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夜晚不梳頭,早晨不吃油」,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老胡說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農村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蠻有現實意義的,而有些俗語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現實意義已經不是太大。比如,「夜晚不梳頭,早晨不吃油」這句俗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句俗語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一、夜晚不梳頭

自從有了人類之後,人們便懂得了梳頭。在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梳頭的意義在於整理妝容,但在梳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梳頭除了能夠整理妝容之外,還能夠疏通頭頂上的經絡,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於是,人們把梳頭也當成了一種保健功課來做。

《養生論》中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意思是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大自然中的陽氣就會萌生,人體中的陽氣也會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其表現形式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逐漸加強,代謝開始旺盛,頭髮會生長迅速。因此,在春三月的時候,每天早上都需要梳頭一二百下。

當然,每天早上都需要梳頭一二百下的說法有些誇張,因為過度梳頭也或傷損頭皮,給頭皮帶來不可逆的損傷。所以,這種說法也不能過於相信。

但不管怎麼說,經常適度梳頭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那麼,為什麼說「夜晚不梳頭」呢?

關於這個話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說法,比如,有人說這種說法是針對過去的女性的,因為女性的頭髮很長,梳一次頭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夜晚是休息的時候,如果女性梳頭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到家人的休息,因此,夜晚不能梳頭。再比如,還有人將晚上梳頭與照鏡子聯繫在一起,並與晚上不能夠照鏡子聯繫在了一起等。

其實,「夜晚不梳頭」的真正說法是:有人認為----晚上梳頭容易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而活躍的細胞會影響睡眠,從而會導致人們很難睡著,容易引起人們失眠。

不過,依據經驗來講,這種說法也不太正確。因為梳頭不可能會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即便是說梳頭能夠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僅靠活躍的細胞也不會影響人們的睡眠。況且,許多人都認為:如果在晚上睡覺之前能夠適度地梳頭,反而會使自己睡得更香呢!所以,這種說法也未必正確。

二、早晨不吃油

這句俗語中的「不吃油」實際是指不吃「油貨」,也就是指油條、油餅之類的食物。

古人認為:人體在早上時需要攝入大量的食物,否則,就難以滿足人體一天的營養需求,而「油貨」很容易「膩胃」,很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從而使人體難以在早上時攝入大量的食物,最後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因此,古人認為:早上是不能夠吃「油貨」的。

這種說法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說法也有一些牽強。因為食用油中含有一定的脂肪和其它營養元素,這些物質也是能夠補充人體營養的,早上吃一些「油貨」怎麼會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呢?恐怕不會吧!當然,人體過多的攝入油脂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不管是早上、中午或晚上,都要少吃一些「油貨」。

總之,這句俗語中的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道理並不怎麼充分。因此,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句俗語。

相關焦點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許多俗語,一般都是來自農村,但是受到農村的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意思,他們也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這個俗語就是晚上不梳頭,早上說夢有什麼道理?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什麼意思?為何晚上不能梳頭?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是舊時農村常常可以聽到的一句俗語,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那麼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呢?怎麼就會變成晚上不能梳頭,白天不能說夢話呢?這還要從以前農村低矮破舊的房子開始說起,以前的農村窮呀,房子住的是矮平房,窗戶上連玻璃都沒有,只能貼紙。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在農村,我們經常能從老一輩聊天中,聽到各式各樣的俗語老話,有的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有的則是表明了當地的風俗習慣,還有些則是關於天氣的預判的經驗總結等等,非常多。絕大多數的俗語到現在都還非常有道理,但有一些可能因為意思不是太明確,到後來就難免有被人誤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晚上不能梳頭?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其中很多俗語更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大半輩子總結出來的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那就是「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乍看有一點封建迷信的色彩,那這句話到底說的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開始變得物慾虛榮,大家之間都會為了面子問題表現自己。但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那時候大家的休閒娛樂項目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都會聚在一起聊聊各種俗語,這些俗語也豐滿了大家的精神生活。那「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前半句有什麼講究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前半句有什麼講究悠悠中華,歷經千百年滄桑,走過了多少年的歲月,才沉澱累積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裡,我們祖先們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文化,而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
  • 民間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什麼要這麼說,真正意思是什麼
    在民間也有很多的小智慧,時間久了之後,而且還自創了很多的俗語,今天就來聊一句民間的俗語。在農村很多的老人都說,晚上不梳頭的說法,還有早上不說夢話的道理,就成為了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那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有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講究?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講究?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平常大家可能是會聽到一些俗語,是大人用來規勸子女的行為,就想小編在家的時候,除了洗頭髮的時間之外,其他時候頭髮是不能披散下來的,因為在長輩的心中是一個不吉利的行為,可是為什麼會這樣,他們也說不出來,估計不僅是這個,可能還有很多都是這樣的呢?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一個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是什麼意思
    難道你每天晚上都不睡覺的嘛?」爺爺看了看天,笑著跟我說:「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爺爺有的時候還是能睡好覺的。」其實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直到有一天晚上的吃飯的時候,爺爺跟我的父親說今天晚上前半夜我盯著,後半年你要來幫我盯著,我才明白了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有的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關於教育或者是天氣的俗語,也有的俗語就是封建迷信,所以大家在看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這些俗語。
  • 俗語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能夠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群中聽到的俗語,自有其道理。就像俗話所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晚梳頭其實這句話主要是針對以前的女人而言的,古人常說:「身為人父,身為人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包括頭髮都不敢輕易毀壞。所以古代人是不剪頭髮的,人們認為頭髮代表頭部,剪掉頭髮和剪掉頭髮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 老人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啥要這麼說,你們知道嗎?
    老人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啥要這麼說,你們知道嗎?小時候就經常會聽老人家講一些神乎其神的事情,民間就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然後就會流傳一些俗語~有些俗語還是很靈驗的,畢竟是老百姓從生活經驗得出來的!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麼說有什麼講究和含義?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麼說有什麼講究和含義?從小就被教育著要做一個尊老愛幼的人,要尊敬老人,認真聆聽老人的心聲,我們這個社會曾經是老人們親手締造的。意思是,晚上不能梳頭,白天不能說前一晚的夢。在夜晚,放學或者下班,沐浴後,輕輕解開秀髮,把它垂在肩上,你用你的纖纖細手拿起梳子,準備好好整理一下秀髮上床睡覺。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老祖宗的生活禁忌,到底有無道理?
    然而老祖宗是非常忌諱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早上「說夢」,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農村還流傳著一句與之相關的俗語,它就是「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生活禁忌,到底有物道理?單純地從字面意思來看,「晚不梳頭」的意思為:在晚上的時候,儘量不要梳頭髮。
  •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在傳統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神奇古怪之事,而擁有著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野史流傳亦或是口口相傳,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屬於各自的傳說,更有許多忌諱之談,比如俗語「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壽不送煙」,所講的就是送禮的忌諱,再比如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必有事」,意思是說三拜已是大禮
  • 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說句實在話,由於這句俗語有些晦澀難懂,因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琢磨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琢磨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清早莫撿路邊兔所謂的「路邊兔」是指死在路邊的野兔,活著的野兔人們是撿不到的。那麼,在大清早時,為什麼不能夠撿拾路邊上的死野兔呢?野兔是指兔子屬下的動物以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的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的腿和耳朵比家兔要長一些,奔跑速度非常快,身材十分靈活。
  • 農村俗語常說:「女不嫁四、男不娶三」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是一種最常見的農村文化。它不僅具有一定的有趣性,而且還特別的實用。通過俗語,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對生活有幫助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對每個人來說,結婚都是一件大事。當然不要覺得農村貧窮,就會馬馬虎虎的對待結婚,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農村對結婚這件事的重視度可以說會超過城市。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受當時的生產力的影響,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人們通過對經驗教訓的總結並以農村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很多俗語直到今天仍然對人們的生活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其中這句農村俗語:「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又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女人當家驢耕地」,在過去農村農耕除了人力以外,最重的農活就需要牛來幹了。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過。第一個俗語是五羊六馬,死了別剮,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俗語是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家裡都是非常的窮,所以如果他們家裡養的家禽病死了,他們也捨不得扔,而是將它們宰了吃,但是農村五月和六月的時候,天氣是非常炎熱的,所以這這個期間死去的牲畜肯定是不可以吃的,尤其是羊和馬,這些動物一般都是得了傳染病而死亡的,所以農民不會吃它們。
  • 老祖宗告誡:「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能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到的俗語自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晚不梳頭」,字面上理解就是晚上不能梳頭。很奇怪是嗎?晚上梳頭又怎麼啦。其實在古時候的「梳頭」,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梳頭髮」,而是指化妝和做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