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並且教育水平和教育設施也變得越來越好,但是反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孩子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而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學習成績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唯一憑證,但卻是最明顯的憑證。
很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但是卻發現孩子在進入學校後,總是跟不上老師的速度,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墊底。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在6歲前便能看出端倪,主要是這3個方面的特徵,家長們一定要留心。
第一個: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強
想要學習成績好,首先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一定要強。所以父母們觀察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就可以留心一下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強。
父母們在私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關於邏輯思維能力的簡單的題目,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答,這樣就可以測試出他們有沒有天賦,是不是讀書的料。
第二個:是否能控制情緒
是否能控制好情緒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他們往往沒有能力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把喜怒表現在臉上,有時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和傷人的行為。而在未來的道路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一個人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必然會受到挫折。
而從孩子是否能控制好情緒,也能看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因為在校園屬於集體生活,孩子所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家庭的同齡小孩兒,如果孩子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必然會和其他孩子產生爭吵,這就會嚴重地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培養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三個:專注力不強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強,那麼孩子可能也不是讀書的料。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除了努力之外,就是專注力一定要強。專注力強的孩子,他在學習中更能沉下心來,更能投入其中,所以專注力強的孩子成績往往都很好。
如果父母們發現孩子在家裡總是集中於某件事情時,那麼恭喜你們,你們孩子的專注力很強,那麼他在步入學校學習之後,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如果你家的孩子以上三個點都不佔,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培養這些好習慣呢?
第一:多給孩子購買幫助他們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讀物和玩具,讓他們在學習和玩耍的過程中鍛鍊和開發自己的大腦。
第二:耐心地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第三:幫孩子集中於一件事情時,父母們不要去打擾孩子,要給孩子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孩子才能獨立思考,並且培養孩子很強的專注力,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有見識、有眼光的父母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從書中學習知識,自己幫助自己建立「行為習慣」。
很多家長給我推薦了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我覺得非常不錯,今天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冊,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培養孩子十種情緒正能量:自我保護、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情緒管控、懂禮貌、友誼、分享、自強、自律。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跟孩子相處。
全套繪本貼心考慮孩子生長發育特點,每一個主題故事,都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配有精緻的手繪插畫,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
繪本故事的表現形式容易被孩子接受,生動、有趣的故事場景將成長的道理蘊涵其中。親子共讀的形式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快樂閱讀。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