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

2020-12-22 育兒秘籍

文|文兒

國外的教育學者在研究實踐中發現孩子在某個階段對某些事物的感知是非比尋常,所以我們經常有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清楚地向我們傳達出孩子在這兩個年齡節點的進行正確教育的重要性。

之所以說「三歲看大」是因為,在三歲之前正處於孩子多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這些能力很難得到彌補,孩子三歲前有2個敏感期,媽媽抓住了,孩子以後聰明智商高。

感官敏感期

就是說隨著這個時期孩子的各個感官,像視覺、觸覺、嗅覺等一些與孩子未來生活離不開的感官在這一時期不斷發育完成,孩子會嘗試著用眼睛看、用手碰、用鼻子聞,對周遭的一切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

孩子不會明確地討厭什麼,只有家長們不讓喜歡的,他們會吸收自己通過感官所接收到的一切,然後再轉化形成自己內心認知的一部分。

所以在這一時期家長們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止孩子的「越界行為」,好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們也可以在這個階段用一些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顏色鮮豔的玩具來逗一逗孩子,促進孩子各類感官的發展。

秩序敏感期

顧名思義,在0~3歲這個年齡段,孩子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探索,並從中發現它們的規律或者它們的關係。「秩序」的存在與形成會在孩子以後的成長中逐步顯現出來:尊重他人的話語,有自己的個性發展。

那家長要做的則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秩序」形成的環境,一個有序的空間,讓孩子熟悉自己身邊的一切,並明白「玩具玩後,我要把它們放好」、「喝水時要用自己的水杯」等類似於強迫症的行為。

在這時家長不要過度幹涉孩子的行為,有些行為會在孩子形成「秩序」的過程中會有所變化的。

你的孩子的「敏感期」都是怎麼度過的呢?

相關焦點

  • 孩子6歲前,爸媽們抓住3次機會,就能使你的孩子變聰明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幾個月大的印度男孩被野狼叼去哺養到8歲才被解救出來。因此錯過了學習說話、行走的關鍵期,身上還有著狼性。周圍的人為了幫助他恢復成正常人,都在努力的教育他,但是一個簡單的站立用了兩年才學會,而走路花了六年的時間,到了17歲才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智商方面只相當於4歲的寶寶。
  • 孩子6歲前,爸媽們要抓住3次機會,就可以擁有一個聰明
    這個新聞告訴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了就有了讓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1、0-1歲的寶寶處於口敏感期 有些寶寶會在一個月的時候就有了吃小手的動作,到了三個月的時候,這一動作變得頻繁。而大人往往覺得寶寶吃小手不衛生或者認為孩子餓了,實則不然,這是孩子在口敏感期做出的表現。 這個時期,寶寶不止會吃小手,還會啃玩具以及一切可以放進嘴裡的東西。
  • 想要寶寶變聰明,孩子6歲前,爸媽們要抓住3次機會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幾個月大的印度男孩被野狼叼去哺養到8歲才被解救出來。因此錯過了學習說話、行走的關鍵期,身上還有著狼性。周圍的人為了幫助他恢復成正常人,都在努力的教育他,但是一個簡單的站立用了兩年才學會,而走路花了六年的時間,到了17歲才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智商方面只相當於4歲的寶寶。
  • 幼兒教育家:在六歲之前,抓住五個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這不得不提到,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概念: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特定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尤其在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若是能抓住這五個重要的敏感期,孩子將來多半雙商高!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普遍來說,孩子在0-12歲都屬於語言敏感期,而0-6歲是敏感期中的黃金期。進入自我語言敏感期寶寶會有哪些表現呢?1、模仿大人講話2、自言自語,愛說悄悄話當孩子咿呀學語時,每個家長都會很興奮。當聽到孩子喊出爸爸媽媽時,我欣喜若狂。這意味著嬰兒開始表達,與父母互動,進入語言敏感期。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但根據規律,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會有很多神奇神秘的敏感期,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捕捉到呢?蒙特梭利說,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個孩子敏感期的一些秘密,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當孩子開始爬的時候,家長要創造爬行環境,避免磕磕碰碰,教給孩子一些科學的爬行方法。當孩子們剛剛會走或會跑的時候,他們真的像風一樣自由,根本停不下來。家長要跟好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不能因為孩子追著孩子跑累了而責怪孩子。因為感官敏感期不僅讓孩子習慣了肢體和感官的運用,也鍛鍊了大腦,讓孩子的心理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裡受到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聰明,智商就越高。
  •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數學成績差不了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數學成績差不了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的短暫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數學思維決定著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數學思維強的孩子,對數學的學習並不僅僅拘於書本之上,對數字他們有著更深的理解,使得他們思考問題更為全面細緻,這樣的孩子普遍智商高,反應更快。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哈佛研究:智商低的孩子也「有救」,抓住這三個機會就行
    這讓她的父母很擔心,總是怕以後上學跟不上,成績落後就會直接影響以後的發展。她媽媽聽別人說給孩子報早教班有利於開發其大腦,能夠提升智商。於是便在孩子小時候就抓住機會報名了,身邊的人都覺得這些機構全是騙錢的,孩子去上課只不過是瞎玩罷了,並不會有什麼效果。
  • 孩子6歲前,三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稍微懂育兒知識的媽媽都知道,@諾諾媽說的情況是孩子沒有專注力,原因是在微小事物敏感期家長做得不夠;@豆丁媽反應的情況,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爸爸媽媽做得有些欠缺;從@冰冰媽介紹的情況得知,冰冰正處於秩序敏感期階段……科學研究表明,0-6歲期間,孩子的大腦發育十分迅速。從剛出生的370克左右到6個月的700克左右,到1歲左右,寶寶的腦容量就達到了900克。
  • 孩子4歲前,抓住6個關鍵期教育,孩子智商情商高,一生受益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關鍵期。兒童關鍵期是指孩子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段關鍵期內,孩子會對某種技巧有著非常的感覺,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些關鍵期,對孩子在不同的個關鍵期內實施相應的教育,那麼就會事半功倍,提高孩子的心智發展。孩子的關鍵期很短暫,在這段時間,他們只對一種特定的技能感興趣,經過這個時期就會消失。
  • 6歲前這4個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上學後學習更省心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捕捉兒童的敏感期》我有了孩子以後,最深的感受就是,3歲前擔心的是孩子吃不吃得飽、睡不睡得好。
  • 孩子三歲前的「壞習慣」,是智商高的體現,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可能因為心理跟生理的發育不成熟,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作為父母要懂得分辨跟判斷孩子的各種行為,要知道孩子這些行為背後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 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雖然,這個小男孩是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進行專業救治和矯正,但再好的教育條件,錯過了學習「關鍵期」,也很難使他恢復「人性」,不能有正常人是智力。這也啟示我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學習「關鍵期」的,錯過會「變笨」,而抓住卻有可能「變聰明」。一般來說,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 無論孩子兩歲還是三歲入園,抓住這四個敏感期,家長輕鬆又省心
    讓班上老師感覺撿了個寶,都說這個寶寶太好帶了。其實無論孩子兩歲還是三歲入園,抓住這幾個敏感期,家長輕鬆又省心。什麼是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兒童出現對某種認識或事物動作特別感興趣,並且反覆動作的時期。我們家長在入園前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和引導,往往就會事半功倍。孩子0~3歲之間大大小小的敏感期有幾十上百個,通常持續時間很短,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而關係到孩子入園能力的幾個敏感期,家長就一定要重視。
  • 掌握幼兒敏感期的特點,輕鬆培養出聰明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孩子,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培養出聰明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兒童在其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一時期即稱為「敏感期」。正確判斷和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能幫助我們更輕鬆培養出聰明的孩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和抓住敏感期呢?
  • 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抓住敏感期三,2.5-4歲敏感期及教養建議
    2歲半之後的幼兒,開始進入思維意識逐漸構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幼兒敏感期主要集中在感官認知以及個性形成所需要的能力建設上。主要有以下分類:一、自我意識敏感期(2-3歲)認識自我對於幼兒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但是明明剛吃完奶不久,可是孩子還是把手放嘴裡,到半歲以後,不僅僅是手,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真讓很多家長犯愁。這是孩子口的敏感期,孩子不是因為「好吃」才把手塞進嘴裡,口的敏感期有這3個意義。
  • 孩子有這6個小舉動,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三歲前就能看出端倪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在無意間透露自己智商高的表現,特別是他們三歲前的某些舉動,就會向家長傳遞這種信號:「爸媽,我智商賊高!」那麼,這些舉動都是什麼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吧!孩子有這6個小舉動,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三歲前就能看出端倪1.
  • 乾貨|智商高的寶寶在三歲前會有這四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於孩子的投資也越來越大。不少家長都希望有一個聰明、智商高的寶寶。寶寶是否聰明,還要看家長是否有發現的眼睛。如果發現寶寶在三歲前顯露以下4個特徵,極大可能代表著寶寶有個聰明的大腦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能夠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比較難得的。如果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觀察某種事物,說明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常專注。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能力。長大之後,這種專注能力,對孩子的學習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