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家:在六歲之前,抓住五個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2020-12-23 錦春育兒經

諾貝爾獎得主James Heckman,這位經濟學家進行了持續35年的研究調查,發現早期教育投資回報率高達1:7以上,所以越是精英家庭,對於兒童早期的教育越重視。

提到早期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人瑪利亞·蒙臺梭利,來自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她還曾被提名195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最開始從事的職業是幫助學習有障礙的兒童去鍛鍊大腦,幫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後來她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正常兒童的教育工作,她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並且創立了蒙氏教育法,致力於幫孩子開發潛能,讓孩子成為智商、情商雙高的人。

很多名人小時候都是接受蒙氏教育的,比如蟬聯13界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英國王室成員威廉王子等等。

為何名流對於蒙臺梭利的教育如此熱衷?這不得不提到,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概念:

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特定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

尤其在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若是能抓住這五個重要的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一、0-6歲的感官敏感期

我聽過的,我忘記了。我看過的,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蒙臺梭利

在孩子的生命之初,沒有語言的時候,他們使用感官去和這個世界建立聯繫,孩子通過用嘴嘗、用手觸摸、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認識自己和世界。

你會發現你對一個百天的孩子,笑著去說話他也會衝你微笑;但你生氣地對白天孩子去說話,就算是誇獎的詞彙,孩子卻表現出哭鬧和不安。

這就是最明顯的感官敏感期,他們雖然聽不懂語言,但是他們的感覺更敏銳。在感官敏感期的時候會經歷口、手、眼、腿的敏感期等等。

你會發現孩子喜歡啃東西、撕東西、到處爬,這都是孩子探索的表現,所以教育家蒙臺梭利主張讓孩子去探索,多給孩子來自五感的刺激。

刺激越多大腦神經元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比如聽覺刺激,讓孩子欣賞名曲、模仿聲音;視覺刺激可以讓孩子玩找不同、區分顏色、找變化;

針對味覺刺激,可以讓孩子閉著眼睛感受食物、分辨鹽水和糖水、猜蔬菜;培養孩子的嗅覺能力可以讓孩子聞水果、分辨調料、聞花香等等。

二、0-6歲的動作敏感期

老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這是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其實是孩子大腦正在飛速發展的體現,與左右腦的開發有密切關係。

從拍打到學會抓撓,再到扔東西、撿東西。再到左右手配合傳遞東西,這是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是左右腦的配合。

蒙氏教育的理念,是讓孩子多去體驗!我們很多家長經常會跟在孩子屁股後面餵飯,這在蒙氏教育裡是不提倡的,完全可以讓孩子用手抓,來訓練手部動作,發展大腦。

三 、2歲半-6歲的社會行為敏感期

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進入了社會行為敏感期,孩子開始有意識地去模仿他人,開始想要和他人去交往,想要擁有同伴。

有研究顯示,在這個階段形成的社交能力對於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影響。此時父母一定要做好示範的角色,給孩子足夠的社交體驗。

在蒙氏教育中,在生活能力培養這個科目中,有一項是專門讓孩子認識社會,學會交往。先讓孩子學會家庭的常識,比如家裡都有什麼人?家裡人都怎麼稱呼?

學稱呼其實是為了孩子日後社會交往活動奠定基礎。平時可以陪孩子玩拍手、分享、分析情緒卡的遊戲,讓孩子理解他人感情,便於日後社交。

四、0-6歲的語言敏感期

蒙特梭利瑪利亞:「兒童學習語言的心理機制,是在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的。發展完成之後,就成為了大腦的一部分。」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的概念和方法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所以語言的發展關於孩子的思維和大腦的發展。

不僅如此語言可能表達孩子內心的世界和情緒,這是從直覺形象思維到抽象概括思維發展的一大步。所以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發展語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

蒙氏教育理念中,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向,通過學會聽、跟著說、看圖說話、學著讀、動手寫這些方式來發展。

學會聽是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可以通過聽聲辨物、辨方向、聽詞拍手等等遊戲來鍛鍊孩子學會聽的能力。

接下來是讓孩子學著說,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簡單的上、下、左、右,尤其在玩捉迷藏的時候,最有效果。之後的看圖說話、學著讀就不在這裡過多解釋。

五、2-6歲的數學敏感期

蒙臺梭利指出,很多孩子數學不好,很大程度上與抽象思維沒建立起來有很大關係。而這種思維的建立在2-6歲正確引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蒙氏教育的數學培養方法中,通過遊戲讓孩子學會分類、排序、比較、計數、計算、認識圖形。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應該花費長時間去學習分類,這樣能夠讓孩子注意物體間的不同,提前為複雜的概念做好準備。

蒙特梭利還表示,教孩子數數是一種無意義的模仿行為,真想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就應該將數字運用到具體的場景和遊戲教孩子手口一致的數數

上述的遊戲和方法,皆是出自《蒙特梭利教育鉑金版》這套書,家裡有6歲前的孩子,建議可以一看。

我想如果我們做家長的,真能幫孩子抓住每個敏感期,進行正確的引導,何愁培養不出「雙商高」的孩子呢!

相關焦點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
  • 孩子3個「成長敏感期」,家長抓住了,孩子將來更出色
    而這樣的「敏感期」基本上都是在孩子幼時出現,家長及時抓住,孩子將來會成長得更出色。第二個敏感期:2-4歲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秩序特別的執著,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吃飯的時候之前是誰夾第一口,那麼今天還要誰夾第一口。
  • 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蒙氏教育理念,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瑪利婭·蒙臺梭利(義大利語: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 李玫瑾:孩子常說這3句話,暗示將來「雙商」高,家長偷著樂吧!
    可以說,「雙商」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關係到你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李玫瑾是公安大學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在網上的講座得到了很多父母的認可,李玫瑾表示過:「孩子常說這3句話,說明將來「雙商」高,家長偷著樂吧!」
  • 聰明的父母,抓住孩子的8個敏感期,能讓孩子更優秀
    最近疫情緩解了不少,老母親我手機最誇張的是一天收到5-6個早教中心打過來的電話,跟我說他們早教中心現在已經重新開放,可以讓寶寶過去體驗一下,每當我說不放心寶寶安全衛生問題時,他們都總是會說,現在寶寶正是某些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就難免會落後了。 他們知道這樣說,會激起老母親的焦慮,讓家長為了孩子,重新考慮加入到早教中心去。
  • 不想讓孩子變「學渣」?抓住這個幾個成長敏感期,讓孩子愛上學習
    抓住敏感期,這些做法讓孩子愛上學習敏感期根據孩子的年齡分為多個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顯的表現,家長要多留心注意孩子的行為,及時給予引導。3)四歲半~五歲半,讀書敏感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非常好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到達了讀書敏感期。
  • 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
    之所以說「三歲看大」是因為,在三歲之前正處於孩子多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這些能力很難得到彌補,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感官敏感期就是說隨著這個時期孩子的各個感官,像視覺、觸覺、嗅覺等一些與孩子未來生活離不開的感官在這一時期不斷發育完成,孩子會嘗試著用眼睛看、用手碰、用鼻子聞,對周遭的一切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
  • 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孩子身上有些「臭毛病」,其實並非缺點,將來多半是有出息的表現。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圓桌派》的時候,她提到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在幼兒時大多會在行為表達上存在一些「壞習慣」,而此時如果家長們盲目糾正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妨礙到孩子的雙商發展。
  • 父母必知:傳說中的敏感期究竟是什麼?
    想做到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必須要理解尊重並愛孩子,知曉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和階段,學會引導孩子。為了進一步讓大家明白更具體的敏感期內容,我們接下來,將分四個階段,來說一說不同年齡層,兒童的敏感期究竟包含什麼。
  • 抓住孩子「識字敏感期」,認字1000並不難!這3個方法父母快收藏
    相信有許多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識字量過少,而陷入到一種焦慮的情緒當中。別家的孩子都能自己捧起一本書慢慢讀了,自家孩子大字都不識幾個,更別說讓他安安靜靜地看書了。這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牢牢把握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白白地讓孩子錯失了認字的好機會。
  • 如果你家娃臉上有4個特徵,多半會「長大十八變」,將來醜不了
    在上午十一點鐘,醫生抱出一個七斤八兩的小姑娘,菲菲醒來後看到孩子,整張臉皺巴巴,眼皮腫脹、嘴唇乾癟,只看了一眼,菲菲皺眉說,「怎麼能這麼醜,這是我的孩子嗎?」周圍的人都被菲菲逗笑了,一位上年紀的老年人說:「這個孩子不會醜,你看看這高鼻梁、高顱頂,長大了保準是個美人。」
  • 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讓認字變得輕而易舉
    很早以前看育兒書就了解到,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一般在四到六歲這樣,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早早教閨女認字。比起學習本身,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才是最為可貴的,否則再怎麼灌輸孩子學起來都是被動的,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只有積極主動去學的孩子,學起來才輕鬆開心,學習效果才會更加好。所以,教孩子識字也是一樣的道理,能夠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進行引導教育,孩子才會保持興趣並主動願意去學,效果比你逼他學強一百倍。
  • 孩子為何不愛讀書?育兒專家: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愛上讀書不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越長大越不愛看書。這其實,是家長沒有重視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只有抓住這個敏感期,孩子的閱讀習慣才會伴隨他們的一輩子。那麼家長們要怎麼抓住呢?以下的幾個方面需要好好先了解一下。比起前幾個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閱讀能力有很大的進步,能夠自己從文章中找到自己要的信息。什麼是語言敏感期要想孩子在閱讀敏感期能夠進行閱讀,那麼在閱讀之前就要培養一下孩子的語言能力,語言敏感時期一般發生在孩子兩個月到六歲之間。孩子先會發出聲音,然後逐漸發出字、詞,最後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
  •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優質父母
    如果家長不了解敏感期,那麼就會認為孩子出現掐人、扔東西、愛罵人是沒教養的表現,就會強制粗暴的制止孩子,可是這麼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沒法順利度過敏感期,為孩子的以後埋下隱患。在《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一書中,留美早教專家李芷怡結合100個真實案例,全面解讀0—6歲兒童的26個敏感期特徵,用簡單易懂的講述教我們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理論。
  •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一本書指導你抓住孩子英語敏感期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的作者常青藤爸爸(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創建微信公眾號「常青藤爸爸」,給父母們分享科學育兒知識,推薦優質教育資源)和張湘君博士(美國喬治亞大學英語教育博士,撰述過多部兒童英語教學著作,已出版的有《跟小小孩唱英文》套書、《跟小小孩說英文》套書、《跟全班說英文》套書、《英文繪本創意教學》幼兒版/小學版等。)
  • 哈佛研究: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是閱讀面!請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
    孩子不可錯過的兩個閱讀敏感期敏感期: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2個閱讀敏感期,一個是4歲半到5歲閱讀敏感期,另一個是7歲到9歲,培養閱讀習慣的敏感期。
  • 為什麼六歲之前的孩子要通過閱讀提高心智呢?
    ……孩子三歲了,母親的閱讀就要成為一種分享!把美好的故事分享給孩子,讓孩子的心靈,沐浴陽光和快樂!在我的記憶力,我五六歲就開始讀小說,當然是一些簡單的翻譯本,不懂了,也沒有辦法問母親,因為母親不識字,只好問鄰居的大哥。記得,讀的第一本書《三毛流浪記》,還是從鄰居大哥那裡借來的,書籍裡,還夾了一張作者三毛的封面照。
  • 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抓住敏感期二,0-2.5歲敏感期及教養建議
    敏感器是幼兒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幼兒的月齡越小,敏感期爆發的越頻繁。及時抓住幼兒敏感期,給予正確的幫助及引導,可以對幼兒的心智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18個月)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手部的動作,幼兒在口腔敏感期階段,第一次「發現」手,解鎖了手部的功能,手部精細動作的敏感期就開始了。
  •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100個真實案例破解敏感期孩子內心秘密
    之前看到一個視頻,孩子在吃手,爸爸學著孩子吃手的動作,然後做出打的狀態,小寶寶表現出一臉懵的狀態,手指放在嘴巴邊上靜靜地看著爸爸。優寶三個月的時候也開始吃手,後來對身邊的物品非常感興趣,通過抓、拽的行為試圖將物品塞進嘴裡,那時我並未阻止,覺得這種行為是孩子的一種本能,我能做的就是幫她將手以及玩具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