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學校氣質
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校長 易永倫
或許是受社會飛速發展的影響,教育被不斷裹挾進「選名校,擇名師」的狂潮,不熟悉教育和熟悉教育的人都捲入到了焦慮、掙扎的狀態中,家長拼命擇校,學校被迫應對,誰來回答教育要堅持什麼,怎樣回歸教育本真的模樣。
教育是什麼?美國的杜威說「教育是生活」,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我國兩千多年前就論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顯然,教育是一項尊重生命規律與人的發展規律的事業,它不是必須具有多少高樓,有多少可以炫耀的設施那麼簡單,卻必須具有自己的文化內涵,讓師生們和諧地、詩意地生活與成長。這正如並不華麗的伊頓公學走出的全是名揚全球的精英,他們依靠傳統的堅持和豐富的課程培養出來的超凡脫俗的高雅氣質,展示了伊頓公學作為世界頂尖學府的獨特魅力。好學校是必須具有自己獨特氣質的。
氣質,本是形容人的身心素質或風度模樣。用於學校,更突出強調她的品性風格,獨有魅力與風範。因此一所好學校,她應該是學生喜歡的成長樂園,有「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柔淳善;應該是教師的精神家園,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淡定從容;還應該是家長的心願花園,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悅納寬厚。這些瀰漫在校園中的氣質,對師生和家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價值導向作用,塑造著他們特有的精神氣質,呼喚著他們濃鬱的愛校情結。
一
「吹面不寒楊柳風」
一個有溫度的學校,她不一定很華麗,但一定很溫暖,散發著濃鬱的母愛氣息。
她接納孩子的懵懂無知,原諒孩子的過失錯誤,傾聽孩子的成長聲音。孩子會因為她的溫柔而喜歡、眷戀、嚮往,甚至成為他們最美好的人生回憶和畢生的精神歸宿,多少聖賢哲人、專家學者在談到先生談到母校的時候,誰不是切切深情,滿懷感恩?
曾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因家庭原因,12歲的少年經常深夜在校外的街道上遊逛,周六在學校門衛老師那裡混飯吃,甚至有深夜被老師發現睡在了學校舊桌椅堆裡,為了躲避老師的管理,他瘦小的身子骨竟多次藏進學校圖書館的柜子裡,實驗室的角落裡……這個可氣又可憐的孩子給教育出了很多個難題:孩子太頑劣,家長難溝通,說好了又犯,工作不細緻,孩子就是個流浪少年。如果學校不教育,包括對家長進行監督,孩子將如何過完他的學校生活,未來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於是學校特別成立教育小分隊,經過艱苦的工作,家長工作通了,孩子也天天正常回家。不僅如此,為了找回孩子的學習狀態,教育小分隊還特別找到美術老師單獨教孩子畫畫,結果卻讓大家欣喜地發現了孩子不凡的美術天賦,並以此為契機敲開了孩子那顆任性孤獨的心門。
怎麼去教育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需要有耐心,需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雙慧眼,也需要有走入孩子的過去走進孩子內心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甚至去感化家長讓家長和老師站在一起。而擁有這些本領的根本是擁有愛和愛的能力。只有愛能洞穿麻木直抵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並喚起另一份同樣的愛!這是本能是初心,是人性最美好所在!
一個學校,應該有這樣一種愛的力量,愛的溫暖,不僅對那些陽光上進的孩子報以激勵,也要對怯懦膽小的孩子報以賞識,更要對那些頑劣無知的孩子報以呵護,在點滴的教育實踐中,以春風化雨般的溫暖照拂孩子的身心。只有這樣,孩子在她的懷抱裡才能自由舒展,茁壯成長,學校才能成為他們成長的真正樂園。
二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有內涵的學校,她不一定很鮮豔,但一定淡定從容,充滿了書生氣息。
她擁有一群才華橫溢個性鮮明的老師,她讓老師們一面深耕課堂,洋洋灑灑縱橫恣肆,盡情展示高水準的專業風採;一面精於生活,輕輕鬆鬆悠閒自得,隨時分享最精彩的課餘時光。
她創造豐富的課程體系、精彩的社團活動、健康的人文環境,讓嚴謹規範又活潑多姿的教育呈現百花齊放的美好姿態,讓師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綻放和諧陽光的生命張力。
她喜歡讓研究成為教育的主陣地,讓課堂成為師生的能量場,讓閱讀成為修為的好習慣,讓運動成為身心的健康卡,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腹有詩書」的氣韻裡淡定從容,洗盡鉛華。
因此學校會為孩子們舉行「藝術節」、「體育節」、「成長節」以及各種師生的社團活動,與課堂教育共同組成學校教育的完整體系,凝聚起學校的校風、學風和作風,更承載一種無法量化、無法取代的精神氣質。
老師們那些深度的研究實踐,那些豐富的社團生活,不僅展示著師者風姿,也濡染著學校氣質。「悅讀薈」讓一群愛上讀書的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因為靜心讀書而多了一點淡然,一種書卷氣,一份飽讀詩書內心充實帶來的篤定和從容,這是最美的姿態,最雅的氣質,是生命裡最美的風景。還有那些諸如「中美協會」、「合唱團」、「美術社」、「舞蹈團」等等向美而生的團體,在校園閒暇的時光裡,或翩翩起舞,身心自如;或畫筆在手,美由心生;或吟詩作賦,琴曲和鳴,還有鼓動生命運動的活力,點燃文藝創作的激情,無不讓老師們內心變得平和與豐盈。就像輕輕走過的歲月,不染風塵,反而療愈了快節奏生活裡的委屈與疲憊,活出了被生活溫柔以待的幸福和詩意。
有人說,教師是學校最好的名片:教師是思想者,他的學生才能獨立思考;教師情感健全,他的學生才能懂得善良和愛;教師心懷理想,他的學生才能內心澄明,精神愉悅。一個可以安放身心的地方一定是一個人的精神故土,好學校就是教師的精神家園。
三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一個有高度的學校,她不一定很高調,但一定敦厚包容,充滿了慈悲情懷。
她有遇到各種挑剔而心力交瘁無所適從的時候,有面對質疑百口莫辯與說不能的時候,有面對求助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有眼見錯誤無力改變而痛心疾首的時候。只是她因為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所以她選擇沉靜下來與困難說「不」,與矛盾言和,讓自己成為師生的擔當榜樣,成為家長的希望寄託。
所以,當某一天,一群家長因為對老師的誤解,集體到學校進行激烈訴求,言辭尖銳咄咄逼人的時候,她總是親切響應,耐心傾聽,真誠對話,最後握手言歡,共話未來。
當無數次,一個因過分擔心孩子的學習和健康而有點變得神經質的媽媽來到學校,帶著求助小心翼翼地走進班主任辦公室、德育處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她總是獻出一次次熱情的擁抱,既安撫心理創傷,又傳授教育方法,更鼓勵生命勇氣,讓家長一遍遍含淚地說:「感恩選擇了你,不愧是心中的天堂。」
當一批批新生開學,她不忘教學生揮手致意:「爸爸媽媽請放心,我會長大!」當一批批學生畢業,她提醒學生用擁抱感恩:「爸爸媽媽感謝你,我長大了。」每一次滿滿儀式感的活動都是一次對家長的告慰:學校是最讓人放心的地方。
學校不高高在上,家長才自由開放;學校樂觀豁達,家長才包容嚮往;學校寬厚仁慈,家長才感恩向上。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擁有慈悲,就擁有了喚醒的力量,有了喚醒,學校就成了家長的心願花園。
學校是理想孕育的場所,那溫柔寧靜的、氣宇軒昂的、從容慈悲的氣質,如血液流淌於學校的機體,散發著學校永恆的魅力,這些氣質更會滲入師生的生命,影響師生的一生。不管時光如何流逝,學校如何變遷,師生如何更替,唯有學校的精神氣質永存。
是的,學校是該有她的氣質的,因為她從事的是天底下最神聖的職業!
青羊教育公眾號將推出「青羊校長說」專題欄目,如有意願投稿的校長,請將文字材料及相關圖片打包發送至郵箱4070639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