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兔子『打牆』,災禍必防」。儘管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兔子,是一種陸棲的哺乳類動物,有家兔和野兔之分。家兔在世界各地均有養殖,而野兔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以及歐洲和南美洲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中。兔子的品種有很多,一共有9屬43種。
兔子具有草食性,其頭部有些像老鼠,其耳朵根據品種的不同而有大有小,其上唇的中間分裂,屬於典型的三瓣嘴,看上去非常可愛。
兔子的性格非常溫順,不易暴怒,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動物。其尾巴很短而且上翹,具有前肢短,後肢長的特點,非常善於跳躍,跑得也很快。家兔喜歡黏人,但野兔比較怕人。其毛皮的顏色一般有白、灰、枯草色、棕紅色、米色、黑色和花色。
兔子喜歡安靜的環境,在沒有外界嘈雜聲音的幹擾下一般不會亂竄亂跳。而一旦外界有細微的異常聲音幹擾,兔子就會驚慌失措,躁動不安。
據科學研究發現:野兔能感受到50--60000赫茲的聲音,儘管家兔的聽覺系統有所退化,但其聽覺的靈敏度還是很高的,一些人類所聽不到的聲音也能夠被家兔感知到。如果家兔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某種細微的聲音被它聽到,家兔就會有驚慌的表現。而一旦家兔出現驚慌的現象,圈養的家兔會因跳不出圈舍而拼命「打牆」。
據稱,無論是泥石流來襲還是發生地震災害,在災難未來襲和發生之前都會有細微的「地動」聲音產生,而這些細微的「地動」聲音就能夠被家兔感知到,並且,這種聲音對於家兔來講是陌生的,因此,它會感到非常恐懼,在它極端恐懼的情況下,就會試圖在圈舍的牆壁上打洞而逃走。儘管這種打洞方式是徒勞的,但出於兔子的本能,它也會拼命的在圈舍的牆壁上打洞。其實,這就是「兔子『打牆』,災禍必防」這句俗語的由來。
據報導,古代就曾經利用家兔來預防地震災害的發生。比如,古人會在居室內再建造一個兔子的圈舍,當某一天突然發現兔子出現躁動不安的情緒、欲「打牆」逃走時,人們就會迅速逃出室外,用以避險。儘管有時候兔子的躁動不安並不是因地震而引發,但及時防範也沒有什麼壞處,因此,人們寧可經常出現虛驚一場的現象,也願意將兔子飼養在居室之內。
據有關信息表明,凡是發生地震或其它地質災害之前,包括兔子在內的許多動物都會有行為異常的表現,但人們往往會忽略動物的異常表現,從而使人類自己遭受到了災難的打擊。因此,及時觀察包括兔子在內的許多動物的異常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種觀察能夠使人們及時逃脫災難,從而獲得平安,所以,一定要善於觀察包括兔子在內的各種動物,用以及時避險。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才算是真正理解了這句俗語其中的含義。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