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劉文芳 記者張剛 翻拍劉文芳
記者張剛
攝□本報記者 江丹 實習生 乙藝
1936年,劉文芳4歲,扎著一個頂天辮,進出監獄幫助地下黨傳送信息;1942年,劉文芳10歲,從日本人的刀下救出一位青年女幹部。出生在革命家庭的劉文芳,父親被敵人的酷刑折(之後慘遭殺害。如今,身在濟南、已經82歲的劉文芳說,那是革命者的英雄氣概,她要繼承父親的意志。
頂天辮傳遞情報 7歲時幫父親藏槍
劉文芳的兩個舅舅是地下黨,1935年,他們因為參加農民武裝暴動,被關入監獄。監獄設有4道門卡,探視和送飯的人都不能進牢房。當時劉文芳只有3歲,經常跟著外婆到監獄給舅舅送飯。她按照外婆的叮囑,拿著農家的棗子送到看守手裡,因為年紀小、扎著頂天辮,還帶著天真勁,很受看守的喜歡。往來送飯一陣子後,看守們允許她從一個洞口裡鑽進牢房,把飯直接送到舅舅手裡。
每次送飯進牢房後,舅舅都會重新給她編辮子,回到家後,外婆會拆開她的辮子再重新給梳一遍。當時的劉文芳並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只記得有一次,舅舅手上的鐐銬還碰痛了她的頭。轉過年來的秋天,兩個舅舅在獄外同志的配合下,成功越獄。後來劉文芳才知道,當時監獄外的同志經常利用她和外婆去送飯的機會向獄中的同志傳遞信息,而那些情報就藏在她的頂天辮裡。
劉文芳說,她的兩個舅舅出獄後,都參加了抗日武裝。她的父母、姨媽也都是那個年代的革命者,算得上是革命家庭。當時共產黨的隊伍還不強大,身份、活動都需要保密,就連她的父母互相也不知道對方早已經加入黨的隊伍。
1939年,7歲的劉文芳還幫父親藏過一次手槍。劉文芳回憶,父親的警衛員回家過年時遭敵人俘虜後叛變,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正在睡覺,數名日寇和偽軍突然闖入家中,父親拿出手槍想反擊已來不及,又顧慮我們會受傷,隨即把手槍放到我的枕頭下,我迅速拿過來藏在身下」。父親被帶走後,媽媽用弟弟的油尿布把手槍包好,藏在院子裡的水井中。第二天,日本人又到家裡來找手槍,在房屋內外搜了個遍也沒找到。
個子小但心大 刀下智救女幹部
父親被捕後遭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最後犧牲。劉文芳說,那是革命者的英雄氣概,她下定決心,要繼承父親的意志,抗日救國。1940年,參加抗日工作的姨媽和姨夫回家探親,劉文芳要求跟著他們去抗日。「當時我才8歲,他們說什麼也不同意,我下決心非去不可。」最後姨夫答應她在抗日區政府當一名通信員。
劉文芳說,小時候經常吃不飽,身體也比同齡的孩子弱小。「個子小,但是我心大。」當時掩護一些文件的時候,是個角落她就能鑽進去,把文件秘密藏在牆縫裡。劉文芳回憶,當時日本人實行「三光政策」,有一天早上,突然包圍了村莊,將村民集中到廣場上,旁邊架著機關槍,還點著一個大火堆。一個日本軍隊的小頭目突然從人群裡拉出一位女青年,用指揮刀壓著她的脖子,問她是不是八路軍。女青年說她不是,人群裡也有人喊「她不是」,但是日本人依然不相信。眼看就要將那位女青年往火堆裡推的時候,劉文芳從人群裡衝出來,抱住她就喊:「娘,娘!」那位女青年也順勢將劉文芳摟在懷裡。劉文芳說,當時日本人就用刀指著她的鼻子問,「她真是你娘嗎?」劉文芳爭辯,「她真是我親娘,是我親娘,你們殺了我,她也是我的娘。」
日本人總算相信了,將那位女青年和劉文芳放回人群裡。還有一些被拉出來的革命幹部因為實在沒有人掩護,被敵人推進了點著的大火堆裡。劉文芳情不自禁地就要哭,被旁邊的那位女青年一下子捏住鼻子。「一旦哭出來,我們就都被暴露了。」劉文芳說,事後她才得知,她救下的那位女青年實際上是剛剛調來的一名幹部,還未接上頭,就被日本人抓住了。後來,兩人因為分散活動而失去聯繫。
老伴記錄革命經歷 撫今追昔珍惜現在
劉文芳與老伴在濟南生活了幾十年,老伴一直惦記著,要好好寫寫她的故事,「戰火中的少女」。之前,劉文芳口述那些革命經歷,老伴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電腦上打出來。老伴說,劉文芳從小就出生在革命家庭,一直在為革命努力做事。新中國成立前夕,她還跟戰友們駐守在北京西北方向,確保開國大典順利進行。
跟很多老革命者不一樣,劉文芳不願意一遍遍地回憶過去的那些經歷,一回憶,就像又回到那個時候,日本人的機槍架在高處的房子上,她和鄉親們躲在溝道裡逃跑,子彈「嗖嗖」地從頭頂掠過。「還是現在好。」她說。
(濟南愛國擁軍促進會盧勤虎對此文亦有貢獻)
【家族傳奇線索徵集】
每個家族都有歷史,每段人生都有記憶。家族的歷史碎片,或可拼湊起一個遠去的大時代。一切家史皆國史,它為宏大綱目寫下註腳。正如我們經歷著濟南的當下,我們的先輩見證了濟南的歷史。「家族傳奇」欄目,希望能書寫你的家族故事,打撈那些隱去的生命閃光點。
熱線電話:8288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