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說起來,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
表面上,他們會在內心裡安慰自己:
「唉,我也不奢望孩子們有出息,只要娃身體健康、成長快樂就夠了。」
實際上,他們卻會這樣想:
「希望孩子機靈點,長大後有出息,這樣我也臉上有光,不用操心了。」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而要實現這一點,孩子們一定要具備高智商的特徵!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在無意間透露自己智商高的表現,特別是他們三歲前的某些舉動,就會向家長傳遞這種信號:
「爸媽,我智商賊高!」
那麼,這些舉動都是什麼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吧!
孩子有這6個小舉動,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三歲前就能看出端倪
1.「提問娃」
智商相關性:★★★★
閨蜜小喬的女兒蕾蕾就是個「提問機」,她好似想撰寫一部幼兒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只要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會詢問父母:
「媽媽,為什麼貓咪會有尾巴,而我們卻沒有?」
「爸爸,為什麼鴕鳥不會飛?」
每天,蕾蕾心中都會冒出十幾個問題,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跟現實並不搭邊,小喬和老公只能依賴網際網路才會給出合理的答案。
「兜媽,你說我家女兒怎麼那麼多問題啊,我和老公都要被她煩死了!」
對此,兜媽解釋道:
「你還別急著煩!這可是你家女兒高智商的表現!這說明你們家女兒有求知慾啊,他們在獨立的思考問題。一個喜歡思考的孩子,大腦發育就會特別快,自然就會聰明咯!」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
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想像力正處於一生的巔峰期,如果不運用到正途的話,豈不是很可惜?
對策
家長這時候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提問,認真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不要抑制他們的求知慾和表達欲,幫助他們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愛笑
智商相關性:★★★
民間有句俗語,「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這是因為,運氣差的人都不會笑出來。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專家,通過研究年齡與智慧的關係,得出了研究結論:愛笑的孩子通常很聰明。
另外,歐洲科學家研究表明:與一般孩子相比,智商更高的孩子,對外界事物的發笑年齡要早。
對策
孩子笑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積極給予回應,抓住這個階段,逗他們笑。
但是要注意,別逗笑過猛,讓孩子笑岔氣或笑缺氧,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3.「模仿娃」
智商相關性:★★★★
奶爸天明有一個不良生活習慣,那就是抽菸。
他愛煙如命,每天都要抽二十餘根香菸,否則就不舒服!
就算兒子出生後,他這種習慣也沒有更改。
5年後,孩子長大了,他看到爸爸從煙盒中掏出香菸,用打火機點燃後,自己也跟著學了起來,動作簡直一模一樣,像一個多年的「癮君子」。
天明看到兒子的行為後,也是又笑又氣,最後只能躲著兒子抽菸了。
兒童心理學者研究表明:模仿天賦越強的孩子,大腦越發達。
2~3歲時,中樞神經系統的技能大大增強,這時孩子就會模仿周圍人的語言、動作和表情,模仿地越像,說明他們越聰明。
對策
模仿是一柄雙刃劍,如果孩子模仿的行為是好的一面,家長就可以循循善誘、慢慢引導;
如果孩子模仿的行為是壞的一面,家長就要及時制止,同時切斷他們的模仿源。
4.專注力高
智商相關性:★★★★★
在我們的印象裡,3歲的孩子就像一個「永動機」,他們不知疲倦地運轉著,給家長帶來不少困擾。
但是,他們也有安靜的時候。
譬如,孩子在搭積木、玩拼圖的過程中,大腦思緒就會被手中的拼圖、積木佔據主導地位,他們就無暇顧及瑣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
如果孩子常把精力集中在某件事上,這就說明他們很聰明。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大部分孩子智商相差無幾的,但是成績卻不一樣,而造成的這種差距的原因就在於專注力。
對策
孩子在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的時候,就算這件事無聊且沒意義,家長也不要幹擾他們的思緒,否則就會破壞他們的專注力。
這時候,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不要製造噪音,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
5.「塗鴉娃」
智商相關性:★★★★
前陣子,孫儷就在社交平臺上發文道:
「我們家的牆就是他們的畫板,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造,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孩子年齡小,想像力天馬行空,他們就喜歡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展示出來,雖然塗鴉的行為讓父母有些難受,但這也算是一件好事。
孩子通過塗鴉畫畫,可以促進他們的精細運動和大腦發育,鍛鍊想像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對策
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一個作畫空間,讓他們自由的在上面塗鴉,這樣既不會束縛他們的想像力,也不會把家裡弄得太髒。
同時,孩子的繪畫顏料也要豐富一些,馬克筆、毛筆、蠟筆等等,都讓他們嘗試一下,說不定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6.愛指揮別人
智商相關性:★★★☆
有些孩子天生就具備領袖氣質,他們在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會在無意間對他們發號施令,喜歡指揮別的小朋友。
奇怪的是,這些小朋友就算被指揮了,也絲毫不會埋怨,這就是領袖的人格魅力吧。
對策
領袖和領導看似相同,但是涵義不同。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做領袖,但不要讓他們學著做領導。
前者,孩子在指揮別人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禮貌和尊重,而後者只不過是互利互惠關係。
高智商的寶寶,往往會具備這6種表現,你家娃中了幾個?
孩子想取得成功,除了智商還要具備哪些素質?
1.情商
某種意義講,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伴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較高的情商可以幫助孩子更有前途。
研究表明: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智商只佔20%因素,而情商可以佔據80%左右。
兒童情商主要包含12個方面,分別是:自信心、責任心、同理心、人際交往、挫折抵抗力、情緒管理、問題解決力、獨立性、創造力、領導力和感恩。
所以,孩子想獲得成功,光有智商沒用,還要具備這12個方面的情商哦。
2.意志力和耐心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某種積木一共有120個碎塊,智商相同的兩位孩子都需要45分鐘才能完全搭完。
這時候,一位孩子搭了15分鐘的積木就沒有意志力和耐心了,他放棄了這個玩具。
另外一位孩子,他堅持了45分鐘,搭成了屬於自己的積木城堡,取得了成功。
這兩位孩子智商相同,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區別就在於意志力和耐心。
孩子沒有耐心與堅毅,永遠不會成功。
3.自律性
有些孩子明明很聰明,寫作業很快,卻需要家長陪伴在身邊才能完成。
有些孩子可能智商一般,但是卻不需要家長看管,他們獨立就能完成作業。
這兩種孩子的區別就在於自律性不同。
孩子沒有自律性,就不會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更不會有意志力和耐心,他們會自我鬆懈,給自己的失敗找理由,從來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所以,孩子想獲得成功,離不開自我約束的自律性。
兜媽寄語
當然,孩子這些舉動都是正常現象,它們可能是智商高的體現,但是這並不代表孩子就會走向成功。
智商,不是決定孩子成功的唯一因素,家長要記住哦!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家孩子在三歲時有這些舉動嗎?你們覺得準嗎?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