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聖中老師在文學院一向是頗有名氣的,就是在別的院系,學生中也不乏耳聞或是仰慕者。而這名聲大部分源自蕭老師會看手相——與學院風格相去甚遠的技藝,外加他個子瘦高、穿著樸素、普通話夾雜鄉音,因而時有學生喚他作「蕭大仙」。惜本科未上過蕭老師的古文字課,這個遺憾終於在研究生期間得到彌補,蕭老師成了我的導師。上古文字課、蕭門讀書會、師門聚會,我對老師漸漸熟識起來,不再是神秘的「蕭大仙」,而是可親可敬的父輩師長。
蕭老師學識淵博,待人處事卻十分謙和、友善,臉上常常掛著微笑。他跟學生非常親近,樂於與學生交談,真誠答學生問,也傾聽學生的聲音,如學習的困惑、生活的迷茫,也談社交人情、現實政治。沒有說教,沒有苛責,平等、自由而愉悅,交談總是那麼令人著迷。通常,老師的分享較多,博物館的人事、他逃過鬼門關的傳奇、老師們的奮鬥史,天雷滾滾,老師則波瀾不驚,娓娓述來,聽罷或沉思、或感慨。也有幽默,如因為貓咪的叫聲是「miuwu」,聲如「謬誤」,他家的貓便起名為「真理」。
又如老師博士論文致謝裡,記錄論文寫罷他與師母風趣的對話,「我在生命的刀尖上起舞一過,閉目等死,卻僥倖逃得性命,待開眼時,見到妻子期待的目光,她說:『你如此地不成就,只能期待你將來能做朱買臣了。』我笑:『你一定要挺住,不要像朱買臣那個傻妻子。』」老師1988年畢業後即到湖北省博物館工作,直到2005年才正式開始做學問,常說十年磨一劍,老師則幾近二十年始成霜刃,足以稱奇。
最令蕭門弟子受益的,還數研一創辦起來的讀書會。文學院有大大小小的讀書會,各有特色,常以研讀專業書籍為主,蕭老師則帶著我們閱讀經典,《老子》《莊子》《周易》《資治通鑑》《世說新語》《幼學瓊林》等。
老師古文功底極好,又專攻古文字,像《老子》《莊子》等的閱讀材料都親自挑選整理,並加以簡單注釋。研一的讀書會,讀史書,暢談時政,既讓我從本科編織的文學夢裡跳出來,對歷史生發了興趣,也帶給了我最初的政治啟蒙。
研二有幸擔任孔子學院志願者,在異國他鄉看祖國,恍惚間,啟蒙在這裡得到深化,更加感謝讀書會帶給我的啟蒙。再一年,複習備考古典文獻的博士,儲備了不少傳統小學的知識,最近幾周空閒起來,又跟著老師讀經典,才明白那時讀《老子》,手持幾個版本對讀的意義所在,再讀經典,共同探討,忽覺某些理解更為曉暢,讀到《莊子》「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時,老師解析道,一個人若是善名太大、太多,便會損害內在的德行;一個人若是作惡觸及了刑法,便會傷害外在的身體。我方才領悟自己先前的儒家式理解——勸人行善毋惡,實在不符合莊子哲學。
看到自己的進步,即是讀書的樂趣,即是滿足。記得研一讀書會,人文館五樓文字學教研室的燈,常常從18:00亮到22:00,電梯關了,我們一行人走到大門,往往還要喊管理阿姨開門,老師一般開車送我們回去,即便如此,待回到宿舍時,還是快到了寢室關門的點兒。
那時讀書會上談到一個有趣或驚奇的事兒,待躺在床上了,腦袋裡還在回想、在琢磨,內心的激蕩有時到了第二日還不能平復,常常迫不及待跟好友分享,鼓勵好友參與讀書會,好友笑我「入了迷」「中了毒」。
有一次與室友談及蕭老師,室友驚訝於蕭老師開車,我一本正經解釋,老師家離學校很遠,不開車的話轉公交非常麻煩。室友則天馬行空地回道:「我覺得蕭老師應該是駕著馬車的!」我大笑,後轉述老師,老師亦大笑。
也許室友並不知老師研究古代車馬制度,大抵只是老師博物館的經歷使然,卻十分恰切,因而這篇短文便取名於此——駕著馬車的蕭老師。
「綿綿用勤,涓涓成河」,這是老師在贈與我《周易》一書時寫下的共勉話語。寫下這篇短文,是為感謝老師三年來潤物無聲的教誨,如今我即將離開珞珈山,這些教誨也必謹記於心。願更多學生能受到老師待學生如子女般的愛護,願老師筆耕不輟,金甲簡帛神採飛,馬車座駕款款來。
(本文轉自網絡,詳情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重磅丨「強基計劃」與「古文字學」
文字學習淺談(文字學習必讀)
觀點丨如何學習?(修學必讀)
少兒識字新嘗試 ——為推介《常用漢字圖解》而宣說
石立善:《常用漢字圖解》序
《常用漢字圖解》修訂啟事
推薦丨文字學入門書目(資料)
薦書丨《王福庵說文部目》
《說文》部首、段注領讀和小學「生字」講解音頻上線
觀點丨與溫儒敏教授商榷
觀點丨經典的意義
思考丨關於小學生學習文字的幾點意見
杜澤遜丨必須正視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缺少高端人才的現實
張衛華書法作品欣賞 |《 湛江科技報》第1374期 藝苑第32期
詩書紀年(上)
詩書紀年(中)
詩書紀年(下)
人物丨傳拓新秀馬興建
說「鼉」——兼論《養蒙針度》
讀書丨從《散盤》談起
從「秦商鞅方升」說起
讀書丨重證據重出處是治學之一大要義
讀書丨思維開拓更重於文字學習
集錦丨讀《段注》有感
集錦丨《段注》學習感想
讀書丨《段注》學習之「福」字
啟事丨說文部首班招生
本期排版:太平郎
尋繹章句,切磋琢磨。
歡迎加入,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