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政要出沒 走訪各國最「權威」的會議場所

2020-12-14 央視網旅遊頻道

  英國:威斯敏斯特宮

  各國政要的行蹤一向是神秘的,如果想親臨他們頻繁活動的場所,甚至目睹他們現場辦公,那下面這些地方便是你的最佳選擇。

  英國議會的所在地就是威斯敏斯特宮。漫步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你一定會被一座綿長宏偉的建築所吸引。這裡就是英國國會威斯敏斯特宮,又稱國會大廈,是英國國會上下兩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坐落在泰晤士河的西岸,始建於公元750年(都鐸時代),佔地8英畝,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它原為英國的王宮,11至16世紀,英國歷代國王都居住在這裡,其地段現今已大部分被國會大廈所佔據,然而習慣上仍稱之為威斯敏斯特宮。它1834年、1941年曾兩次發生大火,原有建築大半被燒毀,重建後成為世界各國議會建築的典範。 80年代英國政府又耗資百餘萬英鎊、黃金數十萬兩,對鐘樓等處進行了一次大修,使之面貌一新。威斯敏斯特宮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威斯敏斯特宮是英國浪漫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築中第一個哥特復興傑作,是當時整個浪漫主義建築興盛時期的標誌。整體造型和諧融合,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建築風格的豐富情感。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開,人口位於西側。特別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穩中有變化,協調中有對比,形成了統一而又豐富的形象,是維多利亞哥德式的典型表現,流露出浪漫主義建築的複雜心理和豐富的情感。其內部一方面以帕金設計的裝飾和陳設而聞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畫、繪畫、雕塑等藝術品而著稱,被人們譽為「幕後藝術博物館」,作品水平甚高。威斯敏斯特宮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物,其雄偉之氣,同類建築無與倫比。從威斯敏斯特橋或泰晤士河對岸觀賞,其鬼斧神工之勢使人讚嘆不已。

  威斯敏斯特宮的屋頂鎦金,塔尖高人云霄,莊嚴典雅。在宮殿南端有巨大而高聳的維多利亞塔,高102米,全石結構,用來存放議會的文件檔案,塔樓下面的白家大門只供英王使用。宮殿東北角是著名的鐘樓,高97米,打破了宮殿平直的輪廓線。鐘樓頂端的「大本鐘」是向世界報告標準時間的裝置。大鐘四面各有直徑為6。7米的圓盤,用312塊乳白色玻璃拼鑲,數十公斤重的時針長2。7米,分針長4。27米,擺重305公斤,總重21噸多。由班傑明爵士監製,故被命名為「大本」。最初,每次上弦要由健壯的漢子用腳連續猛蹬8小時,還要由人拿鋼槌擊響報時。1913年改裝為電動,1923年開始為英國廣播公司播送鐘聲,每天準確報時81次。世界各地收音機收聽到的倫敦台鐘聲便是這個大本鐘發出的。

  威斯敏斯特宮共有14個大廳。宮殿正中是八角形的中廳,由此形成南北和東西兩條軸線。在中廳之上矗立有一座91米高的採光塔,構成了整個宮殿的垂直中心。由中廳向南通上議院,向北達下議院。 在兩院大廳和走廊裡陳設許多以歷史和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大幅壁畫和雕塑。整個大廈陳設體現宮廷格調,富麗堂皇,莊嚴肅穆。議會上、下兩院分別設有議事廳。上議院的議事廳紅色裝潢,陳設考究;下議院的議事廳以綠色為基調。

  宮內的圖書館、會議廳、餐廳、辦公用房等服務設施和政府有關管理機構圍繞著一系列庭院布置。

  威斯敏斯特宮雖數度重建,但作為威斯敏斯特宮一部分的「威斯敏斯特大廳」(Westminster Hall)卻是貨真價實的古蹟,是現在唯一保留下來的1097年的建築物。威斯敏斯特大廳長60餘米,高27。5米,以橡木為梁,原為徵服者威廉一世的一個王子所建。現存建築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座大廳不對外開放,白天舉行議會例會時,塔尖便飄揚著一面英國國旗。

  精緻壯觀的英國國會確實讓人扼腕驚嘆,然而當你走進國會內側的哥德式建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你就不僅會為這裡的建築藝術驚嘆,更會被這裡所承載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深深折服。

  議會大廈利用每年八、九月議會的休會期,對外開放,遊客必須在導遊的引領下,沿著這條唯一對外開放的「中央路線」自南向北參觀。參觀的起點是「皇室必經之路」,從「女王穿著王袍」起,到「皇家畫廊」及「王子廳」,這是為王室在每年特定的日子,到上議院的議政廳主持議會開幕儀式,並宣讀施政綱要(由英國政府撰寫)等議程而設計的專門通道,皇家畫廊是「必經之路」中最有氣派的地方,廳內四周金碧輝煌,牆上的兩幅長達近十四米的巨畫,分別刻畫了特拉法爾加海戰和滑鐵盧戰役的輝煌歷史。

  以標榜都鐸王朝歷史的王子廳,遠沒有皇家畫廊的氣魄。不過,國王亨利八世卻是英國歷史中極具戲劇性的人物,他為能得到男性繼承人,不惜與羅馬教皇對抗,另立英格蘭教會,其目的是能夠不斷休妻續弦。他的六位妻子中有兩人被他下令斬首,寫下王室歷史中醜陋的一頁。

  穿過王子廳便是著名的上議院,其實,上、下議院在面積及使用上大致相同,即各自擁有議政廳、議員休息廳及走廊。然而,兩院在議員產生過程、職責等方面卻迥然不同,因此,設計者精心選用紅色格調裝飾上院議政廳;用綠色代表下院議政廳。上院議政廳的面積為三百三十平米,議席位約為三百五十個;下院議政廳面積稍小,卻能安排四百三十七個席位;原因在廳內的大部分空間全是長櫈席位,利用率甚高。

  上院議政廳設置王位,這是尊崇王室的象徵。自十七世紀中葉起,下議院不允許王室人員和上院議員進入;而下議院的議員們只能站在上院議政廳門外聆聽一年一度由王室主持的議會開幕式等議程。儘管上、下院的議政廳對王室和議員有嚴格的要求,但兩廳內均設有記者席和公眾旁聽席,被認為是民主政治的象徵。

相關焦點

  • 各國政要大聚餐宴會都有啥講究(組圖)
    2001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宴請出席APEC峰會的各國領導人及配偶。世博會期間,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為各國貴賓舉行歡迎宴會。操辦一場這樣的宴會,在禮賓、翻譯、餐飲上,都有什麼講究?
  • 如何招呼各國政要「大聚餐」?
    原標題:如何招呼各國政要「大聚餐」? 2001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宴請出席APEC峰會的各國領導人及配偶。世博會期間,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為各國貴賓舉行歡迎宴會。操辦一場這樣的宴會,在禮賓、翻譯、餐飲上,都有什麼講究?齊聚各國政要的「大聚餐」怎麼吃?
  • 世界上,18個國家政要的辦公場所和居住場所,是怎樣的?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世界上,18個國家政要的辦公場所和居住場所的歷史往事。本文所稱的「世界上,18個國家政要的辦公場所和居住場所」,是指供18個國家政要使用的建築場所,其中有的作為辦公場所,有的作為居住場所,有的既作為辦公場所,同時也作為居住場所。
  • 各國政要學歷大揭秘 哪科出身更吃香?(組圖)
    想要成為當今世界政要,文憑、學歷重要嗎?學哪科兒重要嗎?對在高考考場上剛剛經歷一番廝殺,即將填報大學志願的莘莘學子來說,看看各國政要們的學歷和教育背景,也許能給你們的選擇多點啟示。  西方政要歷來以文科居多,尤以法律為甚,比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薩科齊、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等無一例外,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修的也是法律。  不過,世界政要也有不少理工出身,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位物理學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伊朗總統內賈德,這對冤家,一個學建築,一個學土木工程。  其實,當世界政要,學歷也並非門檻。
  • 世界各國政要飲食大揭秘(圖)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刊載文章說,在採訪各國政要時,記者總愛對他們喜歡的食物刨根問底。這或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政要日常生活的好奇心,或許是要從飲食愛好中了解他們的秉性。    普京喜歡健康食品    美國總統布希在多次接受採訪時都說,他最喜歡的食物是花生醬三明治、奶酪漢堡和炸土豆,都是些大眾化的食品。
  • 盤點各國總統衛隊 普京出行至少四層保護圈(圖)
    第四層保護圈距總統最遠,他們是埋伏在屋頂上的狙擊手,隨時準備消滅威脅總統人身安全的人。俄羅斯特工機關分析了300多例刺殺各國政要的案例,得出的結論是:恐怖分子多數情況是搞爆炸,其次是在100-200米的近距離進行槍擊。俄羅斯總統衛隊按美國特工的「雙層保衛」方式來確保俄羅斯總統的絕對安全。所謂「雙層保衛」方式是:第一層為近身警衛,有數名警衛隨時不離總統的前後左右。
  • 從都國際論壇:同五大洲的政要「交朋友」
    「從都國際論壇」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澳中友好交流協會於2014年共同創辦,邀請多國前政要、知名專家學者、商界領袖等各界人士參加。「2017從都國際論壇」於11月28日至30日在廣州從都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有包括20位外國前政要在內的200多位嘉賓與會,論壇主題為「全球治理與中國主張」。
  • 印媒:印度將不會邀請外國政要參加共和國日閱兵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法新社)海外網1月6日電印媒稱,印度共和國日閱兵臨近,有消息人士稱,印度官方擬取消邀請外國政要出席典禮。據《今日印度》報導,考慮到全球疫情蔓延,印度今年的共和國日慶典將低調舉行,並且取消邀請外國政要出席典禮。
  • 澄清不實之詞,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
    來源標題:澄清不實之詞,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的中餐館生意受到重創,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當地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英國的中餐館生意跌了一半以上,唐人街的中餐館受影響最大。」
  • 各國政要為世界盃操碎心 普京變化最大 克羅埃西亞美女總統當啦啦隊...
    甚至,他們會推掉一切家國大事,百忙之中抽空奔赴世界盃賽場觀戰,心甘情願地做一名最平凡的看客。他們,就是那些同樣熱愛足球的各國政壇大佬和王室成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足球面前,人人平等。他們的存在,也讓世界盃更有魅力。專題策劃 魏必凡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鄧菲菲CFP供圖
  • 盤點世界各國兒童節由來及習俗:瑞典最萌(組圖)
    盤點世界各國兒童節由來及習俗:瑞典最萌(組圖) (11/14)
  • 盤點全球各國閱兵式的奇葩軍服(高清組圖)
    原標題:盤點全球各國閱兵式的奇葩軍服(高清組圖)   當地時間2014年3月5日,委內瑞拉舉行閱兵式紀念前總統查維茲逝世一周年。圖為狙擊部隊參加閱兵式。  值此之際,我們也一起來領略一下各國閱兵式上的奇葩軍服吧。  當地時間2011年9月22日,伊朗士兵在德黑蘭參加紀念兩伊戰爭的閱兵式。(圖片來源:東方IC)  當地時間2013年7月29日,秘魯利馬的民防巡邏隊參加獨立日閱兵式。
  • 各國政要令人崩潰的壞習慣:老貝愛挖鼻屎【圖】
    原標題:各國政要令人崩潰的壞習慣:老貝愛挖鼻屎【圖】
  • 李盈:緣何「一帶一路」贏得外國政要高度評價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上午舉行高級別全體會議。出席會議的多國政要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用和重大意義,認為這一倡議為各國發展提供方案,為民眾福祉創造機遇,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中國倡議,世界共享。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衰退,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
  • 全國首個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落戶江西 張梅穎鹿心社等揭牌並...
    原標題:全國首個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落戶江西 6月24日,全國首個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啟動儀式在南昌舉行。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名譽主席張梅穎,省長鹿心社,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嚴昭柱,柬埔寨駐華大使凱·西索達等為體驗中心揭牌並致辭。
  •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各國王子公主政要都在學中文!
    他表示:希望英國的未來一代能過與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保持聯繫,希望更多的學生將傳統學習的法語德語等,轉移到中文上。這樣在將來能夠在未來的生意場上更加佔有優勢。而不僅僅是英國王室,各國的王室,政要都對中文重視了起來:泰國如果說最喜歡中國的王室成員,非泰國莫屬了,泰國的詩琳通公主就曾多次訪問中國,表達對中國的喜愛。
  • 關於"宗教活動場所"法人資格 各國都是怎麼規定的
    妥善處理宗教問題是各國政府的施政要點之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宗教活動場所是宗教制度化、社會化特徵的表現,也是各國宗教事務管理的主要規制對象。 在國外的法律體系中,不論是專門的宗教立法還是普通法律對宗教適用的條文,都不存在「宗教活動場所的法人地位」,有的只是「宗教團體的法人地位」,各國都以登記的形式給予宗教團體以法人地位,而把宗教活動場所作為該團體的附屬部分,通過對團體的直接管理來實現對財產的間接管理。
  • 20位各國首腦註冊推特 歐巴馬織圍脖最攢人氣
    在如今的微博網站中,推特(twitter)是最著名的一種。2006年問世後,推特越做越火,並逐漸風靡全球。本報抽樣調查全球30個國家(含G20),涵蓋8種不同語言,發現註冊推特的政要竟然有20人之多。那麼,政要們在微博上如何玩轉?讓我們近距離走進他們的微博世界,一探究竟吧!
  • 主持人傅曉田出書,講述採訪外國政要鏡頭背後的故事
    12月10日,鳳凰衛視主持人傅曉田所著《風雲之交——曉田觀世界》新書發布會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來自26國駐華使館超過百名駐華使節、各國駐華商會代表、各大國際機構駐華代表匯聚一堂。《風雲對話》是鳳凰衛視旗下一檔高端時政對話節目,在過去17年間,超過700位國際領導人做客節目。
  • 日本外相視察G7外長會議場地和廣島和平公園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2月14日視察了2016年4月將在廣島市舉行的G7外長會議的場地及和平紀念公園,外長會議將在2016年5月的七國集團(G7)伊勢志摩峰會前召開,預計外長們在會議期間將訪問擁有核爆資料館的和平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