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忠國愛家、知書達理」樹為家風,將「愛家庭、擔責任、重親情、互包容」立為家訓;他們用一張張家庭手抄報,書寫對國家、對家庭的熱愛,收藏幸福生活的點滴;他們身體力行弘揚好家風,在崗位上、生活中積極進取、做出成績,樹立了新時代礦區文明家庭的標杆。他們就是2018年安徽省「最美家庭」、首屆淮南市文明家庭,集團公司退休職工宋富源、徐德榮家庭。
對大國小家時刻不忘責任二字
家住洞山街道南山村的宋富源老人已是75歲高齡,退休前曾在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統戰部等單位工作。走進他家的客廳,立刻會被牆上的全家福所吸引。照片上,一大家11口人笑意盈盈、其樂融融。
說起「忠國愛家、知書達理」的家風和「愛家庭、擔責任、重親情、互包容」的家訓的形成,宋富源和老伴徐德榮表示,這既是一家人長期以來對家庭建設的思考和總結,更源於家裡老一輩人言傳身教的影響。徐德榮老人的父親是集團公司原謝三礦職工,一輩子工作勤勤懇懇、能吃苦。家裡六個子女,經濟上不寬裕,每個月還堅持給老家的父親母親寄錢,這種敬業愛家、負責任敢擔當的淳樸家風,年深日久便潛移默化地深深植入兒女們的心中。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社會現象,如年輕人盲目追星,少數人信奉金錢至上、權力至上等,讓宋富源老人越發感到加強家庭建設的重要性:「在飛速變化、信息爆炸的時代,要讓兒孫輩成長為對國家、對家庭有承擔、有貢獻的人,家裡的長輩擔負著教育引導的重要責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宋富源通過家庭聚會討論國事家事等途徑,教育孩子們樹立責任意識,時刻不忘愛國愛家的責任擔當,提高遵守公德、遵紀守法的自身素質,建立互幫互助、禮讓待人的鄰裡關係,營造尊老愛幼、親情包容的家庭氛圍。「爸爸媽媽一直教育我們說,負責任是忠國愛家最重要的表現,在這方面他們以身作則,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宋富源的小女兒宋蕾告訴記者。
說起宋富源家,左鄰右舍的印象就是書多。徐德榮老人笑著回憶道:「有一年搬家,鄰居們都說,你家真有意思,人家搬家都是搬家具,你家怎麼搬的全是書。」
「書香門第春常在,形成愛讀書的家庭氛圍對家庭建設至關重要。」宋富源老人說。打開他的幾個書櫃,滿滿當當的都是古代典籍、經典名著和人物傳記等書籍資料。在父輩的影響下,兒子、女兒家藏書也很多,家裡老老小小都愛看書。「人家過節給老人買補品,咱家流行給老人家送書卡。」談到愛讀書,孩子們打趣說。
手抄報傳承好家風記錄幸福生活
考慮到一家人忙於工作生活,平時溝通交流的機會很少,當孫子輩慢慢長大,自己退休多年也有一定的閒暇時間,2011年,宋富源萌生了辦一份家庭手抄報的想法。回憶辦報的初衷,他表示:「就像宣傳工作需要一個『陣地』,小報給親人們創造了一個表達自我、加強溝通的平臺。」這個想法得到了老伴和孩子們的鼓勵和支持,當年2月份,家庭手抄報《家和報》應運而生。
這份小報每一期有4個版,內容主要是愛國理家、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文摘和家人原創的讀書心得、遊記等作品。轉眼7年過去,手抄報已經辦了82期。每一期都是宋富源老人自己搜集組織稿件、一筆一畫抄錄上去的,再複印4份,每家一份供交流討論。為了讓小報看起來更美觀,宋富源老人專門請朋友設計了報頭文字,還從一些廢舊報紙雜誌上、甚至是廣告上剪下來適合文稿的配圖,仔細地貼在小報上,經常為了一期小報一忙就是好幾天。為支持老伴,徐德榮擔當起了小報校對的任務。老兩口為小報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翻看著厚厚一摞手抄報,很快就被裡面豐富的內容所吸引。這裡既有《勿忘國恥、勿忘擔責》、《捨生取義、衛國保家》等愛國主義主題的文章,也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建設方面的論述,《和諧家庭十件事》、《提高全民素質應該從每個家庭做起》等文明家庭創建方面的稿件,但更多的還是家人對身邊大事小情的真情記錄。這裡既有宋富源老人為小兒子成功戒掉二十多年菸癮創作的詩歌《為你點讚》;也有一家人去西歐六國旅遊的遊記;還有小孫子考入理想的初中,全家人寫下的祝福語;兒媳寫的讀書心得、小孫女創作的連環畫等等等等。一張張手抄報,匯聚成一本家庭相冊,凝結了7年多來的家庭記憶。
家庭成員不僅積極投稿,還利用家庭聚會的機會一起讀報、討論,這使得家庭成員間的親情紐帶系得更牢更緊。小孫子宋麒閣在《爺爺和他的<家和報>》一文中深情地寫下:「爺爺,就算您將來辦不動了,我們也一定會接著辦下去……」
向社會傳遞積極上進熱心公益的正能量
多年來,在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下,宋富源一家每個家庭成員都把「忠國愛家、知書達理」、「愛家庭、擔責任、重親情、互包容」的家訓、家風時刻記在心上,在家庭裡,相互鼓勵、互敬互愛,在工作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上進,在社會生活中,熱心公益,向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把好家風的溫度向更大的舞臺傳遞。
逢年過節,老兩口總能收到子女貼心的問候,孫子輩送來的賀卡、肖像畫等禮物。孩子們不僅尊敬長輩,而且各個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如今,大孫子已考上了大學,小孫子也如願考上了心儀的壽春中學。特別是小孫子宋麒閣從小熱心公益,參加義務植樹、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災區捐款捐物等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小學時,有一回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大哥哥因貧困面臨輟學,還主動聯繫為其捐款。因為各方面表現突出,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員。
說起子女們這幾年的努力工作、積極上進,宋富源老人數如家珍、讚不絕口:「子女們分別考取了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會計師、註冊安全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和中科大研究生等,小兒媳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並榮立三等功。」徐德榮老人也欣慰地說:「看到家裡人都在努力,這是最好的激勵,孩子們自然你追我趕,誰也不想落下。」
宋富源一家不僅愛讀書,近年來更積極走出家門,開闊視野,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自然人文景觀和紅色旅遊景點,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並把讀書和旅遊的心得化為讀後感和遊記在《家和報》上刊發、交流,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祖國歷史、文化的感悟。幾年來,全家人已寫作讀後感和遊記近60篇。其中,《三牛風波》讀後感,還獲得了省親子讀書論文獎。
「近兩年,隨著微信等新技術手段的普及,讓我們的資料搜集和分享變得更加便捷,」宋富源和徐德榮老人表示,「今後,我們要用好這些新手段,把我們家庭建設的平臺做得更好。」(淮南礦工報 曹小妹)
(責編:郭宇、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