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能夠自己創業成為老闆的人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給別人打工,無論你是底層的員工,還是高級的管理層,本質上其實都是一個「打工仔」。
但縱使大家都是「打工人」,有的人卻能一步步向上爬,做到高級管理層,有的人卻永遠只能在最開始的崗位上掙扎。
現在網上的一種風向是:「打工人」都懷才不遇,老闆都是沒用的廢物,不能發現身邊的「滄海遺珠」,我們「打工人」為了不成為公司的傀儡,那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偷懶,這樣才算從老闆那裡賺錢了。
如果沒有向上爬的精神,那麼一輩子這麼過,沾沾自喜自己沒被公司PUA自然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有向上爬的想法,有自己創業的欲望,那麼就要繞開一個陷阱:老闆缺的從來就不是人才,而是心腹。
對於老闆來說,「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打工人」需要清楚的是,對於你來說,公司不是不可以換的;但同樣地,對於老闆來說,「打工人」也是永遠不缺的,你不幹的事,總有別人願意幹。
如果僅僅是多加一點錢就能招攬來人才,那老闆也會這麼做。老闆不給「打工人」加錢,其實就是覺得「沒必要」。
老闆不加錢,你覺得自己的勞動回報不平衡,越不想努力,越偷懶,老闆越覺得你不配加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也不要總是抱怨為什麼「奮鬥逼」那麼多,因為大家都可以在網上罵老闆,同仇敵愾,但網上不會有人給你分擔生活的重擔,現實永遠是骨感的。
在目前「內卷」的環境下,老闆缺的絕不會是「人才」。成為老闆的「心腹」才是出頭的方法。
當然,前提是你的能力也要優秀,不然的話,僅僅成為老闆的「馬屁精」,遲早會被一腳踢開。
如果一個人謙遜又好學,還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去拼搏,那麼老闆不重用他那真的是老闆腦子有問題。當然了,這種人在網絡上已經被「打工人」罵個半死了。
但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普通打工人和「奮鬥」打工人,是個人都會重用後者。
當代打工人覺得老闆給自己發這點工資就不要指望自己去做什麼事。懷著這種心態,一邊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一邊做著糟蹋自己才華的事情,還不上信用卡和房貸,怪誰?
「老闆心態」的打工人打心眼裡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凌晨要加班了都會第一時間趕回去,公司被詆毀了第一時間站出來。
確實,在網上這種人的做法非常為人「不齒」,大多數人覺得他們是「資本家的走狗」,但還是那句話:網絡上大家可以同仇敵愾,但現實生活的重擔只有自己承擔。
網上罵公司罵老闆的那麼多,真正離職的有幾個?要真的有那個實力,幹嘛不尋找更好的下家呢?
現實是,老闆對於「心腹」就是會比「人才」更重用。因為「人才」是錢多了就能來,那說明對家只要開得多,他也一樣會走。而成為老闆的「心腹」,到那時老闆不僅不擔心你會走,說不定還會出錢支持你創業。
海底撈的總經理楊麗娟,身價40億,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的女服務員。在海底撈創業初期,有人來海底撈鬧事,那時已是店長的楊麗娟帶著人,領著凳子就要出去幹架,而且身先士卒第一個衝出去。她是真的把這家店當成自己的在愛護,不然她一個店長有必要自己衝出去嗎,指揮保安、服務員上不是更安全?
如果未來有自己創業的想法,那麼老闆心態就更加重要,更要在打工期間把公司當自己的去奮鬥。突出的表現不僅能給你帶來高收入、早日賺到創業的第一筆資金,還可以用公司模擬自己創業,積攢經驗,而且自己還不用承擔真正的風險。能攢錢,能攢人脈,能積累經驗,風險還是別人承擔,天底下還有其他這麼好的事情嗎?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現在在網際網路上,似乎是個人只要嘴皮子一動就能去指導別人如何創業。但事實上,如果在打工時爬不到高管的位置,掙不到錢,那做生意就更別想著賺錢了,不賠個底掉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說了這麼多,需要說明的是,老闆心態並不是說要對別人頤指氣使,自己閒著不幹活,指揮別人去幹,而是說一種著眼大局,卻見微知著的能力。
有老闆心態的人,工作時會有一種使命感,「以最嚴肅的態度,做最細小的事情」。把老闆的事當自己的事,把老闆的錢當自己的錢,把老闆的公司當自己的公司,這類人,會被自己的「同類」罵得很慘,但最終即使他最後當不了老闆,也能做出一番事業。
真正有能力的老闆,眼界和格局都是很開放的,不存在打壓那些想要自己創業的心腹的事情,只要你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他甚至會給你錢去支持你創業。
步步高老闆段永平的心腹,是現在OPPO和VIVO的創始人,當時段永平甚至是拆了公司支持他們創業,這就是頂級企業家的戰略思維。
作為打工人,大家自然有資格因為老闆錢沒給到位而每天混日子,如果能混一輩子也算一種本事。但若是想要出頭,想要掙到錢,想要自己幹出一片天地,那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甚至去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類人。
做這種事情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快樂,但如果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打工人,那麼就去嘗試用「老闆的心態」去工作吧。真正的聰明人,即使現在不是老闆,也要在心裡把自己當成老闆。
因為只有把自己當成老闆,有一天你才有可能真正成為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