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2021-02-14 空心聊健康

每當學習不順意,工作不順心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逃避。「不學了、不幹了,大不了回家養豬種地」是學生與職員,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有被壓力壓到喘不過氣的時候,但是這種發洩是無用的,種地與養豬可是門技術活,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所以不要再幻想田園生活了,也不要憧憬魯濱遜的漂流生活了,沒有知識與技術作為支撐的我們,在荒島上活不過五天。有時間抱怨,不如多學習一些常識,也算是為了你種豆南山下的夢想打下基礎了。

說到農業生產知識,就不得不提到俗語。俗語是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它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它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農事、婚嫁、教育、喪葬,其都有涉及。要想過上舒適的田園生活,你得將老祖宗留下的相關俗語都理解透,不然很難在野外生存下去。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句有意思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它是什麼意思呢?別急,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家住在山中的人對野兔和野雞一定很熟悉,但是城市裡的孩子就很少有機會,能見識到它們矯健的身姿了。說到野雞,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野雞原先叫做雉雞,在漢朝時,因犯了貴為皇后的呂雉的名諱,而被劉邦改名為野雞。

為什麼不能去追下山的野雞呢?這是因為野雞與家雞不同,它們會飛,而且一下子可以飛很遠,特別是在下山的時候,它們利用慣性,最遠可飛上百米的距離,人們怎能抓住這靈活的野雞呢?大多數人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耗費了體力,卻一無所獲。

為什麼不能去捉上山的野兔呢?這是因為它們體積小,身姿矯健,可以到處竄來竄去,讓你眼花繚亂。而且兔子很狡猾,「狡兔三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它們時而在這個洞口露頭,時而又從另一個洞口出現,你根本追不上它們。

本來上山就很累,體力已經被消耗了許多,再者說這野兔可比咱們熟悉地形,又比我們多長兩條腿,我們如何能鬥過它們呢?

關於不能捉上山的野兔的原因,農村的老人還有一說法:兔子的後腿比前腿長,攀爬能力強,上山時跑得飛快,所以人們捉不到。但是它們下山時容易摔跟頭,所以下山的野兔比較好抓,可以追。

為什麼不能抓離水的甲魚呢?看到這裡,大家不免感到疑惑,離水的甲魚行動緩慢,和撞上樹樁的兔子有何區別?不都是天上掉的餡餅嗎?為何不去抓呢?農村裡的老人說這與甲魚的習性有關。在他們看來,甲魚離開水中的原因,十有八九是為了產卵,這時候去抓它,太不人道了。

為了能夠維持良好的生態循環,也不應該去抓,若是你抓了,就有點趕盡殺絕的意味了。這和捕魚時,放走小魚是一個道理。由此可見,「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俗語確實有幾分道理,古人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學習。

如若各位客官有更好地解釋,歡迎留言分享。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
    提要: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文/二狗在農村有好多俗語是農民一代一代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總結,或者是觀察得出來的一些精闢的諺語。這些諺語、俗語對於後來人祖祖輩輩的流傳至今,對於後人的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或者教育意義,有時能夠警示後人少走彎路,或者是認識到某種現象的發生的規律性。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農村俗語從表面上來看是非常明白的一句通俗的話語,也就是說上山的兔子,下山的雞,離開水的甲魚就不要再去追了,也就是說不要再去逮了。
  • 俗話說:「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上山兔子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人主要的食物來源除了種地之外,大多都來源於大自然,靠近水邊的人們以捕魚為生,靠近大山的人們就以打獵為生。
  • 為何說「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古人的話,很有道理
    現代人習慣了城市裡的鋼鐵水泥,習慣和手機電腦作伴了,很難接觸到俗語,就算看見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奧義。在農村有一句關於生活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在你理解了它的意思後,你會發現農村生活,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有趣,而且還蘊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的生產、生活經驗和人生的閱歷為我們總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俗語,就是跟動物有關的俗語,它就是「不捉上山鱉,不逮下山雞」。我們的古人們將動物融入俗語中,給我們揭示了一定的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句俗語也又另一種說法,它就是:農村兩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單看字面意思的話,這句話十分的好理解,說的不就是:不能去捉上山的甲魚和下山的野雞。
  • 在農村,老人常說「上山的甲魚,下山的野雞不能碰」,有啥講究?
    農村有一句話叫做,上山的甲魚,下山的野雞不能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特殊的講究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上山的甲魚不是字面的意思,不是說甲魚爬上山,而是它們從水裡爬出來被稱作上山。甲魚,不管是在以前還是現在都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珍品,為什麼自己送上門的甲魚還不能要呢?這要是拿出去賣錢都能賣好多呢,豈不是在白白把錢拱手相讓嗎?
  • 俗語:「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上山下地是農民日常工作的正常狀態。他們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種自然資源在農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去,農村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在許多地方,沒有水和電,沒有天然氣,加熱和烹飪都是以木柴為基礎的。如果你想燒柴,就必須進入山區,因為在山區,不僅有農民燒柴煮的木柴,還有供人食用的野果,還有用於裝飾房屋的木材,以及治療和拯救動物所需的草藥和動物。
  • 農村老人經常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什麼依據嗎?
    農村老人經常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什麼依據嗎?甲魚和野雞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但是最近幾年已經非常少在野外見到它們了。在以前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每到甲魚和野雞頻繁活動的季節就會去山上抓野雞,去水裡抓甲魚,每次去都能夠有所收穫,家裡的孩子也能夠因此改善夥食。現在隨著人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再加上一些人的過度捕殺,野雞和甲魚已經很難抓到了,基本上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其營養價值會稍微低於野生的甲魚和野雞。
  • 「莫捉上山魚,莫碰下山雞,此生有福氣」啥意思?你覺得可信嗎?
    把網圍在稻草垛和草叢中間,用棍子來回的敲打,很可能就有一隻兔子突然地跑出來,如果恰好沒鑽進農民實現設置的網裡的話,農民帶著的狗就會去追兔子,得手後叼回來。農村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畢竟那時候農村還十分窮,農民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打打牙祭,又找到了樂子。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當獵物,農村的老人就常說「莫捉上山魚,莫碰下山雞,此生有福氣」,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覺得可信嗎?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當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講究,其實很多地方風俗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真正堅持傳統的還是只有農村當中。而農村裡也同樣代代相傳著不少老話,這些話我們將它們稱作是「俗語」,而在諸多的農村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會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其實在很早期的農村生活人們還十分的喜歡狩獵,那就是打野兔和抓野雞,這些野味都是當地人特別受歡迎的食物。每當有客人和重要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拿上各自的工具上山捕獵,滿載而歸之後就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 「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啥意思?離這種人遠點
    文/尋瀾「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啥意思?離這種人遠點也許之前很多人都對農村人有偏見,認為農村人沒有知識,沒有文化,見識少,就是粗人一個。但是,小編卻不這樣認為,而且我卻認為他們是很有智慧的,因為在以前的農村,在沒有很強大的理論基礎上,農民們通過自己實踐的經驗,總結了許多深刻的俗語和諺語。並且這些諺語對現在的人來說,也都是非常有指導作用的,它在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編今天就拿一句很常見的俗語來說吧!「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
  • 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沒事的時候喜歡在農村裡走動一下,玩玩手機,聽聽農村老人間的談話,你還別說,農村老人說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意味深長,我在那裡刷新聞,突然看到一個小夥為女朋友做「人肉板凳」的現象,老人思索了一下,然後就說出來了,原話是「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我倒覺得這句話很在理。
  • 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也確實有了一定的成效,那麼接下來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第2個地方就是賭場,好多人有了錢之後,就開始沾染上賭博,總想通過賭博去賺更多的錢,可是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賭場都是存在貓膩的,一旦進入賭場,想贏著錢出來的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賭博的人都會上癮,越是輸錢了越想繼續賭,總有一天會將自己的所有積蓄都輸光,甚至還要去借外債,嚴重的還會因此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後果真的是非常嚴重,所以對於有錢人來講,千萬不要進賭場,否則早晚會家破人亡。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
  • 「三虎出一豹,三斑出一鷂」啥意思?三句經典道盡處世智慧!
    俗語:「三虎出一豹,三斑出一鷂」啥意思?三句經典道盡處世智慧!俗語一:上山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碰 上山甲魚不能碰:甲魚雖然是兩棲動物,但一般長時間生活在水中,只有產卵時才會上岸。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繁衍,人們一般不會去傷害懷孕的動物,諺語「不釣三月魚,不打三春鳥」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導語: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想知道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農村裡的俗語可以說是代表著「一方水土」以及「一方文化」的標誌性話語了,很多人由於現在的生活節奏和氛圍的影響下開始對這些傳統的、守舊的東西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太相信。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