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到了中年後,反而迷戀上了學習。
中年人,學習的課程和內容,導致有幾類:
1、技能類。
比如行業資格認證、時間管理、代際溝通、講師培訓課、精力管理、IT技術等等。
這些課程,大多是和職業或未來轉型相關的。
2、通識類。
比如心理學、思維力、演講力、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認知方法論等等。
多數和底層邏輯或基礎學科為主。
3、興趣類。
比如舞蹈、寫作閱讀、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等等。
選擇的渠道有:線上學習app、公眾號課程、學院課程、行業資格課程以及親子教育課程等等。
大多數選擇周末上課學習,有些則選擇在上下班路上,或者飯後聽上一小段,再細細揣摩。
中年人的學習,大都是目的明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但凡真心熱愛,投入將不遺餘力。
不僅捨得投入時間,也捨得投入金錢。
為何到了中年,大家反而更熱衷於學習的呢?
1、生存壓力。
對於中年人而已,生存壓力才是學習的動力源泉。
如果不學習,在工作上,就會感覺越來越吃力。
到了中年後,各方面的開支更多了,想要提升收入水平,唯一的途徑就是多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尋求更高的突破。
2、中年焦慮。
到了中年,尤其到了35歲後,忽然就意識到自己的年齡大了。
感覺再不做點什麼,這輩子就這樣了。
總想做點什麼,讓生活變得不一樣。
這是一個焦慮的年齡。
再不改變,就再沒有機會了。
3、教育的壓力。
孩子長大了,發現教育起來越來越力不從心。
感覺已有的認知,不能滿足當下和未來的要求。
於是開始重新學習。
家長們,也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
4、社交壓力。
當發現身邊的人,都在努力的學一些課程的時候,自己也會變得焦慮起來。
和朋友閒聊、和周圍的人閒聊,當大家都在自豪的談論自己在周末學什麼課程時,我們自己也會覺得我們也應該學點什麼,否則就自覺庸俗了。
5、職場壓力。
尤其是IT行業的知識和訊息,更迭得非常的快。
如果無法保持繼續學習,就可能很快被淘汰。
中年人的學習,目標更為明確,而且給他們帶來了可視的改變和益處。
學習是良師益友,是我們立地的資本。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說明我們應把學習放在人生的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所以,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