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嗎?把握三個關鍵點,同事也可以成為朋友

2020-12-25 九乙大叔

經常聽到一句話:千萬別把同事當成朋友。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相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講,與同事相處的時間,遠遠比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要多。只是因為大家都為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利益相互提防著,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

其實人在進入職場之後,不可避免地與同事相處。從開始相互不了解,到後來的大家相互熟悉,再到合作、競爭、相互提防,其實並非人心本惡,而是被偶然發生的事情,或者說極個別的人,擾亂了自己內心真實的判斷。

試想一下,從校園進入社會,同學們會隨著各自的發展而逐漸遠離,有感情,但心中已經有了距離,因為大家所在的環境、個人的成長以及客觀支配的物質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家就像隔著一層玻璃,彼此可以看到對方,但溝通起來卻不是那麼順暢,只是在回憶過往。

同事能成為朋友只需要把握三個關鍵點就能成為真正的朋友:適度相處、提供幫助、寬容大度。道理似乎誰都明白,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相處時掌握分寸,掌握好「度」

1.信息交換上適度

同事之間的交往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信息交換,信息交換時一定要適度,避免過度交換,並不是有所保留,而是每個人對信息分析與判斷有差別,信息交換過多時,可能會有自己的引導方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可能會無意中損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2.利益交換時謹慎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大多數是價值交換,並非這種交換是功利心,而是很屬於正常的情況,誰都希望能夠用低成本獲得高收益,但誰都不傻,在人際交往中,價值會決定很多事情。等價很重要,別以為自己能夠平白無故佔到別人便宜,別高估自己的智商,別低估別人的智慧。

3.點到為止避免越位

誰的苦,誰知道,誰的福,誰明白,別總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別人的想法。該說的留三分,該做的留兩分就好了。就像每個人都經歷的感冒,但卻無法感受到正在感冒人的難受,只能憑藉自己感覺去判斷。其實人與人本身存在在認知上的不同,所以越位的思考會讓人感覺到不適。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1.力所能及時提供幫助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感情更豐富,力所能及能夠為同事提供幫助時及時提供,大多數人會記在心裡,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往往也會伸出援手。別以為幹掉對手就是贏家,其實真正的強者不是幹掉了多少對手,而是幫助了多少人。幫助比阻礙別人更難做。

2.主動幫助而非被動協助

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主動提供幫助,和別人請求時提供幫助,效果完全不同。提供幫助主動幫助在自己可控範圍內,而被動地讓同事提出幫助,可能只是因為難為情不得不提供幫助,完全不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

3.交叉點多,感情才能升溫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培養,是在不斷的交往過程中,幫助別人時,無形中是共同經歷某件事,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交叉點。很多同事之間不存在協作與幫助,很可能大家只是彼此認識,而無法成為朋友。幫助別人,接受幫助這樣的交叉點越多,感情會越好,就像學生時代,經常在一起探討考題,或者放學路上一起回家的同學感情會更好,只是因為大家的交叉點夠多。

換位思考,不過分苛責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同事可能沒人伸出援手,都等著看自己的笑話,大多數職場人抱著看笑話的態度,別去苛責別人沒有伸出援手,也別想著自己曾經向別人伸出過援手,一旦遇到相同情況,相同的事情,自己會如何去做,一定是在保證自己利益的情況下伸出援手,那麼就不要過分苛責同事、朋友,因為一些情況有著血緣關係的人都靠不住,更何況是同事、朋友呢?所過分苛責只能將別人推開,而非拉近。

2.別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他人

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有差別,作為朋友也好,同事也罷,責任是在自己認知框架下提供建議,而不是去要求別人按照自己方式去做。別說:我是為你好。這個是一種情感綁架,你認為的好,不一定是我認為的好。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判斷,別強求別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3.輕鬆才是交往的最佳方式

人與人交往中,談話的內容太多,往往在記憶中是模糊的,記住的往往是在一起的感覺,一種輕鬆舒適的感覺,而不是時刻彼此之間說話要小心,怕說錯話得罪人,怕一定小事惹怒你。當這種輕鬆的交流方式成為習慣時,同事很自然就變成了朋友。

提供幫助的人與被幫助的人的情感次序要注意

人們往往認為被幫助人對提供幫助的人的好感更多,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序判斷的錯誤,在職場中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所努力。能提供幫助的人首先對接受幫助的人有好感,才會提供幫助。而被幫助者往往能是因為接受幫助而產生的好感。

似乎很繞口,但細想就會明白,因為接受幫助而產生的好感,與產生好感才會提供幫助兩者在次序上完全屬於兩個狀態,所以接受幫助者要感恩,因為對方已經對自己表示了從內心中的認可,這樣才能形成同事之間的良性循環。俗話說:人捧人高,人踩人扁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同事之間完全可以成為朋友,但別對這類朋友要求過高,大家都是為了各自利益去奮鬥,只要避免彼此之間產生利益衝突就能夠很好的相處,哪怕成為競爭對手,也不要去阻礙別人的發展。別去熄滅別人的光芒,只管自己發揮耀眼的光芒就好。

相關焦點

  • 同事不能做朋友嗎?抓住三個關鍵點,同事也能成為朋友
    試想,從校園走進社會,學生們會逐漸遠離自己的發展,有感情,但心卻有距離,因為每個人的環境、個人成長和客觀控制的物質條件都發生了變化,我們就像一層玻璃,可以看到彼此,但溝通卻並不那麼順暢,只是在後面回憶過往。同事只有把握好三個關鍵點才能成為朋友:適度、幫助、寬容。似乎每個人明白,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
  • 職場上,為什麼不能和同事做朋友?
    我是把她當朋友,才會偶爾跟她吐槽幾句。我把這件事跟我閨蜜說了,閨蜜說我活該,職場上就不該把同事當朋友,不能什麼話都跟同事說。真的職場上就不該和同事做朋友嗎?職場上就沒有真友誼嗎?平時一起上班加班,一起拼單外賣,一起團建放鬆,一起為項目奮鬥……如果遇到三觀相合,人品不錯,玩得也來的同事,並且在自己能夠有能力處理好關係糾葛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和同事成為朋友。但是如果不能,那麼做盟友而非朋友,情況就會簡單很多。
  • 誰說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只因你不懂這3點!
    很多人都希望在職場中能夠有一些真正的朋友,但是因為在職場中,人們之間利益相關,若想成為朋友,著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不過小麗和同事們一直是職場中的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工作十年,基本上沒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
  • 別把同事當朋友,不明白這三點的人,很可能會吃虧
    你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同事關係,更是競爭關係,在你和你的同事之間,這種關係可能在上一秒成為朋友,而在下二秒成為敵對關係。我相信工作中的每個人都希望同事之間能和諧相處,無論是閒聊還是與同事合作,他們都會更加放鬆。因此,許多朋友錯誤地認為同事可以成為好朋友,甚至使事情與同事密不可分。每個人都應該明白,同事不是真正的友誼,同事不僅是友誼,而且是複雜的競爭關係。
  • 與同事雖無法成為真心朋友,但也應注意這幾項
    我們需要和同事交朋友嗎我們可能都希望在工作找到情侶甚至是妻子,或是成為朋友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但是與同事成為朋友也有兩面性,一方面,在工作中有一個朋友可以幫助你感覺有人在你的角落,可以給你信心做到最好,當情況變得困難時,它們也是一個安全的著陸地點;另一方面,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不良朋友,你的工作生活將會更加複雜。總的來說,同事友誼是一件對你和你的老闆都有好處的事情。同事友誼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應該順其自然地發展。
  • 為什麼不能把同事處成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把同事處成了朋友,一來因為人際圈子小,二來也因為同事天天在一起。所以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如果同事都當不成朋友,那不就沒朋友了嘛。看起來好像是這個理,不過小編卻想告誡你,千萬不要把同事處成朋友。為什麼呢?
  • 職場禁忌:不能把同事當朋友,否則受傷害的是自己
    工作場所就像一個大熔爐,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所以在和同事相處時,一定要克制,不要冒犯。但是又不能因為害怕接觸就把自己封閉起來,那樣也不利於自己在職場上的發展。在工作場所,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是否可以把同事當成朋友?我覺得值得做朋友。
  • 同事能成為朋友,要麼是你足夠幸運,要麼是你太過天真!
    千萬不要和同事做朋友!這是我的同學張鴻飛在我們聚餐聊天時說起同事一再強調的一句話。和同事不能成為朋友嗎?不是不能只是最好不要成為朋友!我問張鴻飛你的同事是怎麼刺激你了讓你會有這樣的看法?然後張鴻飛和我講述了他和他的一個同事之間發生的事情。張鴻飛原來在一家教培機構當老師,性格直爽,喜歡直來直去實話實說,在我們看來他屬於大大咧咧,心裡沒啥窟窿眼的那種。
  • 很多人離職後才明白:同事始終不能成為朋友,高情商員工這樣考量
    然後,同事笑著搖了搖頭:「說同事之間的關係畢竟是在工作場所,而成為朋友絕對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如少點麻煩,直接拉黑算了。「」老實說,當時我聽到這種觀點時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我從沒考慮過同事之間竟然僅僅只是同事關係。
  • 同事之間,能否再成為朋友,明白以下五種關係比朋友感情還深
    有人說,千萬不要跟同事做朋友,同事之間在職場上就是利益和競爭關係。人心險惡,把同事當朋友,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其實,我多年的工作經歷,感覺倒不盡然。職場上同事間能否做朋友,完全取決於同事之間的關係、感情、性格等。
  • 把同事當朋友,吃虧的可能是你,4類同事儘量遠離
    我們既然能進入一個公司工作,那身上肯定有屬於自己的長處,比如報告寫得好、PPT做得好、懂編輯、文筆好等等,而這些長處有時候就成為別人利用的點。或者等你有求於對方的時候,千萬種理由來拒絕,只想得到,從來不想付出,這樣的同事怎麼可能做朋友。 我就有過這樣的同事,是個老大姐,我和她關係談不是特別親密,但還算可以。有次領導安排她寫一份調研報告,可是她確實寫不來,只好來找我幫忙,怕我不答應,連說寫完後請我吃飯之類的話,一直拜託我。
  • 把同事當朋友,我錯了嗎?
    「同事永遠成不了朋友」,這句話我都看了一百遍了,並且一開始我是深深認同的。為什麼呢,同事之間有利益關係啊,有利益關係怎麼成朋友呢?但是,我的前同事們,讓我開始糾結了,把同事當朋友,我錯了嗎?我有很多前同事,因為我就是那個頻繁跳槽的90後。有的離職了微信就被刪除,有的還在聯繫,我也不知道還在聯繫的算不算是朋友,或者說,對於他們,我還是不是朋友。
  • 為什麼很難和同事做朋友?把握好這3點,職場才有真友誼
    你是否經歷過你對同事推心置腹,他卻對你兩面三刀的苦惱?又是否遭遇離職之後同事瞬間變路人的尷尬?其實,這都是因為你沒有正確把握職場的交往規則,單純想用以心換心的方式結交朋友。但職場的殘酷就在於不建立在規則之上的友誼都脆弱不堪。
  • 千萬不要把你的同事當朋友!
    奶爸曾經是資深獵頭顧問,有著多年的名企工作經驗,他的工作橫跨網際網路,快消,重工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自己現在也在創業,對社會和職場都有非常深入的洞悉。今天推薦一篇他的文章:千萬不要把你的同事當朋友。這類對話,低俗,粗鄙,不可直視,但這就是任何一群直男朋友之間必然會發生的對話,即便他是你男神,風度翩翩乾淨清爽,在親密好友面前,仍然會肆無忌憚的評價這個女人的胸,那個女人的腿,除非他不是直男。而在閨蜜之間,罵渣男罵領導罵上司罵同事婊的,就更多了吧。
  • 職場中不能和同事做朋友?別被毒雞湯給騙了
    相信你也聽到或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別天真了,職場上哪有什麼真正的朋友。不能跟同事做朋友的,不能跟同事說得太多……在小編看來,這些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了,有的甚至可以稱為毒雞湯了,你信了就害了你。小編的三個閨蜜都是我以前的同事,這麼多年了,我們關係一直很鐵。我也遇到很多同事最後成為好朋友的。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同事不能做朋友,我分析是基於以下兩點:1.朋友間主要以情感為紐帶,而同事更多的是以工作為紐帶。
  • 淺談朋友與同事區別與聯繫
    圖片來源於網絡3、同事和朋友的區別,現在只要是在一個公司上班,不管認識不認識,見沒見過面,都可能叫做同事,就像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的人都叫校友一樣。而朋友呢,最基本的不僅要見過面的,而且還要相互介紹過對方的姓名才能算數,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面之緣。當然後面如果關係更好的時候可以成為好朋友,要成為男女朋友的話,還得彼此進一步了解。4、所以呢,朋友可能更偏向於生活,大家認識之後,興趣愛好有相同的地方,經常一起玩耍或者聊天。
  •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和同事做朋友
    上周,我的一位朋友,去了一家自己嚮往已久的公司面試。在面試接近尾聲的時候,面試官突然向他提問:「你願意和同事做朋友嗎?」我的朋友只回答了一句話,被當場錄用: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 「同事永遠是同事,離職了才是朋友」你怎麼看?
    這句話的核心點在於你怎麼定義「同事」和「朋友」這兩個詞。同事:是同在一個公司工作就叫同事?還是工作有交集才是同事?朋友:是點頭之交的朋友?是酒肉唱歌的朋友?還是兩肋插刀的朋友?這句話本意該想表達的是工作有交集的同事之間沒辦法有真正的友誼,除非一方離開公司,工作不再有交集。
  • 如果想將職場同事變成生活中的真正朋友,煩請注意以下七點
    同事,個人以為就是共同做事的同仁,因在一個單位、做一項任務、為一份工作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實際上,同事與朋友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現實中確實存在界線分明的鴻溝。朋友可以轉變成同事,但同事很難成為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因為同事多存在於工作方面的關聯,生活裡聯繫並不緊密。故提請注意:千萬不能將同事當成朋友隨意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圈。
  • 對待朋友和同事,有什麼區別嗎?
    職場上的你和私底下朋友之間的你,有什麼不同嗎?就是說對待朋友和同事,有什麼區別嗎?其實,一個人的本質、性格方面在朋友和同事之間其實是很難有什麼差別的。但是作為職場人士,對朋友和對同事,還是要注意不同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