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說句實在話,由於這句俗語有些晦澀難懂,因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琢磨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琢磨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清早莫撿路邊兔
所謂的「路邊兔」是指死在路邊的野兔,活著的野兔人們是撿不到的。那麼,在大清早時,為什麼不能夠撿拾路邊上的死野兔呢?
野兔是指兔子屬下的動物以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的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的腿和耳朵比家兔要長一些,奔跑速度非常快,身材十分靈活。不過,膽子很小,然而,它們不喜歡群居,特別喜歡單獨行動。
野兔很懶,不喜歡自己挖洞,因此,它們的巢穴一般會設在草叢中。不過,野兔的隱蔽性很強,在它們的身體靜臥不動的時候,其毛色與周圍雜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內的距離也不易察覺它們的存在,因此,我們平時是很難看到野兔的。
一般情況下,野兔每兩天進食一次,在不需要進食的時候,它們會靜臥在草叢中。當它們需要進食的時候,它們會沿著山上的小路下到灌木稀疏的山腳,果園,路邊進食。不過,它們一般不會在白天進食,而是將進食時間選擇到了深夜或凌晨。
儘管野兔非常機警,但它們的智力還是有限的,對於有些危險時間還缺乏判別能力。因此,它們很容易被人們下的毒餌所誘惑,從而吃掉人們下的毒餌。而一旦它們吃掉毒餌,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喪命,而它們喪命的時間很有可能就在黎明時分。
如果在大清早的時候撿拾到了一隻死掉的野兔,而這隻死掉的野兔恰恰是因吃毒餌而喪命的兔子,那豈不是很危險嗎?因此,便有了「清早莫撿路邊兔」這句俗語。
二、夜晚別披「生」白布
所謂的「生」白布,其實,就是指的「白布」,在有些農村地區,會將「白布」稱為「生」白布。
在一些農村的山區,有人喜歡在夜晚時到森林裡狩獵。由於森林裡的溫度比較低,因此,有些人在出門狩獵時會在身上披上用布做的鬥篷,用以防寒。
不過,做鬥篷是不能夠採用白色布料的,因為白色的布料在夜晚看起來有些明顯和「特別」,不但容易嚇跑野獸,而且,還容易嚇到人。因此,民間便有了「夜晚別披『生』白布」的說法。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大概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