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的風風雨雨,深圳在機遇和挑戰中不斷創造奇蹟。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現在的國際大都市。40年,記載了一代代深教人與學子們頑強拼搏、攜手向夢想前進的奮鬥故事。此時,我們把教育坐標定位在深圳中心區北文化高地:梅山中學是福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公辦初中學校,建校20年來,該校始終堅持自身辦學特色,努力打造書香校園、國學校園,先後獲得深圳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文學教育先進單位、2017年度廣東省「書香校園」、2019年「年度閱讀典範學校」等多項殊榮……
書香四溢 校園人文崇高
走進梅山中學,校門口的「敬字石」提醒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鏡子上莊子的「用心若鏡」、老子的「不自見,自明」等名人哲言提醒師生查身正行,「詩經植物園」、「對聯長廊」等讓師生在休憩時受到「中式校園文化」的薰陶,校園裡到處都瀰漫著濃厚的書香國學氛圍。
梅山中學一直堅持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讀書活動,以實際行動為孩子們採集更多經典閱讀範本,培養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不斷探索更多元化的閱讀方式。
「學校的圖書館是我們學生閱讀的寶地,館藏圖書豐富,課餘時間我們都會去『充充電』。」梅山中學學生說道。近年來,梅山中學不斷完善圖書館等硬體設施建設,致力打造書香型校園。據了解,目前學校圖書館館內藏書6萬餘冊,訂閱報刊雜誌達100多種。其中,圖書館共有3個閱覽室,座位200多個,能同時滿足眾多師生的閱讀需求。據數據統計,2019年全校閱讀課共有150節次,閱讀人數達6000人次,全年借書人數1150人。
在此良好閱讀氛圍影響下,梅山中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佳才:「深圳市作文英雄」卓霖;「深圳市十佳文學少年」李欣陶、張薇、歐陽靖禕、歐子裔、梁毅鵬,2016年第七屆「深圳市十佳文學少年」競賽中,梅山學子從全市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同時有兩人獲得「深圳市十佳文學少年」稱號,開了深圳市此項競賽的先河。2019年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系列主題活動——深圳市中學生英語演講與辯論大賽中,梅山中學陳曦蕾從深圳市上百所初高中學校的2483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演講比賽一等獎、最佳風採獎。
多樣化特色課程,
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談起教育改革創新,梅山中學在基礎教育發展先行示範中的改革創新作用一直備受點讚和認可。其中,環境與課程的融合,是梅山中學的教學亮點之一。例如《詩經》課程,師生們齊齊穿上漢服,把語文課堂搬到了天台上的「詩經植物園」裡,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學唱《詩經》、在詩經中進行植物講解、對詩經植物進行書畫創作等,以上系列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之美,也使《詩經》課程上顯現了別樣的韻味。
「學校的《詩經》課令人印象深刻,非常接地氣。我見過校長給學生上課,受到各種傳統文化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他變得獨立,有禮貌,講禮儀,每天回家離家都會給家人行禮,在以前是萬萬想不到的。」一位初二學生家長說。
除此之外,梅山中學還有甲骨文社、國學社、陶藝社、茶藝社、書藝社、國畫社、象棋社、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林鴻鑫工作室等42個活躍的校園課堂,700餘個社團成員,在全市300餘所初中學校中堪稱翹楚。
該校甲骨文課負責老師唐世標說,甲骨文進校園是全市首創,課堂一般讓學生學習「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比起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養成文化愛好,形成文學審美,這將終身受用。」
該校領導表示,一直以來,梅山中學把文化自信擺在教育教學的重要位置,建設「中式」校園文化,落實國學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在課程設置上,梅山中學打造「顯形」「隱形」課程,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甲骨文、陶藝、水墨畫、茶藝等校本課程作為「顯形」課程,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涵養,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能力。而學校把校園裡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通過文化內涵的滲透,打造成「隱形」課程,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接受「潤物無聲」的浸染。
課堂建設與教學管理並舉,
四大基因培養優秀學子
梅山中學引進實施「生命課堂」這一教育部課題,旨在讓學生領略到科學知識的美麗與神奇,領悟到人類探求真理過程中展示的思維之美、智慧之美與力量之美,體悟到凝結在科學知識背後,人類在探求真理過程中的情感、意志和抱負等偉大精神,進而感悟現實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真正意義,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與此同時,為探索「未來學校」創建,該校還將學生送到院士面前,讓他們感受科技前沿的魅力。「未來學校離不開科學精神、人文情懷、藝術素養的培養,接近院士就是接近科技前沿。」學校領導希望學生在「院士面對面」中,開拓視野,站在科學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從全校學生中遴選的代表,每每聽完院士的報告,還會分享給其他同學。這一舉措,該校從「院士大講堂」第一場堅持至今、從無間斷。
學生的素質提高不僅在於課程安排,還需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予以保障。一直以來,學校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全程同步進行,以教研活動為抓手,讓級組、科組、學校三方合力抓實教學工作。此外,梅山中學還與龍華區教師跨區合作,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兩校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開創新的教研氛圍,共同搭建了一個開放、多元的資源共享平臺,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不斷提高。
在教學管理方面,梅山中學實施分層教學、教學策略上提倡「兩表課堂」模式、教學檢測上堅持「圖示化管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最優的發展,注重管理的細節,其中特別注重學習困難生的轉化率,學校各學科建立質量控制分析體系,對薄弱學科實施分層教學,補齊短板。相關數據統計,2005、2006、2009、2013年中考,梅山中學均有800分以上的特優畢業生,畢業生賀熹更是高考廣東省理科狀元。數據顯示,在市普高錄取率約48%的情況下,梅山中學的錄取率為55%—62%,超過全市普高錄取率。2018年,該校初三教學成果拿下了更加亮眼的成績。「據媒體統計,在全市312所初中學校中,我校輸送四大名校優秀生源名次,從2013年位列全市98名到2018年的第50名。」教務處主任孫常春介紹,「初一學生入學區摸底考試成績在全區排最後三名,但離開學校時卻總有驚喜。」
U16國奧足球隊隊長曾榮榮、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年度冠軍彭禹繁、廣東省中學生英語寫作比賽獲勝者何智俐、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大賽廣東省一等獎獲得者呂璟桐、市十佳文學少年歐陽婧禕、優秀學生幹部歐子裔、區現場作文比賽特等獎曹芸暢……細數這些從學校走出的優秀學子,廣東省「百千萬」初中名教師、區優秀園丁、「快樂英語」特色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傅紅老師頗有感觸,「學生從這裡走出去,並不只有一方面特長。」如「快樂英語節」「創意唱讀」「英語超市」等趣味英語課堂,讓學生享受課堂的同時,還讓學生感受自信。這些舉措在梅山中學已延續多年。
2020年是深圳教育先行示範的關鍵年,也是學校20周年生日,回顧學校走過的20年曆程,學校領導表示:我們站在「雙區」版圖上回首和瞭望,有理由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如今,梅山中學將秉承「紅色基因、傳統基因、文明基因、梅山基因」四大特色基因,繼續辦「本真、適才、普惠」的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逐步夯實深圳市中心區北文化高地。學校將為深圳教育的先行做好示範和擔當,為福田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文:焦明梁 羅海容
製版:戴越 肖美連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