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罕見16世紀中國唐朝佛教經書韓文譯本

2020-12-24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海外訊 據《韓國時報》報導,2009年9月15日,在韓國首爾北部曹溪宗總部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Won Taek法師宣布,他們發現了一本16世紀、注有朝鮮李朝時期著名學者金時習註解的中國佛教經書的韓文譯本。

據悉,該書共收錄了十首讚美佛陀教誨的七言詩歌,是由唐朝曹洞宗的一名法師撰寫,包括了曹洞宗的傳統和修習方式。該書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翻譯方式為逐字翻譯,和現在的按句翻譯方式不同,句式差異也較大。

Won Taek法師表示:「該經書是於今年4月份在檢查海印寺已故Seong Cheol法師的書房時發現的,是一本罕見的經書,或許也是唯一的副本。因為我們在韓國自然寶藏(Natural Treasures )、國家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的目錄上都沒有發現這本書。」同時他表示該經書的重大意義在於它的年代為16世紀,而現在流傳下來的經書大部分都是15世紀的。

據悉,相關人員在檢查該書房時,還發現了其他許多珍貴的古籍,Won Taek法師表示等評估完這些書籍的價值後 他們會將這些文物申報為韓國自然寶藏。「我們也會將該經書內容用照片的形式拍攝下來作為韓國古文字專家的研究材料。」

據悉,該經書是於1475年傳到朝鮮,被當時對曹洞宗非常感興趣的朝鮮學者金時習用漢字抄寫,並標註。此後,該經書以shiphyeongdam yohae的名字廣為流傳。而今天發現的經書是於1548年由仁川市的Jeongsu寺發行的shiphyeongdam yohae譯本。

金時習,正文朝鮮李朝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也是韓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小說家。世人常將其比作韓國的「陶淵明」。(編譯:子規)

A Hangeul copy of an ancient Chinese book that contains the notes of the Joseon Kingdom (1392-1910) scholar Kim Si-seup has been discovered.

The book was originally written by a Buddhist master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nd dates back to the 16th century.

``We discovered the `shiphyeondam eonhaebon' while we were examining the library of Ven. Seong Cheol (1912-1993) at Baekryunam, Haein Temple, in April this year,'' Ven. Won Taek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Jogye Order, northern Seoul, Tuesday.

``It's a rare book ― perhaps even the only copy ― that is not included in the Natural Treasures list nor on the lists of national libraries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he said.

An eonhae copy, or eonhaebon, is a book or writing that contains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a sentence in Chinese to Hangeul, or Korean.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translation books as it features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nd is far removed from the Hangeul sentences used today.

``Shiphyeondam'' refers to the 10 songs and poems made to praise Buddha's teachings, written by Tang Dynasty Buddhist master Dongan Sangchal of the Jodong Order of Zen Buddhism, a sect of the religion in China. The songs are comprised of sev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ontain the traditions and the practices of the Jodong Order.

When the shiphyeondam came to Korea, it was rewritten in Chinese characters by Kim, along with his own notes in 1475. This was commonly known as the ``shiphyeongdam yohae.'' Kim was deeply interested in the Jodong Order at the time.

The eonhaebon discovered today is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shiphyeongdam yohae, which was printed at Jeongsu Temple, Incheon, in 1548, 73 years after Kim's version saw the light of day.

Ven. Won Taek explained that the discovery was meaningful as the book was from the 16th century. Most of the eonhaebons known today are from the 15th century.

"We found many precious ancient books and eonhaebons while examining the library and we will apply these artifacts as Natural Treasures after examining the value of them. We will also make photo prints of the eonhaebons for ancient hangeul and writing experts to use them as research material,"he added.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韓媒:西漢《列女傳》韓文譯本成韓國指定寶物
    韓媒:西漢《列女傳》韓文譯本成韓國指定寶物 2015-10-10 01:11:35(圖片來源:韓國《東亞日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 外媒稱,「近來婦女們的禮儀很紊亂,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但是,《三綱行實圖》是幾個特殊人物的出色表現,普通百姓和婦女們難以學習。因此希望,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部分,如《列女傳》譯成韓文後頒布發行。」
  • 國內最「古怪」道觀,被稱為「韓國廟」,隨處可見韓文雕刻
    當然,後期也隨著佛教在我們國內的發展,佛道二教互相碰撞且融合。共同成為了我國宗教發展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於道教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東漢末年時出現大量道教組織,並發展出眾多的道教教派,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宗教形式逐漸完善,一直到了唐朝初期,把道教奉為「國教」,道教的發展達到頂峰。
  • 韓媒:西漢《列女傳》翻譯成韓文後被指定為寶物
    (圖片來源:韓國《東亞日報》網站)外媒稱,「近來婦女們的禮儀很紊亂,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但是,《三綱行實圖》是幾個特殊人物的出色表現,普通百姓和婦女們難以學習。因此希望,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部分,如《列女傳》譯成韓文後頒布發行。」據韓國《東亞日報》網站10月9日報導,以上這段話是在朝鮮時代起到經書管理和國王諮詢機構作用的弘文館所宣告的內容。
  • 陝西有一座奇特的道觀,石碑上處處可見韓文,是韓國道教的祖庭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其中誕生的文化習俗也傳播到了其他國家,在中國鄰國中,也有許多模仿著我們的建築、文化,比如日本的寺廟就是以唐朝長安的建築為藍本,韓國一直喜歡把誕生於我國的端午節說成是他們的,明明是中國人的屈原也他們說成是韓國人,也正是因為中國悠久的歷史底蘊,才會讓鄰國競相模仿。
  • 小說《慶餘年》推出了韓文譯本,韓國讀者也愛小範大人
    作為2019年現象級網劇《慶餘年》的原著小說,《慶餘年》韓文版由韓國萬一出版社發行,甫一上市,受到了海外主流媒體和讀者的點讚。慶餘年韓文譯本2019年底,張若昀、李沁、郭麒麟等主演的電視劇《慶餘年》在中國引發全民追劇,口碑及流量雙豐收。
  • 國內最「神奇」道觀,發源於中國,卻處處雕刻著韓文
    歡迎關注【旅行家林二奔】,跟隨二奔一道,去發現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路過你,路過全世界的旅行家。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的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道教發展的雛形。
  • 《金剛經》及其不同譯本研究——史原朋
    該經漢譯本有十六會、二十萬頌、六百卷,篇幅卷帙之龐大,為一切漢譯佛典之首。而其中第九會《金剛經》,全文三百頌,文約義深,實為《大般若經》之核心內涵。在中國佛教史,《金剛經》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佛教在中國歷經兩千多年,只有這部《金剛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在中國歷史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持誦這部《金剛經》。
  • 國內的千年古道觀,處處是韓文,難道韓國人來中國修建的?
    繁榮的中國,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前來中國。在國內許多繁華都市當中,都能夠見到外國人的身影。在深山當中的千年古道觀,卻看到處處是韓文。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韓國人來中國修道觀?不管是寺廟,還是道觀,在中國大地上都有著不少村莊。經常外出旅遊的人,也多在名山大川當中碰到過寺廟。偶爾去道教聖地遊玩的時候,也能夠碰到道觀。
  • 韓國專家:中國古代貨幣上的「錢」是用韓文寫的
    根據史料記載,韓文應該是在15世紀被世宗大王發明的,這也正是他可以印在韓元上的原因。韓國國內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次,世宗大王在千秋殿內沉思遐想,這個時候突然陽光照射在了殿門欞上,世宗大王看到一格格的門欞,突發奇想,召集文官學者,一起創立了韓文字。隨著後世的不斷豐富演變,最終成了我們看到的韓文。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這下日本人坐不住了
    日韓之爭12月16日,韓國「佛教燃燈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韓國韓文協會就發表聲明,表示「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世界進入近代史以前,在東亞地區,中國是文明的中心。那時的韓國十分仰慕中華文化,在外交上也堅持「事大主義」。他們尊崇中國,學習中華文化,以「小中華」自居。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這下日本人坐不住了……
    1日韓之爭12月16日,韓國「佛教燃燈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教燃燈會」是為慶祝農曆四月八日釋迦牟尼誕生日而舉行的佛教活動,最早起源於新羅年間,寓意用真理之光照亮天際,創造一個公平豐饒的世界。從可考據的歷史來看,有關韓國佛教燃燈會的最早書面記載出現在《三國史記·感通篇》中,這是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完整史書。
  • 韓國不惜花費重金,在這些少數民族推廣韓文,韓語要走向世界了?
    中國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文明,經濟軍事實力更是大大超過周邊國家,成為東方強盛幾千年的國家。因此,大部分周邊的國家都成為中華的藩屬國,不斷學習中華的文化,甚至語言文字都是中華的漢字,如韓國、日本、越南等。而近代以來隨著大清的不斷衰落和任人宰割,很多國家不僅放棄使用漢字,而且還在去漢化。
  • 韓國經濟誘惑推銷韓文不如意 曾拉攏中國拉祜族
    韓國大力推銷韓文猛攻印尼小島 成效不盡人意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導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1日報導,韓國人一直認為韓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為了追上漢字和羅馬字母的影響力,韓國近年來一直大力推行韓文世界化計劃。
  • 韓國專家:中國古貨幣上的文字為韓文!網友:那時候你們還在樹上
    有韓國的一位周易研究專家說:在中國2500多年前古貨幣上的文字,中國專家說是未知文字,其實這是韓國文字!這時,中國的網友可不買帳,網友們表示:2500年前你們還在樹上呢,還韓國文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外國網友討論哪國在文化上最接近中國,越南,韓國,還是日本?
    我想說,作為越南人,我必須承認,中國統治越南的時間比任何其它國家都長,即使到了21世紀,越南的政治經濟體系仍然與中國相似。6、一些越南家庭也會說普通話。至於韓國,它的基督徒比美國還多,還狂熱。9、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比你們看到的還要多!不僅僅是建築和文字,日本的佛教、儒教和神道教都受中國影響。日本的禮儀、筷子、茶道、劍道、戲劇、繪畫、書法、詩歌,甚至政治制度都受中國深刻影響。藝伎和和服來自中國唐朝,相撲來自中國宋朝。日本的天皇制度來自中國的皇帝思想。所以說,中國文化在日本無處不在。
  • 韓文《中國》創刊5周年紀念活動在韓國首爾舉行
    人民網首爾5月30日電 5月29日下午5時,中國外文局屬人民畫報社與韓國亞洲經濟新聞社合作創辦的韓文《中國》雜誌創刊5周年紀念活動暨圖片展在韓國首爾舉行。中國駐韓國大使張鑫森,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韓國亞洲經濟新聞社社長郭永吉,韓國四任國會議員、韓中親善協會會長李世基等出席活動並發言。駐韓中國商會及企業,韓國青少年聯盟、韓國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韓國文化交流院、SK、LG、友利銀行、KOLON等韓國政治經濟界組織和企業集團代表等百餘人參加。 中國駐韓國大使張鑫森對韓文《中國》雜誌創刊5周年表示祝賀。
  • 韓國一機構開發韓文漢字轉換軟體
    經過軟體轉換的韓國新聞網站截圖 人民網首爾2月16日電(記者 萬宇)韓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下設的東洋古典數位化研究所近日發布了名為「漢字路」的轉換韓文中漢字的軟體。 該軟體可以通過網絡和文字處理系統的插件將韓文句子和文章中的漢字自動轉換並顯示出來,可以處理韓國新聞等各種韓文文本,便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外國人更加準確快捷地理解韓文文獻。 韓國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雖然各種統計結果不同,但最少的資料也認為韓文中有50%以上的詞彙都是漢字詞。而根據2002年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的統計,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中漢字詞佔到了35%。
  • 說曹操曹操就到 韓文這樣翻:說老虎老虎就到
    因為39年前結緣《紅樓夢》,時光在他身上深深地打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2009年出版的韓文全譯本《紅樓夢》,崔溶澈翻譯前80回,高旼喜翻譯後40回,這是韓國歷史上真正出自韓國學者的全譯本。39年前結緣《紅樓夢》1972年,韓國高麗大學設立中文系,崔溶澈成為了中文系首屆學子。
  • 佛教歷史之西晉《二萬五千頌般若經》
    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經典。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唐玄奘譯。600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即十六會)。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
  • 玄奘在中國譯經史上是一位劃時代人物,一生中翻譯經書多達千部
    我們去翻看史書,發現史料中雖然有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取經的故事,但內容並不是特別詳細。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唐代高僧,佛教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因素,唐僧的真實形象愈發亦幻亦真。唐僧是誰?玄奘俗姓陳,單名一個禕,河南陳留人,玄奘是他成為佛教弟子以後的法名,後人一般叫他玄奘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