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1月6日訊 湖北和浙江今年雙進面,浙江面試85.52分第一,五年公考路,也算有了圓滿結局。
之前看過很多機構和學員的成功上岸感悟,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分享上岸經驗,不如說是回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曲折坎坷又峰迴路轉。包括轉變內心想法、做艱難的抉擇、優化複習方法以及實現最後蛻變。但我始終不變的是「立一理想,此後一言一動皆期合此理想」的考公夢想。
考公,我是這樣想的............
從2015年開始,正式踏入考公大門,由於思想上沒有重視,所以試水了兩年。從2017年開始,每年逢考必去,陸續參加過中部、東部等幾個省份的公務員以及省屬事業單位、高校等等考試。歷經這幾年的考試讓我覺得,它是一場實力+運氣的綜合考試,往往在選擇崗位、分數排名這些關鍵節點都無法預料到會是怎樣的結果,所以我的想法就是:
一、能報則報、崗位擇優,問問自己是想「考好」還是「好考」,是願意為了心儀的崗位拼一把還是就圖個上岸,哪裡都行,這個決定應該是自己決定並且慎重選擇的。
二、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不確定的事情交給未來。由於一些原因我在疫情前辭職了,這個決定讓我在疫情期間感到無比的焦慮和懊悔,不知道辭職的決定是否做得正確。但是幸運的是我背後有家人和對象的支持,他們一直在鼓勵我、理解我。我漸漸明白許多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與其沉溺於後悔和不確定之中,不如把握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於是我在春節期間報考了當時縱橫公考的2000題衝刺班(之前報的班次會在下一段說明),開啟瘋狂刷題模式,到了6月份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做題正確率有了質的提升。一定一定要說,李濤老師資料分析講的太好了,全是乾貨沒廢話,你聽聽就知道了,真的是秒殺一眾人。
筆試複習的大原則、大思路
一是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是否要報班,報什麼班。我因為筆試分數不高是硬傷,所以報的班次還挺多的,應該算是縱橫的老粉絲。先後報過國考的通關班、刷題班、伴學課、高階衝刺課等線上課程,線下的筆試課上過兩次。對我而言就是線上聽課打基礎、線下衝速度和正確率,只有認真跟線上聽了每一節課,甚至要聽兩遍課,才能夯實基礎知識點。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有的題型和知識點已經掌握,但還是會有把握不準的選項,這個時候再回頭聽聽6000題高階技巧班裡面的那個高清大屏課,就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二是不盲目刷題衝數量。和學霸相比,我的刷題量可能相對是少的,但是我認為刷題應當是講究方法和技巧的。拿圖形推理來說,做出來答案並不是重點,而是那個做題排除考點的思考過程,否則知識點不成體系,做成千上萬道圖形推理題目仍然是在碰運氣。邏輯推理也是一樣的道理,在第一次縱橫公考線下班聽課時,我十分驚訝貴人的邏輯判斷做題方法,完全不用寫字塗塗畫畫就能做出來一道題,就覺得十分神奇。但後來自己仔細琢磨後,我就在刷題之前先把這個模塊的知識點列成思維導圖,讓筆記上的東西印在腦子裡,並且看到題能隨時調動,漸漸的做題速度和正確率都提高了。我的刷題計劃很簡單就分成了兩個部分,專題練習和套題模擬,在第一階段過基礎知識,第二階段練習五大模塊的專題,第三階段用真題來做考試模擬。
三是舊題新做。真題每年一共就那麼多,是非常寶貴的,可以留一兩套新題放在最後幾天測試。但是之前所刷的題還會有大作用。第一遍做題可能有些還是憑感覺,這種錯題和拿不準的題在第二遍做的時候尤其注意,開始一點點剖析題目和題幹,分析易錯選項和正確選項的差異,題不用多,一個題被剖析地體無完膚時,才是真正懂了。第三遍做就要形成自己的套路,也就是變成你是出題人,看到這個題目就知道它要考你什麼,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做題便遊刃有餘了。建議整理錯題本,尤其是資料分析可以搞一個錯題本,錯題積累多了就會發現經常錯的地方是無非那幾種題型,但是如何避免再錯就要靠自己開動小腦筋去想解決辦法。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別人的學習方法雖然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但是如果能認真思考後借鑑,逐漸為我所用,嘗試一下何樂為不為呢。或者只是一味的迷戀別人的方法,自己不加思考照搬照用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認為自主思考是考公這幾年來我最大的收穫,感謝縱橫公考每一位老師,因為遇見你們讓我一步一步更加靠近夢想。其實現在上岸以後發現更需要的是終身學習,唯有勤奮,不負時光。願每一位小可愛都能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