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比例的不斷提高,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嚴重,農村留守老人的諸多問題日益突出。在農村,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他們面臨三大問題:缺乏日常護理、生病和孤獨。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養老保障水平低、醫療保障不完善、缺乏情感寄託。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要不喪失勞動能力,大多數人就沒有閒暇時間,他們只要堅強,有的在自己的責任田裡幹農活,有的在附近幹活,有的甚至幹建築等繁重的體力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他們應該花攢點零花錢,避免給兒女陷入麻煩。你可能會問,他們在工作了大半輩子之後,難道沒有攢下養老的錢嗎?順便說一句,他們真的沒有錢,因為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他們有能力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掙的錢都是給兒子蓋房子的,他們的婚姻幾乎所剩無幾,如果他們不欠一點外債就好了。與城市裡的老人相比,城裡的老人大多散步、打太極拳、跳舞、養鳥、下棋,他們過去的生活豐富多彩,因為他們有養老金,不用擔心錢。
第一位農村老人,男,76歲。他告訴我他現在一個人住,妻子在他71歲的時候去世了。在農村,老人由兒子輪流撫養,他們每個人可以支持他們一個月,每個月有不同的月份,之前月底,總有糾紛,你推我家,我送他回家,最後老人們餓死了。有時,大哥認為自己的父母在老二家庭,老二認為他們的父母在第三個家庭,這就造成了監護權的分離,一些老人在房子裡死了幾天,都是無人知曉。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許多農村老人才醒悟過來:生男孩總比生女孩好。現在,農村「重男輕女」的壞習慣已經基本改變。
有時,他會向兒子索要生活費,但兒子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給他生活費。他再要幾次,兒子就給他一兩百元。如果老人的工資有2000元,我不會羨慕老人一個月的工資。
第二位老人,女,81歲。老人的妻子已經去世八年了。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老年人還能得到國家的基本養老金補貼,基本生活不用擔心了。她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她的土地承包給一個大戶,每年承包費每畝500元,她只有一畝地,所以她一年能拿到500元。二是基本養老金,每月100多元。三是敬老金,每月50元。她是一個習慣在農村工作的老人,她一直堅持正當勞動,沒有參加勞動,她早晚也跑步和鍛鍊身體,她身體很好,她能吃能睡,她生活質量很高。然而仍有一些老年人卻渴望舒適,從不工作和鍛鍊,沉迷於打牌和娛樂,結果,他們的身體充滿了問題,在嚴肅的生活中他們無法照顧自己,因此給兒女增加了負擔,給自己帶來了痛苦。
第三位老人,男,78歲。老人一個人住,他妻子三年前因病去世了。老人有兩個兒子,但他和兩個兒媳關係不好,所以基本上不去他們家。每年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和孫女來給他拜年,但兩個媳婦不來。老人不再種田了,他的兩個兒子輪流種田,兩個兒子輪流給他吃。至於錢,他只有基本的養老金,每月100多元。老人對我說,他的生活不好,如果他出生在城裡,像他這樣年紀的老人每個月都有退休工資。
老年人不僅需要物質保障,還需要關懷和精神上的通訊。特別是對「空巢」老人來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其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而許多子女忽視了對父母的精神安慰,關懷。由於子女長期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老人往往獨居,很少有情感交流,他們常年只靠電話聯繫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的疏遠和精神上的痛苦。老年人在情感上失去了依賴和寄託,不能享受過去家庭的幸福大家庭,他們的精神世界相對空虛,他們在心理上孤獨無助,容易造成內心的抑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有些老人在痛苦中,為了不拖累孩子,選擇自殺。一些在國外收入較好的孩子,往往會給父母經濟上的安慰,但實際上,這並不能真正給他們帶來內心的安慰。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精彩點評,我會鼓勵你,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精彩點評!密切關注作者,轉發評論和喜歡收集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