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又為暗物質吵了起來,暗物質啊,你可知多少科學家為你爭吵
自從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後,科學家們就對其進行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也開始證明: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面的神秘物質,或許真的存在。暗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證據之一,就是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星系質量和星繫結構的不一致。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第5種基本力,難道物理課本要被改寫?
而最近匈牙利的一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名字叫做x17,這種例子或許可以解開宇宙當中的另外一個奧秘,在宇宙當中增加一種新的基本力,被稱為第5種基本力,它或許可以解開暗物質和宇宙之間的神秘聯繫。最初他並非是想找到宇宙當中的第5種力,而是在研究可見宇宙和不可見宇宙之間的聯繫,在這個過程中無意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種這個粒子被命名為x17,這種未知粒子或許是找到宇宙中第5種力的最重要的線索。據說這種粒子可以將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世界上暗物質聯繫在一起,對於我們來說愛物質世界是非常強大的。
-
科學家稱發現第五種自然力量 或解開宇宙之謎
科學家們早就認識到有四種"基本力量"支配著自然。我們宇宙的物質被這些力吸引到一起,或者被這些力推開。四種力中包括引力和電磁力,這些力能產生重要的遠距離相互作用,其影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觀察到。還有兩種力被稱為強核力和弱核力,它們在微小的亞原子距離上產生力並支配核物理。
-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支配自然界的第五種力量
英媒稱,人們早就認識到有四種「基本力量」支配著大自然,而科學家們如今可能已經發現了自然界的第五種力量。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宇宙中的物質都是被這些力量拉到一起或者推開的。四種「基本力量」中包括引力和電磁力,它們能產生重要的遠距離相互作用,其影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看到。還有兩種力量被稱為強核力和弱核力,它們在微小的亞原子距離上產生力並支配著核物理。
-
自然界第五種力量是什麼?人類掌握它,能否揭開宇宙暗物質之謎?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相信自然界中還存在第五種作用力,而這種作用力正是可以幫助我們揭開暗物質謎團的鑰匙。要知道,暗物質約佔我們宇宙總質量的85%。那麼科學家是否已經發現了這種新的自然基本力呢?這些最新的發現是建立在2016年發表的一項科學研究基礎上的,該研究暗示存在第五種力量。在這項研究中,匈牙利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們尋找了「暗光子」,他們認為暗光子會攜帶暗物質。
-
科學家發現恆星形成時會把星系中的暗物質「吹走」
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種被稱為「暗物質加熱」的難以捉摸的效應的證據,這一突破可能為研究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物質的性質提供新的線索。「同樣,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但從未直接觀察過它。」這種物質被認為是引力的「粘合劑」,將星系粘在一起。計算表明,如果沒有大量的暗物質將許多星系聚集在一起,它們將被撕裂而不是旋轉。在可觀測的宇宙中,只有5%是由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等已知物質構成的。這一新發現有助於進一步約束暗物質模型,表明在給定星系中物質的密度與恆星的形成有關。
-
手機和鞋子上存在數千種細菌!其中有些對科學家來說像暗物質一樣神秘
其中有些對科學家來說像暗物質一樣神秘 Winnie Lee • 2020-06-14 15:13:17 來源:前瞻網
-
因為人類對宇宙的無知,才有了暗物質的假設!
暗物質是目前理論上預言的一種不發光的神秘物質,目前人類只能通過暗物質的引力作用來間接推測暗物質的存在,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感到困惑,這也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謎團之一。
-
暗物質就在我們身邊,是可見質量4倍,只有引力效應,科學難解釋
人類對其他星系觀測結果,絕大多數星系的旋轉速度,遠遠超過可見物質引力對星系的維持能力。如果沒有其他額外的引力,幾乎所有的星系都會解體。》對提供這種額外引力的神秘質量,科學家們起了一個名字:暗物質。根據計算,銀河系中的暗物質佔到整個星系質量的85%。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可能對於古人們來說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本以為發現得越多就會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可是結果總是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就有更多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
-
自然界是否存在第5種基本作用力?「暗光子」能竊取光的能量嗎?
這四種基本作用力分別是:作用距離極短的強核力,它使原子核成為一個整體;蒙著神秘色彩而且十分微弱的弱核力,它掌控著放射性同位素衰變,並能對被稱為中微子的亞原子粒子產生作用;生活中常見的電磁力;還有一種是引力,它在4種已知力中是最弱的,卻又是產生的影響最為普遍的。與「常規物質」相對的是暗物質。假如世界中存在第5種基本作用力,或許與暗物質有關。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科學家尋找暗物質失敗,卻在礦井中發現黃金
但並非每一種職業都能夠讓人贏取巨大金錢的機會,因為有些職業的發展主要是推動人類科技、文化的發展,例如科學家。在一般人看來,當上了科學家就意味著做好準備為人類科學發展作出貢獻,物質財富是次要的。然而並非所有的科學家在其一生中都能夠提出重大的發現和理論,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最終是以中產階級的身份結束自己的一生。
-
物理學:圓環形磁鐵「卡布奇諾潛水艇」可以捕捉暗物質嗎?
CAPP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使用圓環形磁鐵的可能性,技術上稱為環形磁鐵,並稱這種裝置為CAPPuccino潛艇。雖然聽起來很難相信,但我們用肉眼或顯微鏡和望遠鏡看到的一切只佔已知宇宙的4%。其餘包括暗能量(69%)和暗物質(27%)。雖然暗物質似乎比宇宙中的可見物質更多,但我們仍然無法直接探測到它。
-
暗物質是什麼?現代物理學的烏雲,愛因斯坦也只猜對了一半
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牢牢統治物理學兩百多年,直到19世紀的最後一天,西方著名科學家湯姆生發表新世紀致辭時,居然說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建成了,以後的物理學家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大廈上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但是他最後還是很務實的承認,物理學的上空還有兩大烏雲,簡單來說,一個是光速問題,另一個是黑體輻射。這兩朵烏雲也直接催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從此物理學又是新的一片天地。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其中一些,比如光子和Z玻色子的對應粒子,擁有類似暗物質的性質。暗物質或許是這些超對稱粒子的混合物,而最容易觀測的就是中性微子。發現中性微子將能解決兩個重大的物理難題:可以告訴我們暗物質的組成,以及證明超對稱的存在。但同時也留下另一個難題:為什麼其他的超對稱粒子沒有出現呢?
-
科學家們發現了周圍沒有暗物質結構的星系?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是因為這個小星系周圍的暗物質很少,或者壓根沒有暗物質。在之後,同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它的孿生結構,一個類似的無暗物質星系,命名為NGC1052-DF4。以下簡稱DF2和DF4。這兩個星系顛覆了星系演化的想法,我們可以把暗物質理解為一個模子,普通物質落入其中形成星系。但是,如果一個星系缺少暗物質,那麼它又如何形成呢?它又是如何聚集起來的呢?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本僧掐指一算,宇宙中可見物質佔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68.3%, 話說到這份上,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假設你隨手指著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說「那恆星有五顆行星十顆衛星」,蒙中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麼天文學家用最尖端科技,要蒙中這個數字的概率也就百分之一。
-
「悟空」衛星發現電子宇宙射線異常波動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但這一疑似暗物質的蹤跡,是近年來科學家離暗物質最近的一次重大發現,也將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口。天文觀測表明,宇宙中的暗物質比人類目前熟悉的普通物質(也就是標準粒子物理模型能解釋的物質)要多5倍,其物理本質是目前國際上粒子物理和天體物理領域的最重大問題之一。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線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並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地球疑似被包圍,大量「暗物質毛」圍繞在周邊,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說起宇宙的組成,很多人都會知道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物質其實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正物質,一種是暗物質,顧名思義,我們就能知道,這兩種物質代表的是什麼?正物質,其代表了宇宙中一切我們所能看到的,而暗物質則是一切宇宙中我們無法看到的,但是又真實存在的。
-
丁肇中:人工智慧不可能發現相對論,不可能發現量子力學,也不可能發現暗物質
J粒子的發現改變了人類對物質基本結構的認識,證明宇宙中有新的物質存在,它們是由新的夸克組成的。現在大家知道,至少有6種夸克存在。《財經》:就是因為發現J粒子,你獲得了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只有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