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戲團中,小丑是一個在正式表演前負責逗觀眾笑的角色,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外國人對小丑又愛又怕。
在1970年之前,只有一部恐怖片中出現過小丑。到2010年之後,全球發行的所有與小丑有關的影片,幾乎一半以上是恐怖片。
小丑成了恐怖片主角。
如果你搜索小丑的英文關鍵詞,隨之而來的高頻詞前三名分別是:creepy clown (毛骨悚然的小丑), scary clown (恐怖小丑) 和 killer clown (殺手小丑)。
小丑的形象也在上個世紀就被文學家們描述為擁有「自殺傾向的舉止、怪物一般的姿勢和那瘋狂的偽裝」。
外國人對小丑的感情又怕又喜愛。
人們對小丑的害怕來源於「恐怖谷理論 (Uncanny Valley)」。
這一理論來源於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現象,即:人類對跟他們有某程度上相似的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排斥反應。小丑本身是由活生生的人扮演,但它的形象卻又遠遠不是正常的人類,所以人們對小丑的排斥就是來自於這種「恐怖谷」現象。
外國人對小丑總是感到很恐懼。
當然,「恐怖谷理論」解釋的是人們為何會對小丑反感,但讓人們對小丑產生懼怕的則另有其因——最大原因應該是1978年全美最有名的連環殺手 John Wayne Gacy。
美國殺手小丑John Wayne Gacy
他白天在兒童的歡樂派對上扮演小丑,夜間則強姦男性並且秘密殺人。到他被抓捕時為止,他已經殺害了33個人,全部是男性,號稱「殺人小丑」。最詭異的是,Gacy完全沉迷於他小丑的角色不能自拔。他被捕之後在監獄裡畫了一大堆畫,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關於小丑以及他打扮成小丑的自畫像。
恐怖的小丑。
隨後小丑被引入恐怖片中,最有名的有三部:《小丑回魂》、《小丑屋》和《蝙蝠俠:黑暗騎士》
1986年,史蒂芬·金創作了《死光/小丑回魂》,一個恐怖的邪惡魔鬼用小丑來偽裝自己,侵害孩子們,這本書在1990年被翻拍成同名電視短劇。
恐怖電影《小丑回魂》中的小丑。
1989年,《小丑屋》這部瘋狂的恐怖電影寫了一群逃出來的精神病人偽裝成馬戲團小丑,讓一個鄉下小鎮陷入恐怖的危機之中。
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將女主角抓到了教堂的鐘樓頂上。
電影中的小丑。
有些外國人對小丑有一種深深的情結,他們會在聚會或重要的時刻扮演小丑。在美劇《摩登家庭》中,卡梅隆(下左)非常喜歡扮演小丑。甚至有一集他扮成小丑睡覺,把睡在他旁邊的人嚇個半死。
有些外國人喜歡扮演小丑。
當然,有喜歡小丑的就會有害怕小丑的。
在同一部劇中,米契的姐夫菲爾就有「小丑恐懼症」。他自己扮成小丑走進遊樂場的鏡屋,看到四面八方的鏡子中照出的全是小丑——儘管這小丑還是他自己扮演的——他恐懼症發作,馬上呼吸不暢,臉色煞白,轟然倒地。
小丑恐懼症發作會讓人轟然倒地。
小丑在西方歷史上一直是被侮辱和嘲笑的對象。
最早的小丑起源於中世紀宮廷「弄臣」(the Fool)。無論是仁慈或殘暴的君主都需要一個或幾個「弄臣」,他們應該是小丑的前身。他們的存在就是負責逗國王笑。如果國王沒有被逗笑,這些弄臣有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