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文宇觀世界!帶你們一起了解社會各種新聞新鮮事!
平坦的土地,大面積的機械,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大機器種得快,管理得快,收穫也快,但是毛病也多,農村有很多老農民,就靠這些大機器過活,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地起土豆,起花生是起不了光的。無論翻翻地上,都會有落葉,很多人都會到鄉下去撿。
每日拾起兩小袋土豆還是很容易得,可有一點,土豆的大小要靠運氣。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得多,大的少,但總比沒有強,除了土豆,還有花生,一天能摘下50多斤的花生。還有專門用的小刨子,一天一壟,很累,但樂在其中,土豆、花生屬於福利類,真正賺錢的是玉米和水稻。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玉米是如何賺錢的。
魯西南地區,大多數村民家的玉米也收割完了,很多村民都把收割的玉米收回家,曬了三五天後,就賣給了來村裡收糧的小販,今年玉米的收購價不低,在我們的家鄉,往年玉米也是8毛錢一斤,今年漲到1.05元一斤,村民們高興得不得了。而且這兩天,街頭巷尾已經很少見到晾曬玉米的現象了,不過,昨天發現,村裡68歲的老嫗劉奶奶,在家門口晾曬了一大片玉米,可是,幾年前,劉奶奶的承包地就租出去了,這將近2000斤玉米拿回來了?這件事你說得有道理!
老鄉親、劉姥姥和老伴留守在農村,兩個兒子都搬到城裡生活,老伴以前在村委做會計,這年頭的前兩年還退休呢!家中2畝地,租給了種糧大戶,一年1100元,老兩口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可是,現在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種過地了,這門外面將近2000斤玉米是怎麼回事?
對此懷疑,碰見了村裡的老支書,他對我說,人家種了一畝多,就收了2000多斤玉米,可你劉奶奶卻不種,還收了2000斤玉米!這糧食,全是劉姥姥在田裡撿的!
這些都是比較便宜的老人,有些農民統計過,60多歲的兩位老人,20多天內可以撿到玉米粒20000斤,他們找的1500多畝土地,地上都是被攪碎的玉米片,同時撿到玉米粒的有幾十人。地上一抬頭就是人。收割稻穀比收割玉米要困難,因為水稻機械化進程較長,收割機損率較低。收割的玉米遠不如玉米多,但稻米有一個優勢,價格比玉米高。拾得少一點沒什麼,這個價錢可以補上。並且,今天的農村已經改變了生產方式。
拒不改正的,對許多村民來說,卻是一種痛心的老人,有時候收割機經過,後面跟著一二十個人撿拾,可是主家還沒有撿到,因此,也會傳出許多不和諧的聲音!當然,這些老人撿拾玉米時,也有趁人不備,直奔人家撿玉米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種糧大戶,撿完玉米後,也沒人來管,許多老人都喜歡跟著這些撿玉米的老人,撿到的玉米也更多!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文宇觀世界,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