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二彈《北京大學學霸分享翻譯碩士日語備考經驗》,恭喜小姐姐成功考入北京大學。
圖片:北大未名湖畔的貓
本篇供稿人:糰子
本篇依然是順利考入北京大學的初心聯盟學員糰子同學傾心所寫。感謝糰子對初心聯盟的有獎考研徵集令的支持。本篇以時間、科目、生活為中心展開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同時,希望還在猶豫的同學們抓住轉瞬即逝的時光與機會,儘早加入初心聯盟大家庭,共同度過充實的考研時光。
初心聯盟日語專業考研通用打卡課程
日語專業考研專項課(針對具體院校)
目錄
⊙備考時間安排
⊙備考科目攻略
⊙我的考研生活
備考時間安排
◆◆ ◆
3月-5月
在這期間,我幫其他學院的一位同學補習n2語法。為了好好備課,買了《新完全掌握n2語法》,把每章語法都整理一遍,讀幾遍例句並把這個語法關鍵的信息列成1、2、3來進行講解。然後會想怎麼講比較好理解..比如~かねる,難以..,是客觀條件不允許的「難以」這樣。要辨析的語法,上雅虎找辨析,然後概括起來,列出要點。另外也看了《初級日本語語法知識總結20課》的助詞部分和《綜合日語》1、2冊,總結了一些は、が、に、で等助詞,作為語法的補充一起講解。整理關鍵要點、找資料辨析、講解的過程,讓我對n2語法有了較深的理解。大一大二的時候,受到學霸室友的影響,對《綜合日語》的學習比較認真,每課語法都看過好幾遍。當時期末考試還是有自信的,看到語法條目能想起在哪課,接續,例句這樣。所以看《新完全掌握n2語法》的時候,感覺很上手。後來考3級筆譯證書的時候,綜合的語法部分考了84分。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這麼一個說法,學習時,理解是需要過程的。覺得很難理解的知識,在多看幾遍的時候,那個知識點就會慢慢在潛意識裡進行理解,而且即使是熟悉的知識,也會在多看幾遍的過程中得到更深的理解。所以,也許是大一大二打下了基礎,大三上學期又再看語法,所以體驗到小小的升華吧。
◆◆ ◆
7月-8月
在這期間,集中地看語法:
①《新完全掌握n2》又看了一遍。
(1、一天看兩課,第二天複習一下前一天的內容,再開始新的兩課。2、專門整理了一下接續名詞的是哪些語法,接續動詞的是哪些語法等。)
②《新完全掌握n1》一遍。
③《藍寶書n2》《藍寶書n1》
(1、看目錄,標出不會的語法,只看不會的語法。2、n2的書,另外比較認真地看了敬語部分,順便確定了論文題目)
④《四級考試10年真題》語法部分
⑤複習了一遍《綜合日語》第一冊語法
◆◆ ◆
9月之後
刷題+查漏補缺
①《綜合日語》第二冊語法
②《八級考試10年真題》語法部分
③《日語筆譯全真模擬試題及解析》2級3級選擇題部分
④N1歷年試卷(百度網盤搜1990-2014的N1試卷,列印出來。據說閱讀會從老N1出題,所以專門做閱讀和語法部分。不過因為這個時候開始主要複習百科和政治,所以語法先放下了,1990-2014的試卷也沒有全部做完,到考前大概做了10套。感覺1990-2000全做完一定會碰到真題,我碰到一道真題。閱讀錯了的題目會糾結很久,看好幾遍文章,可能也因為這樣,考場見到新文章,覺得不確定的問題,最後檢查時多看幾遍後就突然十分確定了。)
⑤《新日本語能力考試N1語法詳解》學校N1輔導課上用的書,類目全,看目錄標記不會的,只看不會和不熟的語法。
另外,古語我沒怎麼看,覺得無從下手,我是迴避的...(捂臉)。目標主要是保證基礎和閱讀不犯低級錯誤和多拿分。
語法複習最大的感受是:
1、多看幾遍就開竅了
2、看不同類型的語法書解釋有助於加深理解
3、N2語法對口語很有幫助
備考科目攻略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詞條
《名詞解釋考點狂背》
1、整理了歷年的詞條,發現中國文化類的詞特別多,從中國文化這裡背起了。原來是理科生,我對歷史簡直是一片空白,囧。於是自己畫了些的關係圖:
2、整理了歷年真題:
3、按主題整理了一些詞條:
另外還有收集一些地理、國際組織這樣的詞條。其他詞條的話就讀過幾遍,有時間就瞄幾眼這樣。
應用文
《應用文寫作》(復旦大學出版社)
看了真題,題目幾乎都在「日常應用文」裡面。強烈建議把這裡面的格式都記下來~~因為我只背誦+默寫曾出過的題目的相應應用文,其他就瞄了一眼,看了看範文。這次出的是應聘書,囧...
大作文
1、在優酷找了些高考作文的視頻,後來發現一個講的非常好的課:馬昕語文高考作文(這個關鍵詞應該能找到,這位老師好像是北大中文系的)大概有10個左右1h的視頻,用1.5倍速看完的。重拾了對寫作文的感覺和知識。
2、在喜馬拉雅聽一些音頻:曉雲商業時評、元生評論、聞說天下、五年高考滿分作文、作文素材天天讀。記得聞說天下裡面有一篇是講創新的作文,考試的時候遇到共享經濟的話題,立刻聯想到那篇作文,於是我寫的是共享經濟也是網際網路與金融的創新,然後寫寫創新的重要性。
3、我不太關注時事,看書也只看三毛..但是喜馬拉雅聽多了,知道的多了,也覺得自己開始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有所思考。平常看書少的寶寶(比如我),可以試試有空聽廣播~
政治
有驚無險的66分,完全不上手,理科生之痛!!!
1、《精講精練》是暑假開始看的,從第一章開始看,很認真地看,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因為看不懂。還是硬著頭皮看哲學的部分,反正感覺是,看幾天都看不完一章...十分煎熬。後來在喜馬拉雅發現了王一珉老師的上課音頻,覺得很有趣,聽了幾遍,慢慢覺得對哲學似懂非懂,開始對矛盾啥的有點概念了。
2、後來9-11月在同學的推薦下看了腿姐陸寓豐老師的課,因為後來才看的,沒有緊跟老師的步伐,只看視頻+講義+風中勁草,沒看教材。充分感覺到上課=開掛..原來不懂的概念,在老師的講解下,就懂了!看完課然後做了一遍1000題。
3、11月努力多看《風中勁草》和刷一遍《1000題》,《風中勁草》史綱部分看了兩遍,毛概部分看了一遍(腿姐說可以不看的章節都沒看),思修迅速瀏覽了《精講精練》思修部分前八課,哲學主要看腿姐的講義。另外開始死記硬背腿姐的分析題材料。還聽了好幾遍腿姐的分析題語音陪練。
4、12月,我是凌亂的。因為腦子裡的知識點還是一團漿糊。《風中勁草》忘得極快...特別是毛概部分,細節都是混亂的。分析題材料只背完哲學和毛概的一半。
考前幾周會有模擬題套題講解,看了四套模擬題的講解視頻。刷肖八肖四(有些試卷刷了2遍,有些試卷一遍),選擇題成績時高時低,低會低到21分,好的時候會40+分(基礎不牢固的標誌)。
5、考試前10天,每天背肖四的答案+複習肖四肖八的選擇題。考試前一天晚上,瞄了一眼肖四的分析題問題,還是想不起具體答案,於是背肖四的答案背到兩點多。打車去考場的路上也在背答案。
6、感想:也許我違背了只跟一位老師、《1000題》刷3遍+的規律吧,所以備考過程比較凌亂。
另外:
練字!北大的答題紙比較薄,和政治那種挺括的紙不一樣,感覺更像字典的那種紙。所以可以買點那種草稿紙來寫寫,儘量讓自己的卷面保持整潔。
我的考研生活
考研的時候,前期和小夥伴每天約圖書館,做各種規劃,一起考翻譯證,漸漸養成了有時間就去圖書館的習慣。後來九月份,開始自己去圖書館,早上7點醒來,8點半到圖書館,喝咖啡,開始學習。9:40左右回寢室,然後看看這個看看那個,12點左右睡覺。中午吃飯的時候,打包幾個包子和酸奶當晚飯,在圖書館的陽臺吃。Kindle裡下了村上春樹的ノルウェーの森,偶爾傍晚吃完包子,念幾段裡面的文字錄在手機裡。困了趴著睡20min就能復活。心情很不好,或者急躁的時候,通常睡一覺就好了。有時候沒了動力,就翻翻經驗貼給自己打雞血。深深體會到重複、複習的重要性,高中之前看書,會了就不怎麼複習,現在讓自己養成多看幾遍的好習慣。現在想起來,2017年真是充實又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