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貴為一朝太后,卻毒死親兒子,讓孫女當皇帝,最終被人沉河而亡

2021-01-12 騰訊網

在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卑微,只有男子才有資格當皇帝。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曾出現過不少女子直接掌權或是垂簾聽政的情況,比如說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孝莊太后等。可是,並非每一位女子都能擔當大任,北魏就曾出現過一位胡太后,她雖然貴為一朝太后,卻下令毒死了親兒子,讓孫女當皇帝,最終被人扔到河裡溺斃。

當時北魏盛行佛教,很多王孫貴族還會特意研習佛法。而胡太后出身高貴,家世極為顯赫,她從小就十分聰慧美麗,並且對佛理很感興趣,於是成年之後就寺廟中當上了一名尼姑。她的姑姑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大師,在佛法上頗有研究,經常被請到皇宮中講課,她就經常和姑姑一起入宮。但是當她入宮之後,皇帝卻被她的美色所吸引,直接將她納入了後宮之中。

北魏皇室一直非常忌憚外戚的勢力,因此皇宮中有「殺母立子」的規矩,這就導致妃嬪們都不敢生下皇子。但胡氏卻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她希望自己能生下皇子。入宮不久後,她果然生下了一名皇子,取名為元詡。為了不讓皇帝將自己賜死,她靠著自己的家世,提前說服了很多大臣來為自己求情,最終保全了自己。

後來,當皇帝病逝後,她的兒子就順利登基為帝。當時小皇帝年僅6歲,不能掌控大權,所以她就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剛剛掌權的時候,她還有心思處理國事。但是不久後,她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行事荒淫不堪,做下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壞事做多後,她又擔心自己遭到報復,下令修建很多寺廟來贖罪,結果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讓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胡太后早年間就一直守寡,所以她覺得深閨十分寂寞,經常找一些美男子到自己的寢宮,甚至還強迫自己的小叔子也加入其中。後來,當皇帝漸漸長大,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不滿,還想要奪回大權。結果,胡太后竟然偷偷派人將兒子毒死。皇帝早逝,沒能生下皇子,於是胡氏就謊稱孫女是男孩,竟然讓孫女當上皇帝。

結果,這件事很快就被拆穿了,胡氏只好將孫女廢位,改立一個3歲的孩子當皇帝。胡氏的所作所為讓很多人痛恨不已。不久後,叛軍攻入了皇宮,將胡氏和新皇帝都抓起來,扔到河中溺斃。縱觀胡氏的一生,她貴為太后,卻毒死親兒子,改立孫女當皇帝,最終被人沉河而亡,實在讓人唏噓。

參考資料:《魏書》、《北史》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同治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至於說因為此事導致慈禧與同治母子失和,讓慈禧對自己唯一的兒子下毒手,應該是不可信的,在後宮中「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都是相輔相成的,慈禧受鹹豐恩寵,這也與她生下鹹豐唯一存活的兒子有關,雖然她已經貴為皇太后,但如果在同治死後,一位強勢的皇帝上位,對慈禧絕對不是利好。
  • 皇帝去看望病重的太后,太后說了一句話,她兒子從此成「廢人」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臨終之際,召集親信王公大臣至御前,命人將立儲詔書從乾清官「正大光明」匾後取來,當眾拆看。只見盛在黃色匣內的御筆朱渝共有兩項內容,前一項是用滿漢兩體文字分別書寫的「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後一項只用漢文書寫「皇六子奕封為親王」。奕詝繼位、奕封王,這是道光帝對兩個愛子作出的安排。
  • 他不僅是皇帝的親侄子,還是太后的親外甥,卻當了三十四年傀儡!
    他不僅是皇帝的親侄子,還是太后的親外甥,卻當了三十四年傀儡!光緒帝叫做愛新覺羅.載湉,生於1871年,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緒帝四歲登基時,清朝已經處在晚期,正是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光緒帝即位後,本來是有兩位太后垂簾聽政,但是在光緒七年後,慈安太后病逝,這也造成了慈禧太后一人掌控朝政的局面。直至光緒帝18歲時,慈禧太后也依然掌握著朝廷大權。慈禧太后對付過兩位皇帝,一位是她的親兒子同治帝,另一位就是光緒帝。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關係比較相近,除了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皇侄這一身份以外,光緒帝還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
  • 皇帝賜她一密函,立她親兒子為太子,5年後打開密函成白紙1張
    他雖然在位時間長,但是他在位後期,疏於國事,更因為國本之爭讓明朝政局動蕩,最終使得明朝開始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雖然明神宗冊立自己的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其實他最厭惡自己這個兒子,而偏愛自己的三兒子朱常洵。
  • 她嫁3位皇帝,老爹被丈夫殺死,兒子被表哥摔死,她又被繼子砍死
    古代封建社會,大多數坐上皇后之位的,並非是皇帝的真愛,而是因為政治需求,作為政治犧牲品,這類皇后的命運也是很悽慘的,幾天要講的便是其中一位,先後嫁給3位皇帝,老爹被丈夫殺死,兒子被表哥摔死,繼子打算強佔她,她死活不肯,又被繼子砍死!
  •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
    24歲沒有子女,現在來看太尋常了,可是在清朝,尤其是在皇室家庭,大多數男子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在清朝之前的歷代皇帝裡,也只有鹹豐帝的父親道光帝直到24歲依然沒有孩子,鹹豐帝的大哥奕緯出生時道光帝已經26歲了。(鹹豐五年五月初九)詣壽康宮問皇貴太妃安。奉皇貴太妃幸永和宮。諭內閣:麗嬪著晉封為麗妃。
  • 她是李未央的原型,本是一名宮女因被皇帝看中,成為一朝太后
    比如一代女皇武則天,晚清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等等,而今天也要為大家介紹這麼一位傳奇女子。這位女子就是北魏的馮太后,前幾年的熱播劇《錦繡未央》中的女主角李未央就是以馮太后的原型來寫的,馮太后的父輩本來是貴族,但是之後家道中落,到了她這一代就淪為了奴婢。當時馮太后是皇宮之中的一名低賤的宮女,後來在文成帝登基後,由於相貌出眾被文成帝看中了。
  • 寵妃年齡比皇帝大一倍,皇帝反而十分寵她,手段可見一斑
    憲宗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雖然還不滿十六歲,他的父親明英宗便開始為他選妃。宦官奉旨,共採選來十二位有姿有色的美人,英宗又從這十二人中選出王氏、吳氏、柏氏三人為妃。英宗病死於文華殿後,由錢太后及周太后兩宮太后支持,認為吳氏體態端麗,為人也好,便冊立她為皇后。萬貴妃是青州諸城人,小名貞兒,父親曾為本縣掾吏,因犯罪而去成邊,這時萬貞兒只有四歲,而被收入宮廷為奴婢。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
  • 向太后因一己私念,偏要立趙佶當皇帝,結果斷送了北宋的江山
    章惇是朝裡的大臣,他提出讓宋哲宗的親弟弟,也就是朱太妃的另一個兒子簡王來當皇帝,而向太后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不是她對簡王有什麼意見,而是簡王也是朱太妃生的,如果她的兩個兒子都先後當上皇帝了,那她向太后的地位擺在哪裡了?所以向太后對章惇很有意見。
  • 薄太后的命格改變了丈夫的一生,性格改變了兒子的人生
    劉邦的寵妃管夫人和趙子兒年輕時和薄姬關係很好,三人更是約定「先貴無相忘」,但這個約定和陳勝的「苟富貴,勿相忘」一樣不靠譜。兩位夫人不僅沒幫她,還在劉邦面前閒聊時嘲笑這個約定。劉邦好奇之下詢問事情的緣由,當即覺得薄姬很可憐,便當晚招幸了她。她在睡前告訴劉邦,自己夢見「蒼龍據吾腹」,而劉邦直接來了句,「此貴徵也,吾為汝遂成之」。薄姬就這麼懷上了漢文帝劉恆。
  • 《甄嬛傳》一場選秀看破太后真面目:她最在意的始終不是兒子
    文/祝拾七《甄嬛傳》中太后與皇帝,明面上母慈子孝。實際上經常因為各自的利益,暗中較勁。皇帝在養心殿忙政務,太后帶了消暑的膳食來探望。皇帝貴為天子,也跪地行禮。上演了母親記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的溫情場景。太后不可能無緣無故來,此行的目的是勸登基不久的皇帝選秀。古人說話擅長拐彎抹角,太后先是問起皇帝,最近有沒有去查看三阿哥功課,這是鋪墊。接著順理成章勸說,皇家最重要的就是綿延子嗣。
  • 人文課堂 |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太后當政的時代,一般來說,要麼是朝綱不振,大權旁落,要麼是驕奢淫逸,政失修明。不過,這一「規律」在宋代失去了作用。宋朝自真宗之後的六十年間,先後有真宗的皇后劉氏、仁宗的皇后曹氏以及哲宗的祖母高氏垂簾聽政。這三位太后,都能知人善任,勤於政事,因此被後世所稱道,其中宣仁太后高氏更是有「女中堯舜」之稱。宣仁太后是個穩健保守的老人。
  • 呂太后為何不顧人倫,讓自己的親兒子娶親外甥,易中天如此解釋
    呂太后是封建歷史上,最出名的女人之一,她的前半生也是非常艱辛的,她和丈夫劉邦一共有一兒一女,女兒先出生的,在女兒大概只有兩三歲的時候,她的兒子也出生了,那個時候劉邦是不在家的。劉邦正忙著自己的事業呢,所以呂雉就一個人在家,帶著孩子還要照顧公公婆婆,作為一個女人,又沒有什麼掙錢的工作,她一定是相當艱難的,這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公主長大之後,劉邦就讓她嫁給了張敖。這個張敖的父親叫做張耳,曾經跟著陳勝吳廣起義來著,後來失敗他就跟上了劉邦,他死了之後,劉邦就為他封了一個景王,張敖自然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還迎娶了皇帝的女兒,走向了人生巔峰。
  • 甄嬛傳:難怪宜修對太后恨之入骨,你看太后當年對她做了啥?
    導語:宜修是太后的親侄女,而且還是太后讓皇帝娶宜修,應該是宜修的引路人,為何宜修還對太后恨之入骨。我們從下面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是奪愛之恨。一開始是宜修嫁給還是王爺的雍正,新婚燕爾得很快就有孩子了。當時皇帝滿心滿眼的都是宜修,宜修對這個丈夫也非常滿意,情深意切的倆人真是羨煞旁人。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錦繡未央》李未央原型是北魏輔佐三朝皇帝的馮太后?
    我們說到的錦繡未央中,李未央的人物原型,其實是北魏第五代皇帝拓拔濬的夫人李氏,在故事的最後,他們育有一子,即後來的孝文帝之父獻文帝拓拔弘。錦繡未央李未央後來文成帝拓拔濬年僅26歲就英年早逝,其子在皇后馮氏的輔佐下登位,但後來馮太后將拓拔弘毒死,立其子拓拔宏為帝。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原來背後有兩個原因
    漢朝建立之後,就開始有了呂后專權亂政,早在劉邦時代,呂后就以皇后身份插手政事,她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殺死了兵仙韓信,另一件就是害死了梁王彭越,劉邦去世後,儘管有呂雉兒子漢惠帝劉盈在位,但呂雉還是通過自己的權勢剝奪了漢惠帝的親政權,漢惠帝反而成為呂雉的傀儡,當時的政令皆出自於呂后。
  • 《鳳囚凰》馮太后給孫子起名拓跋宏,原來小皇帝和孫子都是棋子
    《鳳囚凰》最大的人生贏家就是馮太后了,利用小皇帝拓跋弘的手鬥敗了康王,還逼的容止放下一切遠離朝廷,最後是黃雀在後的算計了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兒子拓跋弘,奪了他的皇位,逼迫 退位成了太上皇,立了剛剛出生的孩子為新皇帝。
  • 遇事沒有主見,很可能會被最親的人送進火坑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最重要的素質就是「遇事要有主見」,如果沒有主見,甚至可能會被最親的人送進火坑。東漢末年的何太后、郭汜和呂布就是這樣的。何太后何太后何太后本來是靈帝的皇后,靈帝駕崩後,何皇后就變成了何太后,母以子貴,何太后的兒子被立為少帝,何太后就掌握了朝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