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學習不順意,工作不順心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逃避。「不學了、不幹了,大不了回家養豬種地」是學生與職員,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有被壓力壓到喘不過氣的時候,但是這種發洩是無用的,種地與養豬可是門技術活,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所以不要再幻想田園生活了,也不要憧憬魯濱遜的漂流生活了,沒有知識與技術作為支撐的我們,在荒島上活不過五天。有時間抱怨,不如多學習一些常識,也算是為了你種豆南山下的夢想打下基礎了。
說到農業生產知識,就不得不提到俗語。俗語是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它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它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農事、婚嫁、教育、喪葬,其都有涉及。要想過上舒適的田園生活,你得將老祖宗留下的相關俗語都理解透,不然很難在野外生存下去。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句有意思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它是什麼意思呢?別急,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家住在山中的人對野兔和野雞一定很熟悉,但是城市裡的孩子就很少有機會,能見識到它們矯健的身姿了。說到野雞,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野雞原先叫做雉雞,在漢朝時,因犯了貴為皇后的呂雉的名諱,而被劉邦改名為野雞。
為什麼不能去追下山的野雞呢?這是因為野雞與家雞不同,它們會飛,而且一下子可以飛很遠,特別是在下山的時候,它們利用慣性,最遠可飛上百米的距離,人們怎能抓住這靈活的野雞呢?大多數人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耗費了體力,卻一無所獲。
為什麼不能去捉上山的野兔呢?這是因為它們體積小,身姿矯健,可以到處竄來竄去,讓你眼花繚亂。而且兔子很狡猾,「狡兔三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它們時而在這個洞口露頭,時而又從另一個洞口出現,你根本追不上它們。
本來上山就很累,體力已經被消耗了許多,再者說這野兔可比咱們熟悉地形,又比我們多長兩條腿,我們如何能鬥過它們呢?
關於不能捉上山的野兔的原因,農村的老人還有一說法:兔子的後腿比前腿長,攀爬能力強,上山時跑得飛快,所以人們捉不到。但是它們下山時容易摔跟頭,所以下山的野兔比較好抓,可以追。
為什麼不能抓離水的甲魚呢?看到這裡,大家不免感到疑惑,離水的甲魚行動緩慢,和撞上樹樁的兔子有何區別?不都是天上掉的餡餅嗎?為何不去抓呢?農村裡的老人說這與甲魚的習性有關。在他們看來,甲魚離開水中的原因,十有八九是為了產卵,這時候去抓它,太不人道了。
為了能夠維持良好的生態循環,也不應該去抓,若是你抓了,就有點趕盡殺絕的意味了。這和捕魚時,放走小魚是一個道理。由此可見,「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俗語確實有幾分道理,古人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學習。
如若各位客官有更好地解釋,歡迎留言分享。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