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在農村經常聽說到,但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這句俗語是用生動的動物兔子和鷹,來說明農村的某一事理,即做一件事情,不見明確的目標就不會採取果斷的冒險行動。這就是這句俗語真實原始的意思,是把難懂難理解的事理,用兔子和鷹這兩個生動形象的實際動物來詮釋這句難懂俗語的意思。兔子是非常機靈的小動物,動作敏捷,在農村一般來說,是比較非常難捉到的,難於抓住,但是有了鷹這一高空飛行的兇猛禽類動物,擅長觀察和捕捉像兔子這樣機靈狡猾的小動物,就大不一樣了。鷹視覺敏銳、飛行迅速,在天空高高的看到兔子,一個俯衝下來,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準確程度,立即抓到了兔子。在農村人們就利用鷹的這一個動物特性,就將其在家裡豢養起來,但是在捕獵的時候,沒有兔子就要讓鷹養精蓄銳,看到了兔子後,才將手裡的鷹放出,讓它去抓機靈狡猾的野兔。~~
農村在四十年前,剛剛開始放開手腳,搞活經濟,農民手中經濟緊張,做生意沒有本錢。我老家是茶鄉,出產茶葉,因改革開放剛剛開始起步,農村茶葉很難賣出去。為了推銷茶葉,村子裡有的農民把自己和鄉親們生產的茶葉,遠走他鄉找商機賣茶葉。那個時候,不管農村還是城市,經濟緊張,錢不好賺。在城市裡賣茶葉,就遇到很多行騙的城市二道販子,來談茶葉生意,支付三分之一的價錢,其餘全部賒帳。由於農村人剛開始沒有做生意的經驗,急如求成,賣掉茶葉,如是按買家需要把茶葉交給城市坐鋪做生意門店的老闆了,收到一張賒欠三分之一的茶葉款的欠條,定於兩個月後付清。等到期後去收欠款,店家早已將店鋪轉讓他人,找不到蹤影,幾千元的茶葉錢收不回來,只有自認倒黴。村子裡的賣茶人回家後,村子裡的老人說,「做生意要學會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就是農村人到一個人地生疏的地方做生意,必須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見了兔子才放鷹的實際事例。~~
總而言之,農村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日常生活,沒有見到清楚明白的目標時,千萬不要輕易採取行動,否則也是徒勞無功的,白費力氣,甚至受到重大的經濟損失。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