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高考延遲,好比跑3000米,在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突然要增加100米,體力充沛、心態平和、耐力強、緊跟老師思路的同學更容易脫穎而出……」4月12日,分別來自全國三所頂級名校——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長沙市長郡中學和西安市鐵一中學的語數外金牌老師,以及兩名南京大學人氣學霸,與大家「雲上相聚」,聊聊備戰高考「黃金90天」,到底應該怎麼做,提分才能最快最有效。
本場訪談是「愛上南大 伴你高飛」系列直播的第二場,主題為「節奏怎麼變」,由ZAKER、新華社現場雲、微博、B站、ZOOM等多平臺同步直播。「老師學長們都好親切!」「講得非常清楚,啟發很大!」「老師們真牛,像心理老師,很懂孩子!」……短短一小時的直播,網友們反應熱烈,留言近500條。
「加時賽」如何調整複習節奏?語數外金牌老師支招本期訪談分別從「接受變化」「合理規劃」「調整心態」三個角度進行剖析,乾貨滿滿,不少考生留言表示,「真不愧是一線老師,很多建議都很接地氣、很有用,愛了愛了!」
直播中,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張志強提出,「今年備考要注意,首先應該把更多時間用於夯實基礎,弄懂原理,避免把多出來的30天都耗在重複刷題上,才能突破瓶頸。其次,要張弛有度,不要一根弦總是繃著。可以每天抽時間鍛鍊一下身體,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提到如何準備今年的高考作文,張志強老師表示,這場疫情引發大家對很多問題的思考,例如信息、人性、科技、生態、生命、制度、責任、道德、愛國、合作等等,這些話題都應該引起關注。關於作文素材的積累,他有三點建議:舉例適度陌生化,自然展示素養;分專題整理,精細化加工;多背多用,隨時提取。
「調整閱讀習慣,解答前一定要給你的閱讀留時間。」長沙市長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王小偉提出,為什麼數學學科要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根據他多年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失分的很多情況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由於審題不仔細,閱讀習慣差,導致對題目的誤判。「學生們還要強化運算能力訓練,高考對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一直要求高。另外,學習數學,需夯實通性通法,避免一味追求特法巧法,不鑽偏難怪題。」
很多考生透露,英語最大的障礙就是完型填空,「有時連錯一片,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對此,西安市鐵一中學理科菁英班班主任、英語老師張馨建議,考生們不能畏懼完型填空,要走出做英語題的舒適圈。「完型填空就是文字版的密室逃脫,考的就是誰閱讀時火眼金睛,能發現各種線索。如果錯了一片,那說明在某個情節裡,你已經走歪了,並且利用自己強大的想像力把接下來的情節補上了。針對這種情況,記得不確定的選項不能填死,應該題號畫圈,讀第二遍時再到這裡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互動熱烈,人氣學霸回答網友問題△直播嘉賓「雲上相聚」
「考前焦慮怎麼辦」「英語作文怎麼準備」「數學到底要不要刷題」……直播的後半段,嘉賓與網友們在線互動答疑,即興發揮,內容「硬核」,十分精彩。
針對網友提問「如何提高答題速度」,訪談嘉賓、南大匡亞明學院2017級本科生季雨豪同學表示,作為一名理科生,以數學為例,首先就是熟能生巧,要做到一看到題目就知道考察什麼知識點。「考試時要對照整張試卷,有個整體時間把控。比如江蘇高考數學試卷160分,14道填空題,我習慣在40分鐘內完成。大題目的前4題,大概30分鐘的時間做完,剩下的時間可以專攻最後兩道大題目,也可以檢查前面基礎部分,保證正確率。」
訪談嘉賓、南大社會學院2018級本科生李昊銳高中畢業於錫林浩特六中,當年高考總分位列全省前50。有網友提問「政治怎麼備考」,他笑答,因為自己當年是文綜考生,還可以與大家聊聊歷史、地理怎麼備考,回答的問題就相當於「買一送二」了。「政治肯定是離不開背書的,尤其是書上大字部分,背會了就可以,同時還要積累一些時政方面的素材。」李昊銳表示,關於歷史學科,他一直告訴學弟學妹們,千萬不要忽略書本中小字部分,很可能就是試卷的原文材料。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冊要經常翻,與做題相結合,慢慢拓展知識點,地理會學得更好。
緊張焦慮心情怎麼緩解?張志強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準備一個計劃本,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記錄下自己主動做了哪些事情,每天根據完成情況,寫一兩句肯定、鼓勵自己的話,這樣學習會越來越帶勁!
「大家考試前心裡千萬不能虛。」美女老師張馨補充說,平時扎紮實實複習,把高考當成一次平常的考試,考試前也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等到發試卷和答題卡的時候,想一想複習到的重點內容,讓大腦CPU預熱起來。
很多網友糾結,「數學到底要不要花時間解決一些難題」。對此,王小偉老師坦言,刷難題不是捷徑,而是要刷出高考的方向。「如果說你有120分,我們想讓你的成績上130分乃至於145分以上的話,確實會有針對性的難題訓練,但要與老師溝通,因為刷題方向性不對,會導致你浪費大量寶貴時間。」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