑暗,而是灼烤著生命的火,它是一種提醒,提醒著生命本應是:獨立的、原創的、值得認真對待的。孤獨的獎賞,大約每一個不慢待孤獨的人,都能遇到。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女兒與母親的戰爭
    兩個朋友輪番訴苦,抱怨與母親的口角之戰。 我花了很長時間聽她們對衝突的描述,作為旁觀者,能夠清晰地看見她們的憤怒、煩惱來自於某種自我選擇的執著。那些讓她們的出離憤怒的都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而是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有些是人性必然不完美的弱點演繹出來的蠢事。
  • 鄭爽與母親漫長的戰爭
    備受折磨的2016年眼看到了尾聲,母女間的戰爭依然沒有要平息的意思。她慢慢意識到,女兒關閉了自己,「一件寶貝在離我遠去了」。想起撫養女兒這些年,劉豔覺得真是「彈指一揮間」,1991年,她大著肚子,看相的說是個男孩,她不高興,直到親眼看見七斤六兩的大腦袋女娃娃,臉蛋兒被羊水泡得發紅,才樂了。
  • 女兒最不能忍受的是母親的嘮叨,這是對女兒自信的一種凌遲
    女人們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在她們漫長的一生,她們都在和個女人進行戰爭,或明或暗。幾乎所有的女兒都抱怨過母親的「控控制欲"。從年少時期的不穿秋褲絕對不準出門、偷翻抽屜偷看日記,到工作以後的連環奪命call「我安排了老同事兒子和你相親,你一定要去」……我的許多女朋友都能如數家珍地道出母親給自己留下心理陰影。
  • 《找到你》:兩個母親的戰爭,與男人無關!
    目前可以立刻想到的,大概也只有青春陣痛的《七月與安生》,和用諜戰類型包裝的《風聲》,而呂樂導演如此大膽的以雙女主陣容來演繹現實主義題材,並且還巧妙地引入了類型化敘事元素,同時還兼顧到女性、母性力量的傳達,跨越紛繁蕪雜的世像,專注於母親這一身份最根本的情感力量,這在華語片中十分罕見!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找到你》這部電影本身就張力十足,姚晨和馬伊琍兩位女主演更奉獻了堪稱從影以來,最好的演出!
  • 美國:那些反對謊言和戰爭的母親們
    央視網消息:在美國,那些陣亡美軍士兵的親人們,那些退伍士兵的家庭,在承受戰爭傷痛的同時,也開始反思這場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戰爭。很多人積極奔走反對戰爭,呼籲公眾追究發動戰爭者的責任。馬西婭,今年60歲,是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一位母親,育有三個兒子。
  • 《母親的戰爭》張少華奚美娟三十年婆媳爭鬥
    《母親的戰爭》張少華奚美娟三十年婆媳爭鬥網易娛樂7月26日報導  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北京騰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明盛世(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母親的戰爭》日前正在進行緊張的後期工作。故事以梁奶奶(張少華 飾)、馬母(奚美娟 飾)二人近三十年的爭鬥為主線,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紛爭將帶領觀眾一步步走入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 詩詞大會:這位母親用三年時間背誦詩詞幫女兒圓夢,她是誰?
    第四場的點評女嘉賓由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雨老師擔任,她和蒙曼老師一樣年輕、博學。第一位選手是初二學生鄭坤健,年少有實力,答完五道題只得到70分,最開始我一直認為這個分數太低,夠嗆能進入攻擂爭霸賽,沒想到他將給我們帶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
  • 《母親的戰爭》熱播 親情大愛暖人心
    由實力派演員張少華、奚美娟、姜宏波、郝平、任帥等人傾情演繹的家庭倫理大戲《母親的戰爭》正在山東電視影視頻道每晚18:50的《首播劇場》熱播。劇中兩個家庭間的恩恩怨怨,「南北」母親的精彩對決,馬鳴和梁子兩兄弟與王燕的糾結三角戀,都成為觀眾追看的理由和「議劇」的焦點。「南北母親」為愛鬥法   打響「家庭保衛戰」      奚美娟、張少華兩位老戲骨的首次同臺飆戲是該劇最大的看點,她們的「明爭暗鬥」 中卻流露著揪心的母愛。張少華飾演的梁母延續了一貫的「醜娘風格」,性格直爽,堅強隱忍。
  • 我家的二胎時代:更年期母親與青春期妹妹的戰爭
    她與母親的戰爭白熱化且曠日持久。母親從未動搖過生兩個孩子的心思,她曾被迫打掉一個孩子,東躲西藏生下妹妹。有哥哥姐姐的母親,希望我們也能互相陪伴,不孤獨。 父親說,這一年,這兩位女士間的戰爭,曠日持久,且已白熱化。 叛逆妹妹 白熱化的標誌,始於2015年7月。 7月下旬,我接到母親的電話,暴怒,語氣急促,說妹妹拿了家裡的很大一筆現金出門,在三天內花到一分不剩。
  • 戰爭壓碎星辰,我們要愛母親
    戰爭的洪流捲走不相干的人,無人可以倖免。她是片中最令我心痛的人。 當她知道女兒加入了市區中隊,她只是好多天睡不好覺。她等著通宵未歸的女兒回家,她心疼女兒,就埋怨她—— 「殺日本人的都是英雄好漢,個個有氣有力,你看你,瘦巴巴的,笨手笨腳,死不重要,不要連累隊友。」這句話在電影院中讓人笑了,可是它也令人落淚。這是一個母親的心疼和無奈,也是婉轉的阻攔。她想把嚴肅的問題說得輕鬆一點。
  • 不該忘卻戰爭血淚史 日本片《母親》震撼觀眾
    不該忘卻戰爭血淚史 日本片《母親》震撼觀眾 2008年02月15日 14:58 來源:新聞午報   堅忍「母親」成影后熱門   以「武士三部曲」而聞名的山田洋次,曾憑藉《城市英雄》、《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等三度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今年他憑藉《母親》再度衝擊「金熊獎」。該片根據黑澤明的御用場記野上照代的散文《給父親的安魂曲》改編,講述了二戰背景下,一位母親在丈夫意外入獄後含辛茹苦,獨自撫養女兒們長大的感人經歷。
  • 女兒與母親的緣分是與生俱來的
    印象中母親與女兒的關係是應該是世界上最溫馨的關係,但是實際上每一對母女,或多或少都有一世的愛恨糾葛,這好像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宿命──因為這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比母女之間更加親密幽微、複雜難解,且又影響深遠。
  • 我與母親的「戰爭」
    我和母親之間的「戰爭」始於她一次次與我「作對」。2014年底,我因工作關係調到縣城。為了方便上班,我和愛人婚後租了房子住在單位附近。我懷孕以後,母親便急匆匆住進我的家裡,洗衣、做飯、拖地,所有家務活全部包了。
  • 民國戰爭時期,日本女子竟嫁給中國人,生下五個女兒如今成這樣?
    說到民國時期,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戰爭。沒錯,民國時期的確是戰爭年代,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出現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在民國戰爭時期,我們最痛恨的國家莫過於日本了。那時候的日本在我們國家橫行霸道,給我們帶來了很慘重的代價。
  • 《母親的戰爭》登陸山東衛視 講述家庭矛盾
    網易娛樂11月1日報導 《母親的戰爭》由知名家庭劇導演劉新執導,匯集了張少華、奚美娟、郝平、姜宏波、任帥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這些都成為《母親的戰爭》在山東衛視播出以後觀眾們「追劇」到每集必看、一點不拉的最大理由!但是它還有一個將你「吸」進去,為它歡笑為它落淚的最大理由——那就是跌宕起伏的矛盾!
  • 【蘇蜜桃】父親母親的戰爭
    父親脾氣暴躁,母親生性倔強,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分出高下,因此,吵架可謂家常便飯。我在父母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戰戰兢兢生活到十二歲。初中開始我選擇住校了,這樣就可以對他們的狀態眼不見心不煩。獨立生活帶給我的新鮮感沒多久便消失了——我從離開戰場的喜悅中走出來,開始想家,想父母。那戰爭固然會令我不愉快,但是有父母、有戰爭才是家的味道。
  • 《母親的戰爭》「火花四濺」 山東衛視情感大戲
    《母親的戰爭》由知名家庭劇導演劉新執導,匯集了張少華、奚美娟、郝平、姜宏波、任帥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這些都成為《母親的戰爭》在山東衛視播出以後觀眾們"追劇"到每集必看、一點不拉的最大理由!這兩代五個人之間的矛盾卻織成了一張網--一環扣一環,剪不斷理還亂。
  • 《母親的戰爭》山東衛視熱播揪心母親為愛而戰
    電視劇《母親的戰爭》講述了八十年代家庭之間的故事,家庭內部的矛盾與家庭之間的矛盾織成一隻密密的網將所有人的悲歡離合網羅其中。而張少華和奚美娟這兩位演技派實力老將在劇中飾演的母親為愛而戰,成為此部劇的最大看點之一。
  • 魔獸8.0新過場動畫曝光:吉安娜得到母親原諒 戰爭使者終獲救贖?
    早在魔獸世界8.0資料片「爭霸艾澤拉斯」上線之前,暴雪曾經公布了「戰爭使者」三部曲的劇情短片,其中第一部便是關於魔獸世界比較悲情的女角色吉安娜普羅德摩爾的故事了。在短片中,吉安娜用自己強大的法力將自己的家族沉船召喚了出來,準備為自己的父親和子民復仇,然而現在距離魔獸世界「爭霸艾澤拉斯」版本上線已有10天有餘,玩家們也從劇情中陸陸續續得知了更多關于吉安娜劇情的走向,而在最新的劇情中,吉安娜抵達庫爾提拉斯之後,母親已經原諒了她,與之緊緊擁抱在一起。
  • 《母親的戰爭》郝平轉型 任帥上演痴心孝子
    母親的戰爭《母親的戰爭》在北京影視頻道已播出過半。劇中兩個母親以愛之名的「戰爭」讓不少人揪心,而劇中兩個兒子的不同表現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吸引觀眾的眼球。  因《蝸居》中飾演新時代好丈夫而被觀眾熟知的演員郝平,此次在《母親的戰爭》中一改好男人形象,飾演了劇中王燕(姜宏波飾)的丈夫馬鳴。馬鳴是一個有些小心眼、有些小脾氣的南方男人。他對妻子的誤解、對朋友的誤會以及時常的斤斤計較甚至爭吵、糾結等,讓人完全找不到他在《蝸居》中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