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後最尷尬的事是什麼?不是尿頻也不是便秘,而是放屁。
肚子裡有了小寶寶,準媽媽的身體會經歷很多變化,比如容易噁心嘔吐、長胖、長妊娠紋,但總體來說,寶寶在一天天長大,還是很幸福的。
只有一件事實在忍不了,從懷孕後就開始控制不住放屁,而且個個又響又臭。
在家倒還好,最怕的就是上班,安靜的氛圍裡突然冒出一聲「噗」,所有人的目光都會聚集過來,電梯或其他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環境更是如此,簡直尷尬得不行,為了憋住全身都在用力。
好在,大部分過來人還是能予以理解的,畢竟懷孕放屁誰也控制不了。
但懷孕期間頻繁放屁也不一定全是正常情況,可能是身體發出了「求救信號」,準媽媽可別當沒事,人太心大了。
孕初期:受孕激素影響
受精卵在子宮內成功著床就代表懷孕了,從此刻開始,體內的孕激素將會迅速增加,與此同時還會分泌黃體酮。這兩者能使子宮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確保胎兒正常發育。
此外,身體還會根據胚胎的發育情況,自動調整黃體素的分泌,使其維持在適中狀態。
這些激素對寶寶來說很重要,但準媽媽就要受些苦了,它們會影響腸胃功能,進而導致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引發便秘、放臭屁的情況。
小貼士:
建議孕早期多吃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此時胎兒並不需要太多營養,不必大魚大肉,否則腸胃負擔會很重。
與此同時,還可以適當補充益生菌,以促進消化。
孕中期:多半是飲食不當
熬過胎兒不太穩定的孕早期,到了孕中期,各種不適反應逐漸消退,準媽媽的食慾和精神狀態也處於最好的階段。
此時,胎兒和準媽媽都需要營養,因此飲食方面從粗糧到細糧,從大魚大肉到水果蔬菜,甚至各類補品一樣不少。
但吃得不對就可能導致腹脹,屁放得又頻繁又臭,比如吃多了土豆、地瓜、洋蔥等等。
小貼士:
孕中期雖需要營養,但也要保證恰當均衡多樣化,少食多餐是最好的,不要無原則大吃大喝。這樣腸胃負擔重,導致有些食物無法正常消化,會發酵產生大量異味氣體。
孕中期還是要合理控制飲食,如果平時感覺腹部脹氣,試著把手心搓熱,按摩幾下。
孕晚期:胎兒發育所致
這個階段胎兒的發育速度加快,子宮的空間對他來說開始變得很擁擠。與此同時,為了分娩做準備,胎兒還會往下移入盆,給準媽媽帶來腹部下墜的感覺。
如此一來,腸胃會受到更重的壓迫,從而導致蠕動和消化功能降低。
關鍵孕晚期胎兒又需要大量營養,又會進一步加大消化的難度,食物堆積在腸胃裡,自然就會放很多臭屁。
小貼士:
孕晚期要適當運動,在家人的陪同下多下樓散步,這樣也能促進腸胃運動。
與此同時,在飲食上儘量選擇易消化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這樣即便不用吃很多,也能給胎兒提供充足的營養,比如牛奶、蔬菜、魚蝦、雞蛋、水果等等。
以上所說的情況都是正常的,懷孕媽媽基本都要經歷,但並不代表就沒有風險。
無論孕早期、孕中期還是孕晚期都好,如果腹脹厲害、消化不良的情況很嚴重,且採取了相對應的措施還沒有明顯改善,仍然頻繁放臭屁,甚至影響了營養的吸收,就要注意了。
這很可能是腸胃生病了,比如胃炎或者消化性潰瘍,對孕媽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最好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然後在醫生的囑咐下採取對應的防治措施,以保證既能讓自己好受些,又能給胎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一共發育。
在外放臭屁確實尷尬,但還是要提醒各位準媽媽不要憋屁。
屁本來就是廢氣,憋屁會加長它在體內留存的時間,使腸胃負擔加重,還可能導致病菌增生。
這樣帶來的問題,除了便秘、腹痛、拉肚子之外,還可能使其被腸壁吸收,加大肝臟的排毒負擔,甚至間接影響腹中胎兒的發育。
綜合來說,平時飲食要做到少吃易脹氣的食物,比如豆製品和高澱粉食物,包括豆漿、豆腐、土豆、地瓜、南瓜、板慄等等。
為了促進消化,平時吃飯要細嚼慢咽,在口腔裡經過充分咀嚼。還要注意,別每天久坐久躺,適當出去散散步,每天早晚各30分鐘即可。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