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露個人信息「免費」領手機,這樣的「好事」千萬別信!

2021-01-12 澎湃新聞
洩露個人信息「免費」領手機,這樣的「好事」千萬別信!

2021-01-11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把個人微信帳號

登錄密碼、支付密碼告知他人,

就能免費獲得一臺手機,

這樣的「好事」你會相信嗎?

近日,長沙4名男子就憑上述謊言,騙取公民個人微信號共計181條售賣,獲利3萬餘元。2021年1月6日,該起由開福區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一審宣判:被告人鄭某偉、劉某華、彭某、黃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一年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均被要求在市級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案情摘要

2020年3月以來,被告人鄭某偉、劉某華、彭某、黃某在明知他人購買微信號用於詐騙、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前提下,為牟取非法利益,仍通過上述方式騙取他人微信個人信息,隨後採取更改登錄密碼,支付密碼,解綁微信原綁定手機號、QQ號和銀行卡,清空微信好友等方式,防止被騙微信帳號實際持有人通過相關途徑找回微信號。鄭某偉等人根據騙取的微信號註冊使用時間長短、微信帳戶的活躍程度,將騙取的微信號分別以人民幣100元至60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上遊實施詐騙和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嫌疑人。經統計,截止案發為止,鄭某偉等4人共非法獲取他人使用微信號181個,獲利3萬餘元。

開福區檢察院刑檢部門在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職責時,對案件就公益訴訟線索、證據進行同步審查,發現該案侵害了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等合法權益,在第一時間將審查過程中發現的相關線索移交給該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

公益訴訟檢察官審查後認為,該案披露出當下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多發頻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的現實亂象,公民個人信息依法受法律保護,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的一部分,鄭某偉等4人的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又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對該案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2021年1月6日,該案在開福區法院開庭審理。庭審中,檢察官通過舉證、質證和辯論,詳細地闡明了鄭某偉等4人的違法行為應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和民事侵權責任,檢察官在發表意見時,對被告人進行了個人信息安全、公共網絡安全的法制宣傳,各被告人當庭表示真誠悔罪,願意承擔相應刑事及民事責任,向社會真誠悔過道歉。最終,法院判處被告人鄭某偉、劉某華、彭某、黃某一年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要求4人在市級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01

檢察官提醒

近年來,網絡平臺、房地產、金融、教育、醫療、電信等領域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多發頻發,此類案件公民個人維權難度大,對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構建誠信社會具有重大威脅,開福區檢察院在不斷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的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生活中切記不隨意丟棄快遞單、車票等包含個人重要信息的單據;不貪小便宜隨意填寫並參與網上的「問卷調查、購物抽獎、免費領獎」等活動。希望民眾保持高度警惕,防範信息洩露,維護個人的信息和財產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第二款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公訴時,可以向人民法院一併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由人民法院同一審判組織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審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來源:平安開福

原標題:《洩露個人信息「免費」領手機,這樣的「好事」千萬別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轉發朋友圈就能免費領陽澄湖大閘蟹?又是套路!萬一個人信息洩露……
    套路一直都在 其實,類似林小姐的這樣的遭遇,其背後的套路並不新鮮,只不過騙子會根據時令,選擇更吸引人的「誘餌」。比如前幾個月,就可以看到許多轉發朋友圈免費領車釐子的信息。成都市民張先生看到朋友圈免費領車釐子的廣告,就按照要求添加了店家的微信,也按照要求轉發了廣告圖片到朋友圈,當張先生告知店家收貨信息後等著收貨車釐子時,他被這個店家拉進了一個微信群。「群裡有幾百人,進去就有管理員私聊你說如何賺錢。」張先生表示,「導師教我如何投注賺錢,我投了50塊錢。」
  •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這樣洩露的,務必小心
    不要小看這些個人信息的洩露問題,可能會導致——  除了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的煩惱,還有個人身份被冒用這類較為嚴重的問題。同時,個人信息洩露是詐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不法分子在精準掌握用戶個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編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詐騙場景,繼而對公眾實施欺詐。
  • 免費列印照片 個人信息有洩露風險嗎?
    免費列印照片 個人信息有洩露風險嗎?市民張小姐和閨蜜到某商場吃飯時,一走進商場三層立刻被擺在某餐飲店門口標有「免費列印照片」招牌的機器所吸引,研究了一下後忍不住掏出手機掃了掃。不到1分鐘,她們就免費拿到了新鮮出爐的照片,然後兩人高興地在微信朋友圈裡曬起來。  現在,許多商城、超市擺放著免費列印照片的機器,有的可以免費列印3張照片,有的可以免費列印4張,如果還想列印更多的話,就要收費了。
  • 照片免費印表機可能洩露用戶個人信息
    原標題:照片印表機成榕商家「吸粉神器」免費列印實為營銷或洩露用戶個人信息(福州晚報(微博)記者 李永華)最近,福州不少商場、餐廳、甜品店都安裝了免費照片印表機,市民經常利用它列印手機中的照片。記者走訪發現,這種印表機在網上被稱為「吸粉神器」,商家常用它來推廣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的市民可能會發現,自己掃描的是一家企業的微信二維碼,卻莫名關注了多個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每天都發送垃圾信息和廣告。
  • @師生家長,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
  • 長春家長,班主任你,聊天群別發這些,小心個人信息洩露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
  • 因信息洩露銀行卡被盜50萬,保護個人信息你得這樣做!
    2.快遞單、車票等個人信息洩露 處理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時不謹慎、未銷毀。快遞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 車票、機票上印有購票者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 購物小票上也可能包含了部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一旦處理時未銷毀,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將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
  • 免費領手機?鄭州一個小學生信了,被騙2萬元!
    看到可以網上免費領手機,鄭州一六年級小學生信了,被對方所謂發紅包、交保證金的免費領手機的條件所迷惑,偷偷從媽媽的手機微信和支付寶裡轉去2萬元。後來發現被騙,害怕被爸媽家長吵罵,他又把聊天記錄和交易記錄全部刪除。
  • 上門免費清洗油煙機 這樣的「好事」不要信
    免費上門給你清洗油煙機,這樣的「好事」可千萬別信。最近,住在杭州下沙沿江小區的不少市民都遇到了這事,但其實洗油煙機只是藉口,推銷假冒劣質的清潔劑才是真。「她背著個清潔包,說是做志願活動,免費上門清洗油煙機。」想著家裡的油煙機也有一年多沒清洗了,汪阿姨就開了門讓女子進來了。一進門女子就直奔廚房,把油缸卸下來清洗,幹活挺利索的。可沒洗幾分鐘,該女子就開始和汪阿姨拉家常,說得最多的就是她手上的這款清潔劑,並說服汪阿姨購買。「她說有了這款清潔劑,以後就不需要清洗人員上門了,這次花點錢,以後可以省下不少錢。」
  • 千萬別信!
    近期不少車主都問:高速公路免費這麼長時間,安裝的ETC會不會失效?警方緊急提醒:當ETC被騙子盯上時就出現了ETC詐騙簡訊!在您辦理ETC業務的過程中,如果收到下面這種類型的簡訊:【ETC】您的ETC認證已失效,為避免影響您的通行,請及時進行認證,點擊etckie.com認證,退訂回TD。請立即刪除!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現今,數據洩露漸成常態,在此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並為之採取措施的問題。三.安裝病毒防護軟體 不管是計算機還是智慧型手機,都已經成為信息洩露的高發地帶,往往由於不小心間點擊一個連結、下載一個文件,就成功被不法分子攻破,安裝防病毒軟體進行病毒防護和病毒查殺成為設備使用時的必要手段。
  • 農民配合拍張「實名」照片,就能免費領好幾斤雞蛋?騙局,別信!
    原來,又是這種免費領東西的伎倆。據村裡的趙大爺講,這幾天集市上都有一撥人在搞免費領雞蛋的活動,每天都聚集了好多人,不少老人恨不得一大早起來就去排隊。的確,也正如他們的工作人員所說,只要您來排隊就能免費領取雞蛋,而且,在他們的宣講下,這種雞蛋富含營養價值,對於老年人保健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按照他們的說法,之所以要免費送,就是因為他們要打開農村市場,要做一系列的活動,推廣品牌的知名度。
  • 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洩露?8條網絡安全提示請收好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教育小微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
  • 【提醒】極易洩露個人信息的10種不良習慣!
    9.舊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不當處理 舊手機在回收過程中,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容易盜取手機中存儲的信息。 7.朋友圈及網絡空間中的各種曬 曬娃、曬各種票根,都會造成個人隱私的洩露,許多人在發布時還會定位自己的位置信息,這樣不僅會暴露行蹤,也變相公開了自己不在家的信息,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 @東莞師生家長,避免個人信息洩露,網絡安全提示請收好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3 網購平臺洩露信息 網上購物平臺需要註冊信息,如手機號,QQ號碼等。通過這些,不法分子可以從QQ資料、空間等渠道獲得更多個人信息。
  • 提醒 | @師生家長,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洩露?8條網絡安全提示請收好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
  • 高考結束,警方提醒:這五樣東西千萬別曬,信息洩露就在一瞬間
    警方緊急提醒:有五樣東西千萬不能曬,一旦洩露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被詐騙和騷擾的機率將大大增加。有的考生為了留念會對紙質表拍照,但是千萬別曬出去,以免個人信息洩露。如果考生把準考證曬到朋友圈,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複製。四、成績查詢頁面不能曬考得不錯的考生曬一下成績似乎可以理解。但是,這類照片同樣會暴露考生號、姓名等重要信息。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一張照片暴露信息、3.3秒解析密碼:個人信息就這樣被洩露了
    當你的個人信息被騙子拿到後,這樣的電話就來了:「喂,您好,這裡是社保局,您辦理的社保卡涉及多家醫院騙保,社保局現將凍結您的醫保卡帳號……」「喂,您好,我是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由於您的身份信息洩露,其名下銀行卡涉及洗錢等犯罪活動……」有受騙事主稱,在接到一自稱法院公證室的男子電話後,被以繳納財產公證保全、繳納無犯罪保證金、辦理加急結案手續費等理由為名先後被騙200餘萬元。
  • 手機號碼洩露怎麼辦?這事可千萬別大意!
    但可能有的人就還沒有意識到電話號碼的重要性,經常將自己的手機電話留給陌生人,這樣的做法會讓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手段搜羅來的電話號碼登陸一些網站或APP的方式來得到對方的個人信息,從而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