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農村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蠻有現實意義的,而有些俗語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現實意義已經不是太大。比如,「夜晚不梳頭,早晨不吃油」這句俗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句俗語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一、夜晚不梳頭
自從有了人類之後,人們便懂得了梳頭。在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梳頭的意義在於整理妝容,但在梳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梳頭除了能夠整理妝容之外,還能夠疏通頭頂上的經絡,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於是,人們把梳頭也當成了一種保健功課來做。
《養生論》中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意思是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大自然中的陽氣就會萌生,人體中的陽氣也會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其表現形式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逐漸加強,代謝開始旺盛,頭髮會生長迅速。因此,在春三月的時候,每天早上都需要梳頭一二百下。
當然,每天早上都需要梳頭一二百下的說法有些誇張,因為過度梳頭也或傷損頭皮,給頭皮帶來不可逆的損傷。所以,這種說法也不能過於相信。
但不管怎麼說,經常適度梳頭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那麼,為什麼說「夜晚不梳頭」呢?
關於這個話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說法,比如,有人說這種說法是針對過去的女性的,因為女性的頭髮很長,梳一次頭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夜晚是休息的時候,如果女性梳頭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到家人的休息,因此,夜晚不能梳頭。再比如,還有人將晚上梳頭與照鏡子聯繫在一起,並與晚上不能夠照鏡子聯繫在了一起等。
其實,「夜晚不梳頭」的真正說法是:有人認為----晚上梳頭容易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而活躍的細胞會影響睡眠,從而會導致人們很難睡著,容易引起人們失眠。
不過,依據經驗來講,這種說法也不太正確。因為梳頭不可能會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即便是說梳頭能夠導致頭皮上的細胞過於活躍,僅靠活躍的細胞也不會影響人們的睡眠。況且,許多人都認為:如果在晚上睡覺之前能夠適度地梳頭,反而會使自己睡得更香呢!所以,這種說法也未必正確。
二、早晨不吃油
這句俗語中的「不吃油」實際是指不吃「油貨」,也就是指油條、油餅之類的食物。
古人認為:人體在早上時需要攝入大量的食物,否則,就難以滿足人體一天的營養需求,而「油貨」很容易「膩胃」,很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從而使人體難以在早上時攝入大量的食物,最後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因此,古人認為:早上是不能夠吃「油貨」的。
這種說法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說法也有一些牽強。因為食用油中含有一定的脂肪和其它營養元素,這些物質也是能夠補充人體營養的,早上吃一些「油貨」怎麼會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呢?恐怕不會吧!當然,人體過多的攝入油脂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不管是早上、中午或晚上,都要少吃一些「油貨」。
總之,這句俗語中的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道理並不怎麼充分。因此,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句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