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再加劇?美國10起氣候敏感事件數據曝光,為人類敲響警鐘

2020-12-14 環球科學大觀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隨著破紀錄的熱浪接踵而來,全球氣候危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雖然很多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並加劇全球不平等現象,但仍然缺乏足夠的證據確定氣候敏感事件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可公開獲得的數據和政府資料庫,估算在2012年發生於美國11個州的10個氣候敏感案例造成的與健康有關的費用,確認此類事件導致917人死亡,20,568例住院和17,857例急診就診。這相當於約10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2012年美國經歷了迄今為止最高溫天氣、乾旱、大火、西尼羅河病毒暴發和10次颶風。研究人員總結一系列與2012年氣候敏感事件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健康發生率數據。選擇案例優先考慮數據可用性、地理代表性以及事件類型、持續時間和強度的變化,涵蓋了以前未包括的健康影響,包括颶風對懷孕併發症的影響、一氧化碳洩露與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有害藻類、過敏性橡木花粉和壁蝨傳播的萊姆病對健康的影響。

調查橫跨美國11個州的10起氣候敏感典型案例,包括華盛頓和科羅拉多州山火,內華達州的臭氧空氣汙染,威斯康星州的極端高溫,北卡羅來納州的致敏橡木花粉,佛羅裡達州沿海有害藻類蔓延,新澤西州和紐約的桑迪颶風,俄亥俄州的極端天氣,德克薩斯州的西尼羅河病毒,密西根州的萊姆病。估計10起事件造成的與健康相關的總成本相當於2018年的100億美元,其中死亡成本84億美元,超過疾病成本和工資損失總額16億美元。研究表明,與健康相關的費用使2012年美國與天氣相關的嚴重損害的代價至少增加了26%。

科學數據告訴我們,氣候變化過程中會因暴露於極熱、臭氧空氣汙染、傳染性疾病、山火和颶風而加劇健康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氣候變化代表了重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是,目前氣候政策並未涉及對人類健康造成的破壞性和代價高昂的損失。很明顯,如果不儘快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將使人類損失大量財富,其中包括對我們健康的不可逆轉的損害,年邁體弱和體質較差的人將是遭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大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使用2012年的數據進行的,此後全球形勢發生了變化但並未改善。全球有記錄的最熱的五年都發生在最近五年中。隨著危機的加劇,成本將越來越高。持續不斷的人類苦難和驚人的代價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必須採取果斷行動遏制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汙染和擴大清潔能源,同時投資於備災和適應氣候變化是創造更安全、更健康的未來的秘訣。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Estimating the HealthRelated Costs of 10 ClimateSensitive U.S. Events During 2012,Vijay S. Limaye, Wendy Max,Juanita Constible,Kim Knowlton,GeoHealth,2019,doi.org/10.1029/2019GH000202

相關焦點

  • 警鐘敲響:中國五分之一冰川消融 西北水危機嚴峻
    警鐘敲響:中國五分之一冰川消融 西北水危機嚴峻 2019-12-23 10:19:39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宋喜群之後,部分流域徑流量減少可達50%以上,將導致一些小型河流和過去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斷流,河川徑流豐枯變化明顯,局地性洪旱災害加劇,在枯水季節或年份將可能出現區域性水危機。大多數冰川消失以後,一旦降水量減少、氣候變幹,西北乾旱區將會出現區域性的長期水危機。因此,將排放控制在中等排放情景內,全球氣溫控制在2℃溫升以內,是保障西北乾旱區河川徑流穩定的關鍵。
  • 一隻雲豹跑到海拔3498米的高山上,為人類敲響警鐘
    這隻跑到海拔3498米的雲豹,大大出乎科學家的預料,科學家認為它也為人類敲響了一個警鐘。圖:海拔3498米處出現的雲豹,由於是夜間,畫面不是很清晰走近神秘的尼泊爾雲豹雲豹屬屬於豹亞科,在傳統的物種分類中,雲豹屬共分為1個物種、4個亞種。
  • 環境|拉尼娜來了,《後天》敲響警鐘
    影片中,美國氣候學家傑克在南極洲做科學研究時發現,由於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變暖造成冰層斷裂融化,全球氣候異變,可能即將進入第二次冰河紀。他提醒政府,氣候環境的承受力已達到臨界值,如不採取必要措施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劫難,但沒有引起當局的重視。
  • 澳洲野火燃了4個月,釋放3.5億噸二氧化碳,氣候將大變?
    2019年以來,澳大利亞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給當地帶來的影響非常,除了常說的極端性高溫襲擊之外,還有就是野火的出現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時刻」。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圖像顯示,如今的澳大利亞已經是被「野火困擾」,可以說人類是毫無力氣的進行滅火,火點太多,燃燒的範圍巨大。唯一的辦法可能只有等待他們燃燒結束才行,如果能夠滅的話,估計這波野火也不會燃燒這麼久了。
  • 川普否認氣候變暖加劇山火,拜登:他才是「縱火犯」
    根據加州消防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該州過火面積已經超過320萬英畝(約1.3萬平方公裡),造成24人死亡,逾4200座建築被毀,數萬人被迫撤離。北邊的俄勒岡州也有10人因山火死亡,當地官員已經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作準備。
  •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在輿論壓力下,莫裡森承認,目前的危機已經把聯邦政府的「憲法權威」推到危險邊緣;同時在山火與氣候變化關係的問題上也出現轉變,此前他曾一度迴避兩者聯繫,如今也提出澳大利亞正在提升目前環境現狀下的「適應能力」和「韌性」。但大火影響的遠不只是澳大利亞自己。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
  • 既得利益者是如何「洗白」氣候變化的?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五大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每年約花費2億美元進行遊說,以控制、推遲或阻止具有約束力的氣候政策落地。他們對公眾話語的控制似乎正在減弱。最近的兩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75%的美國人認為人類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
  • 2019新詞上榜,「氣候緊急事件」不容小覷
    據統計,此前「氣候緊急事件」的使用增加了100倍, 比起2018年的年度詞彙:「毒」(toxic),「氣候緊急事件」似乎更能凸顯出人類世界對於環境的關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近年來環境問題的越發嚴重和治理環境的刻不容緩。
  • 密蘇裡大學種族關係緊張 專家:或為全美校園敲響警鐘
    美國中文網11月12日報導了政治和種族問題專家的觀點,他們認為密蘇裡大學校長及另一行政人員在種族主義抗議聲中辭職,可能為全美校園敲響警鐘,也可能為種族意識新覺醒的信號。《今日美國》表示此事件表明由於人們認為學校領導對於校園內種族主義事件反應不力,社會活動人士力量大增。而專家認為,如果校方領導不能採取具體行動消除不同膚色學生之間的敵意,校園內可能出現更多社會活動。
  • 中國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西北乾旱區水危機嚴峻
    冰川消融敲響白色警鐘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境內的拉布拉冰川。新華社發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4個月前,冰島失去了奧克冰川。懸冰川貼於陡峭山坡之上,因為其冰舌較短,厚度較薄,只有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更容易受到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鄔光劍告訴記者,近期青藏高原溫度平均每10年上升0.4℃,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溫速度的兩倍。以我國藏東南地區阿扎冰川為例,該冰川屬於海洋型冰川,冰川末端海拔目前只有兩千七百米左右。觀測記錄顯示,該冰川末端每年退縮30至60米。
  • 從瑞典「氣候少女」看中國的氣候治理
    其三,巴黎氣候協定落實力度不夠。且不說目前談判還未結束,即使全面落實這份協定,全球氣溫預計仍將上升3.2攝氏度。總而言之,匯總各權威機構的科學預測,氣候變化問題再發展下去,地球只能採取革命性的非常規對策,否則人類將面臨諾亞方舟時代。
  • 應對氣候危機的全球重大合作項目「倒計時」正式公布
    2020年10月6日至9日,挪威卑爾根會迎來一場盛大的峰會,1,000名代表全球不同國家、企業,城市和民眾的領導人以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將共聚一堂,商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也就是2020年10月10日,全球各地的城市、社區,學校和企業將開展數千場相關的本地活動,堪稱全球盛事。
  • 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加劇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複雜程度
    加劇全球氣候覆雜性的因素氣候是自然地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極富變化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全球各地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氣候特徵各不相同,就算在同一種氣候類型內部為了研究氣候,我們應該從形成氣候的因素角度來入手,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
  • 專家:澳大利亞可能將不再適應人類居住 澳大利亞人或淪為「氣候...
    更嚴重的是,大火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向全球擴散,這場生態空難對人類的傷害僅僅是個開始。據報導,澳大利亞山火的煙霧已經到達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繼續向東環繞地球一周,不久又會重回澳大利亞上空。美國宇航局發布的監測數據及太空人傳回的澳大利亞鳥瞰圖令人觸目驚心。這兩天,大火隨著雨季的到來雖有所緩解,但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社會衝突 軍隊不可避免被捲入
    美國科學家說,北極今年夏天可能首次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現象。全球氣候變暖讓各國軍隊面臨越來越大挑戰。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軍隊將不可避免地被捲入。變暖加劇社會衝突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芬加近日向國會發出警告說,全球氣候變暖容易使世界各地現有問題更為尖銳,諸如貧窮、糧食漲價、社會關係緊張和環境惡化等,這些因素將威脅一些國家的穩定,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軍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最重要「基石」。一旦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各種危機,軍隊將不可避免地捲入。
  • 隨著氣候變暖加劇,日本海帶面臨消失?
    氣候變化將日本推向糧食危機在日本鍋物料理和關東煮中,「昆布」是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昆布其實就是一種原產日本的厚葉海帶。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近年來日本海帶大幅減產,北海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隨著氣候變暖加劇,海水溫度不斷上升,本世紀末海帶可能從日本海域完全消失。
  • 厄爾尼諾事件尚未結束 警惕氣候變暖疊加影響
    與歷史上另外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次年的同期狀況相比,珠江、長江、西南諸河和遼河均為一致偏多,而海河、黃河和海河為一致偏少。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周兵指出,南方地區持續強降水的頻繁發生與厄爾尼諾有一定的聯繫。這主要是因為受到厄爾尼諾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南,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水汽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偏多,為強降水過程的頻發提供了水汽條件。
  • 美國加州死亡谷打破人類溫度記錄,當地限電,未來或更具災難性
    日前,死亡谷又再次登上新聞,原因是當地氣溫再次突破人類認知。死亡谷再創下歷史高溫據央視網報導,美國CNN指出,美國加州打破人類最高溫度記錄,當地死亡谷國家公園氣溫達到驚人54.4℃,如果不考慮由於技術問題存在爭議的某些事件,例如1913年曾在該地記錄下56.6℃,這將是1931年來人類首次進行氣象記錄以來記錄過最高溫度,對此,氣象局正在著手核實數據準確性。
  • 柳葉刀:癌症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空氣汙染|柳葉刀|紫外線|肺癌|...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即將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有關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包括醫學界在內的科學家關注的重點。最大的擔憂是氣候變化對傳染病的影響,以及與營養相關的疾病,而對於慢性病尤其是癌症的影響,人們還知之不多。《柳葉刀》旗下的《腫瘤病學》雜誌最近發文,探討氣候變化與癌症的關係。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