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不能做朋友嗎?抓住三個關鍵點,同事也能成為朋友

2020-12-22 凱凱凱iii

我常聽人說:不要把同事當朋友。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大多數員工花在同事身上的時間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要多。只是因為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而互相提防,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

其實,進入職場後,難免與同事相處融洽。從一開始互不相識,到彼此熟悉,再到合作、競爭、相互警惕,其實,不是人的內心是邪惡的,而是偶然發生的事件,或者說是非常個別的人,擾亂了自己的真實判斷。

試想,從校園走進社會,學生們會逐漸遠離自己的發展,有感情,但心卻有距離,因為每個人的環境、個人成長和客觀控制的物質條件都發生了變化,我們就像一層玻璃,可以看到彼此,但溝通卻並不那麼順暢,只是在後面回憶過往。

同事只有把握好三個關鍵點才能成為朋友:適度、幫助、寬容。似乎每個人明白,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

在相處時,我們應該掌握好「度」

1、適度的信息交流

在同事之間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交換信息時,要避免過度交換,他不是保留,而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信息分析和判斷,當信息交換過多時,可能會有自己的指導方向,這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可能會無意中損害其他人的利益。

2、利息交換中的注意事項

職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大多是價值交換,這不是一種功利的交換,而是一種正常的情況,每個人都希望用低成本獲得高利潤,但沒有人是愚蠢的,在人際交往中,價值決定許多事情。等價性非常重要,別以為可以無緣無故地利用他人,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別人智慧。

3、避免越位

誰的痛苦,誰知道,誰的祝福,誰明白,並不總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別人的想法。要講什麼就留三分,應該做什麼就留兩點。就像每個人都感冒了,但不能感受到是患了感冒,只能靠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其實,人與人本身存在認知差異,所以越位思維會讓人感到不自在。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1、我們可以及時幫忙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他們更感性,能夠在可能的時候及時為同事提供幫助,大多數人都會牢記這一點,在需要幫助時往往伸出援助之手。事實上真正強大的不是有多少對手被殺,而是有多少人得到了幫助。幫助別人比妨礙別人更難。

2、主動幫助而不是被動地幫助

這與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和別人尋求幫助是完全不同的。提供幫助,當你能控制範圍內時主動幫助,被動地請求同事提供幫助,你可能因為尷尬而不得不提供幫助,您無法控制範圍內,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3、只有在有很多交叉點的時候,感情才會升溫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培養是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進行的,在幫助他人時,這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經歷,而且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交集。許多同事之間沒有合作和幫助,有可能我們只是互相認識,不能成為朋友。你幫助別人和接受幫助越多,你的感覺就會越好,就像你還是個學生的時候,那些經常在上學路上在一起討論考試問題或一起回家的學生會有更好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的交集夠多。

同理心,不要太苛刻

1、一個人不應該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當遇到什麼事情時,同事們可能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等著看他們自己的笑話,大多數職場人都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幫助別人,也沒有想過要幫助別人,一旦遇到同樣的情況和類似的事情,他們會怎麼做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不要對同事和朋友太苛刻,因為在某些情況下,血緣關係的人是不可靠的,更不用說同事和朋友了?太嚴厲只能把別人推開,而不能拉近他們。

2、不要問別人你自己的價值觀

人們有不同的價值觀,無論是作為朋友還是同事,他們的責任是在自己的認知框架內提供建議,而不是要求別人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不要說:我支持你。這是情感綁架,你覺得很好,不一定是我認為好的。我們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斷,不要強迫別人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事。

3、放鬆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在人際交往中,談話內容過多,往往記憶模糊,你記得的往往是在一起的感覺,一种放松的感覺舒適,而不是總是互相交談,說話要小心,怕說錯話得罪人,怕被小事惹惱。當這種輕鬆的交流方式成為一種習慣,同事們自然成了朋友。

要注意幫助者和被幫助者之間的情感秩序

人們傾向於認為被幫助的人對提供幫助的人更有好感,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為順序判斷錯誤,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能幫忙的人首先對他們所接待的人有一種良好的感情,然後他們就可以幫忙了。被幫助的人往往因為得到幫助而有一種好的感覺。

這似乎很繞口,但如果你仔細想想,他將是明白,因為接受幫助產生的良好感覺將提供幫助,他們依次屬於兩個州,因此受贈者應該心存感激,因為對方已經發自內心地表達了自己的認可,這樣才能在同事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俗話說:人把人捧高,人把人踩扁就是這個道理。

一句話,同事可以做朋友,但不要對這樣的朋友要求太高,我們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只要我們避免利益衝突,我們就能和睦相處,即使我們成為競爭對手,也不應該阻礙別人的發展。不要熄滅別人的光芒,只需打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相關焦點

  • 難道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嗎?把握三個關鍵點,同事也可以成為朋友
    同事能成為朋友只需要把握三個關鍵點就能成為真正的朋友:適度相處、提供幫助、寬容大度。道理似乎誰都明白,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3.交叉點多,感情才能升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培養,是在不斷的交往過程中,幫助別人時,無形中是共同經歷某件事,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交叉點。很多同事之間不存在協作與幫助,很可能大家只是彼此認識,而無法成為朋友。
  • 職場上,為什麼不能和同事做朋友?
    我是把她當朋友,才會偶爾跟她吐槽幾句。我把這件事跟我閨蜜說了,閨蜜說我活該,職場上就不該把同事當朋友,不能什麼話都跟同事說。真的職場上就不該和同事做朋友嗎?職場上就沒有真友誼嗎?答@匿名粉絲在職場中待過的人,都有同樣的困惑:「到底能不能和同事做朋友?」
  • 為什麼不能把同事處成朋友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叫同事,什麼叫朋友。同事,就是指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人。它有這麼幾個特點:人與人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天天在一起;只能被動接受成為同事這樣一個事實;你和其它人不一定有共同點。而朋友,是指感情很好,有共同語言並經常交流的人。
  • 別把同事當朋友,不明白這三點的人,很可能會吃虧
    在工作場所中,當同事長時間相處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情感並將同事視為好朋友。世界上許多矛盾是由於距離太近而引起的。在工作場所,同事們必須彼此相處,同事之間不要走得太遠,太遠了有點奇怪,太近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疏遠和矛盾。最後,即使是普通朋友也可能沒法做了。
  • 職場中不能和同事做朋友?別被毒雞湯給騙了
    相信你也聽到或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別天真了,職場上哪有什麼真正的朋友。不能跟同事做朋友的,不能跟同事說得太多……在小編看來,這些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了,有的甚至可以稱為毒雞湯了,你信了就害了你。小編的三個閨蜜都是我以前的同事,這麼多年了,我們關係一直很鐵。我也遇到很多同事最後成為好朋友的。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同事不能做朋友,我分析是基於以下兩點:1.朋友間主要以情感為紐帶,而同事更多的是以工作為紐帶。
  • 把同事當朋友,我錯了嗎?
    「同事永遠成不了朋友」,這句話我都看了一百遍了,並且一開始我是深深認同的。為什麼呢,同事之間有利益關係啊,有利益關係怎麼成朋友呢?但是,我的前同事們,讓我開始糾結了,把同事當朋友,我錯了嗎?之後還是跟她如往常一樣,她能幫我的也會儘量幫,直到現在,估計是會互相傾訴心事。只是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糾結,我們到底是不是朋友呢?也許我把她當朋友,而對於她,我不算什麼吧。所以,後來我每換一次工作,一開始都會刻意跟同事保持距離,不想發展成朋友。但是,每一次,真的是每一次,我都做不到。
  • 誰說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只因你不懂這3點!
    很多人都希望在職場中能夠有一些真正的朋友,但是因為在職場中,人們之間利益相關,若想成為朋友,著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不過小麗和同事們一直是職場中的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工作十年,基本上沒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
  •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和同事做朋友
    上周,我的一位朋友,去了一家自己嚮往已久的公司面試。在面試接近尾聲的時候,面試官突然向他提問:「你願意和同事做朋友嗎?」我的朋友只回答了一句話,被當場錄用: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 把同事當朋友,吃虧的可能是你,4類同事儘量遠離
    我們既然能進入一個公司工作,那身上肯定有屬於自己的長處,比如報告寫得好、PPT做得好、懂編輯、文筆好等等,而這些長處有時候就成為別人利用的點。或者等你有求於對方的時候,千萬種理由來拒絕,只想得到,從來不想付出,這樣的同事怎麼可能做朋友。 我就有過這樣的同事,是個老大姐,我和她關係談不是特別親密,但還算可以。有次領導安排她寫一份調研報告,可是她確實寫不來,只好來找我幫忙,怕我不答應,連說寫完後請我吃飯之類的話,一直拜託我。
  • 同事能成為朋友,要麼是你足夠幸運,要麼是你太過天真!
    千萬不要和同事做朋友!這是我的同學張鴻飛在我們聚餐聊天時說起同事一再強調的一句話。和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嗎?不是不能只是最好不要成為朋友!我問張鴻飛你的同事是怎麼刺激你了讓你會有這樣的看法?然後張鴻飛和我講述了他和他的一個同事之間發生的事情。張鴻飛原來在一家教培機構當老師,性格直爽,喜歡直來直去實話實說,在我們看來他屬於大大咧咧,心裡沒啥窟窿眼的那種。
  • 千萬不要把你的同事當朋友!
    奶爸曾經是資深獵頭顧問,有著多年的名企工作經驗,他的工作橫跨網際網路,快消,重工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自己現在也在創業,對社會和職場都有非常深入的洞悉。今天推薦一篇他的文章:千萬不要把你的同事當朋友。人的交談很多時候不是相互的,而是單方面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廂情願的相信對方,說了別人的一堆壞話,把全公司的人罵了一個遍。可是對方完全沒說公司同事老闆的半句不好,都是默默聽你說。然後你還傻乎乎的說,你真是個好朋友,耐心聽我傾訴這麼多。這時候,不就相當於你的把柄全在對方手裡,而對方的把柄你一條沒有嗎?
  • 對待朋友和同事,有什麼區別嗎?
    職場上的你和私底下朋友之間的你,有什麼不同嗎?就是說對待朋友和同事,有什麼區別嗎?其實,一個人的本質、性格方面在朋友和同事之間其實是很難有什麼差別的。但是作為職場人士,對朋友和對同事,還是要注意不同的分寸。
  • 和同事做朋友,能夠天長地久嗎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能在職場這種利益場所交到的一定是真朋友無疑啦。1、朋友不能談利益嗎?真朋友互利互惠,長長久久。朋友和情人一樣,只有一方付出肯定會立刻走向滅亡。一段好的關係,一定是雙方都願意付出,而雙方也都有得到。我在之前一個問答裡面提到,職場很難交到朋友。職場是一個利益場所,充斥了金錢、權利、晉升、失業等血淋淋的字眼,很多時候,人性都是自私的,很少有人能夠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成全他人,為了友誼嗎?
  • 「同事永遠是同事,離職了才是朋友」你怎麼看?
    「同事永遠是同事,離職了才是朋友」想要表達的本意是:同事之間不會有真正的友誼。這句話很在理,但是也不絕對。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細細分析。這句話的核心點在於你怎麼定義「同事」和「朋友」這兩個詞。同事:是同在一個公司工作就叫同事?還是工作有交集才是同事?朋友:是點頭之交的朋友?是酒肉唱歌的朋友?還是兩肋插刀的朋友?這句話本意該想表達的是工作有交集的同事之間沒辦法有真正的友誼,除非一方離開公司,工作不再有交集。
  • 職場禁忌:不能把同事當朋友,否則受傷害的是自己
    工作場所就像一個大熔爐,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所以在和同事相處時,一定要克制,不要冒犯。但是又不能因為害怕接觸就把自己封閉起來,那樣也不利於自己在職場上的發展。在工作場所,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是否可以把同事當成朋友?我覺得值得做朋友。
  • 如果想將職場同事變成生活中的真正朋友,煩請注意以下七點
    同事,個人以為就是共同做事的同仁,因在一個單位、做一項任務、為一份工作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實際上,同事與朋友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現實中確實存在界線分明的鴻溝。朋友可以轉變成同事,但同事很難成為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因為同事多存在於工作方面的關聯,生活裡聯繫並不緊密。故提請注意:千萬不能將同事當成朋友隨意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圈。
  • 淺談朋友與同事區別與聯繫
    圖片來源於網絡3、同事和朋友的區別,現在只要是在一個公司上班,不管認識不認識,見沒見過面,都可能叫做同事,就像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的人都叫校友一樣。而朋友呢,最基本的不僅要見過面的,而且還要相互介紹過對方的姓名才能算數,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面之緣。當然後面如果關係更好的時候可以成為好朋友,要成為男女朋友的話,還得彼此進一步了解。4、所以呢,朋友可能更偏向於生活,大家認識之後,興趣愛好有相同的地方,經常一起玩耍或者聊天。
  • 與同事雖無法成為真心朋友,但也應注意這幾項
    我們需要和同事交朋友嗎我們可能都希望在工作找到情侶甚至是妻子,或是成為朋友也是一件不錯的事!當同事在私人層面上認識你時,他們會比平時更多地支持你; 因為你的同事了解你的來歷,所以不太可能發生誤會。一個更友好的工作環境也能促進更多的創造力。你覺得做你自己更舒服,這樣你就可以跳出框框思考問題。在工作中有一個朋友可以給你一個安全的方式來發洩你的沮喪,這樣你就可以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更快地恢復過來。
  • 很多人離職後才明白:同事始終不能成為朋友,高情商員工這樣考量
    然後,同事笑著搖了搖頭:「說同事之間的關係畢竟是在工作場所,而成為朋友絕對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如少點麻煩,直接拉黑算了。「」老實說,當時我聽到這種觀點時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我從沒考慮過同事之間竟然僅僅只是同事關係。
  • 我們一定需要跟同事做朋友嗎?
    不需要,甚至不需要跟同事如何如何合群。在公司幹活,只要能把分內的事情做好,就足夠了。其他的人際關係什麼的,能搞好更好,搞不好也無所謂,並不是硬傷。 要和一個人成為朋友,有一個重要條件是,人家認可你在某個方面的能力或特質。假如你自己啥都不是,就想跟人做朋友,不好意思,你這只是一廂情願。你死著臉去貼人家,人家還未必搭理你。 在公司你會發現,很多人跟你的關係只是,見了面笑一下,禮貌的問候一下,其他時間都是互相當做不存在,如此而已。哪怕人家離職很久了,你也未必能夠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