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農村的生活,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老人們常說的俗語老話了,民間的這些俗語文化猶如傷疤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裡,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寫作中,適當的加上一兩句老話,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些俗語也流傳於農村的大街小巷,即使沒有多少文化功底的農村人也能張口及來,由此可見這些俗語的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
這些俗語一般來講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朗朗上口,是廣大農民在千百年以來總結出的生活經驗,更是智慧的結晶,更是涉及了方方面面,如農事類的,生活類的,總結類的,人情類的等等,以下這幾句俗語不知道農村的小夥伴聽過沒?你覺得有道理嗎?
一,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
這句老話說的是,一個人是否勤勞,一個家庭是否富裕,從外在的因素就能看出來,如果誰家門口雜草成堆都懶得去除,可想而知這家人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懶惰,老話也常說「勤勞不一定致富,但懶惰一定不能致富」,誰家有本事,誰有有錢,從別人的口裡聽來的不一定對,但從門口的雜草成堆的來看,家裡經濟條件一定差,更不用說有什麼寶了
其實這句話深層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一定要不懈的努力,不要只滿足於眼前的現狀,應該努力向前,默默耕耘,機會和成功,必屬於最堅忍的奮鬥者,那麼「家中寶」自然就到來了。
二,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在農村,許多家戶都會餵養一條土狗來看家護院,而狗一向都是非常忠誠的動物,老話常說「狗不嫌家貧」,狗不會因為你的貧窮而遠離你,因為在它眼裡,你是它唯一的「親人」,即使再貧窮也不能把看家狗賣了,同樣耕地牛對於農戶來說無論是從感情方面還是生活方面也至關重要,即使有一天富裕了用不著它了也不要宰殺耕地牛。
這句話的深層表達意思是,無論命運多麼窮苦落魄,生活多麼富裕,也不要傷害和幫助過自己的親朋好友。
三,春不撿雞,臘不撿兔
「春不撿兔」說的是,雖說到了春天溫度應該有所上升,但春天的溫度反覆無常,冷空氣和熱空氣經常性的「來回往來」,更是很多疾病的高發期,如感冒,呼吸道感染,混合感染等等,導致雞的死亡量高,老話也常說「家禽萬貫,帶毛的不算」,而這些雞一旦得病就會大批量的死亡,農戶會無奈的把這些死雞扔了,而扔的這些雞千萬不要去撿,因為都是因病而死,身體裡有大量的病菌,吃了之後會對人造成生命上的危險。至於兔子,由於冬天由於不能喝生水,夏天還好而到了臘月一喝生水也是容易得病。而在農村也常說「春雞臘兔」,說的是春天的雞和臘月的兔好吃,但取決於健康的雞和兔。
農村這些俗語從古至今一直在演變,但其中的智慧永遠讓人們受益頗深,你覺得「春不撿雞,臘不撿兔」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