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別傻了!

2021-02-07 英華蘭DrBing


DrBing | 啟蒙



很多媽媽都問,怎樣讓孩子愛上學英語?課外班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Bing之前也多次解答過這個問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現成的。


我有一位做朋友,每次推薦課程前,自己都帶兒子評測一下。上了好多免費的英語平臺課,現在,他兒子英語可好了,一分錢沒花~


網絡最好的地方就是把教育拉平,提供了更低試錯成本,和更多可能性。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比如,李松蔚就試了好多,最後選擇了魔力耳朵。親測體驗寫的特別真誠,有這份心,孩子是一定可以學好英語的。


李松蔚老師是北大心理學博士,也是中國人氣最高的心理學大咖之一,聽聽他對英語學習的見解和推薦,或許你會有所收穫。



很多人都以為,讓孩子學英語(基本上,做別的事也差不多)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讓他發自內心熱愛學習……這個思路,是對內驅力的誤解。


「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謬誤。


話雖如此,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一年前,我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英語機構,是一個死貴的外教小班,用的是國外的教材,從自然拼讀開始教。顯然,女兒無法適應這套不知所云的東西,覺得不好玩。


我像絕大多數家長一樣,軟磨硬泡,朗讀,記憶,完成作業,並且循循善誘:


「這個東西不好玩,但是很重要!」


我還拿出國旅遊之類的事當誘惑。美國那個迪士尼……比上海的那家不知道高檔到哪裡去了!正宗的米老鼠和艾莎公主都說英語!你要是說不來這個東西,別說跟他們合影了,去飯店吃飯,你都得餓肚子。


「嗯?你幫我點菜不就行了嗎?」


好吧……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類似這樣的對話我們進行過多次,直到有一次她說:我根本就不愛「學」英語。


我終於意識到,事情麻煩了。


她根本就是對這個東西毫無熱情,我越是苦口婆心,孩子越是把整件事當成任務敷衍,迫於壓力讀讀寫寫,都是有口無心。


我意識到——是「我」想讓她熱愛英語。但她並不需要熱愛這個東西。


英語是一個工具,工具的功能是被使用,而不是被熱愛。


我們小時候學說話,熱愛過中文嗎?甚至都不知道「中文」是什麼,但並不妨礙我們掌握它啊。


我們是怎麼掌握它的?因為要用它跟人說話。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讓孩子熱愛英語,而是熱愛生活。然後,一旦發現英語對生活有用,就OK了。



所以你看,語言不是目的,結交朋友,發展關係才是剛需


所以重點不在於環境中有多少人說英文,而在於孩子用英語幹什麼。我試過為女兒營造全英文環境,幾天之後,迅速發展出來了三句話:


「I don’t know.」

「Help.」

「How do you say XXX in English?」


發展出第三個句子之後,再也不用學新的了。無論想表達什麼,都用這句話問我,XXXX的英語怎麼說?逼著我用英語說一遍,然後照葫蘆畫瓢地重複一遍。


——你看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多聰明,多餘的力氣一分也不費。



沒有條件送孩子出國的家庭,怎麼辦?這時候英語不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它還能用來幹嘛?


它可以有別的用處,比如用來看原版動畫片,英文繪本。


——看了幾集原版的《小狗汪汪隊》之後,就嘚瑟他會叫每條小狗的英文名,用來在別的小朋友面前顯擺。


說起來,顯擺絕對是小朋友們的一大剛需,而英文是用來顯擺的最好工具(這一點,成年人只怕也差不多)。


在課堂上,英語也可以用來獲得老師的讚美,或用來跟別的小朋友競爭。


——跟成年人的競爭不一樣,孩子的競爭是一種遊戲。它是愉快的。


只要前提是,父母不插手。


如果父母的態度是:「這個東西超有用吧,我告訴你,好好學,以後還會更有用」,那麼英語就變成來自成人世界的某種「壓力」,這時候孩子就可能把它變成一個反抗的武器。


我見過很多孩子不愛學英語,不是因為缺乏對英語的熱愛,而是因為他們過於熱愛「反抗」本身。


他們用「不學英語」的方式反抗父母(不起床,不練琴,不寫作業,都是一個道理)。父母再死盯著不放,就是惡性循環了。


到這個時候,結論就呼之欲出了。


家長需要做什麼呢?


只要把種子埋到土壤裡,把魚兒放回水中,別的什麼都不用做。



最近給女兒試了一個在線的英語課程,四個孩子一個班。


上課的過程中有大量的遊戲,孩子們需要在電腦上搶答,還要合作完成任務。


我在旁邊陪了幾節課,覺得這時候英語的作用,與其說是跟外教對話,倒不如說是為了在幾個中國孩子中脫穎而出。


孩子的玩法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讓孩子用英語「玩」


自己玩,互相玩,衝突,合作,競爭,做遊戲,發展關係。家長這時要做的,有時是要把自己藏起來,不要讓這件事沾上自己的意志。


英語等於是一套彩筆,把孩子們留在一個滿是彩筆的屋子裡,什麼都不用管,他們就會往牆上塗滿東西。


這時候千萬不要說:「要熱愛這些彩筆!它很重要!將來更重要!」

倒是可以反著來:「別畫了!偶爾休息一下!」


孩子本來就享受這個過程,享受的同時,自然就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件事上。


最後推薦一下這個在線英語網課。



就是這個小兔子logo的,叫做「魔力耳朵」


我挑選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對四的小班。我不給孩子選一對一的私教課,因為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學習最重要的動力,不是外教而是同伴。


學習英語不是目的,遊戲才是目的。學習是遊戲的一部分。


同樣年齡,水平相仿的幾個小朋友,湊在一起,首先想的就是怎麼玩。這個課程平臺最好的一點,就是把上課變成了做遊戲,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推薦之前,我想了解這個平臺的優勢。平臺給我發了很多資料,告訴我他們的理念,他們的資源,他們對北美外教的篩選有多嚴格。


我覺得這些都很好,但我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個平臺真正讓我覺得不一樣的地方是:


1.他們沒有把英語本身當成目的,而是把心思花在孩子們的互動上。


把短短一節課的時間,變成了外教和孩子1V4的遊戲場有時各自為戰,有時組團對抗。


他們的外教是受過良好訓練的美國人,很清楚自己的教學目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調動課堂氣氛,讓孩子們玩起來。


2.他們發明了很多玩法。


我們參加了21天的跟讀訓練營,小朋友們有自己的群,每天打卡。


不是在學習英語,而是在學習如何競爭,如何合作,如何享受勝利的樂趣,如何體面地認輸,如何堅持,如何自我管理,如何結交朋友。至於單詞和口語,只是過程中捎帶手做的事而已。



3.價格適中。


很多家長說:「我只要孩子學得好,不在乎貴不貴!」但價格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量,它的高低決定了家長的心態。


如果花的錢太多,家長難免會按捺不住自己的焦慮:「這門課花這麼多錢,可不能只是玩玩而已!」這樣一來,又把學習變成一種壓力。


在這個平臺按年購買,折算下來一課時差不多50多塊,也就是平常出門打車的錢。


線上的另一個優勢,是節省時間成本,不必頂風冒雪出門,心態會輕鬆很多。孩子只當是對著電腦,跟小夥伴組隊玩個遊戲,「完成任務」的約束感降到最低。衝著這一點,我也打算今後用線上平臺全面取代線下的課程。


「魔力耳朵」線上課程請戳視頻↓↓↓



據說這個老師還是明星湯唯的口語老師哦~


第一次聽課要裝一個軟體,之後約起來就很方便了。

——方便是很關鍵的因素。


不要把上課想成「我要帶孩子做一件大事」,只要放手讓孩子去玩。


時不時地問問:

「今天玩了什麼?」

「你是怎麼跟他們一起玩的?」


而不是問:

「你今天都學會了哪些知識點?」

此外,真的是什麼都不用做。


學英語,英語本身不是目標,更不是「你」為孩子強加的目標。




這個魔力耳朵一對四小班課程,冰之前也推薦過幾次了,這回又爭取了一些名額,之前錯過的快領走不謝。


長按下圖掃描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就可以免費試聽,支持電腦和iPad上課。家有5-12歲孩子均可領取,三四歲的娃有基礎也可以申請試試看。到底效果怎麼樣,適不適合你家孩子,體驗過了才知道。


100個免費名額

先到先得↓↓↓

相關焦點

  • 你還在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學英語嗎?別傻了!
    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讓他發自內心熱愛學習……這個思路,是對內驅力的誤解。「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謬誤。話雖如此,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一年前,我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英語機構,是一個死貴的外教小班,用的是國外的教材,從自然拼讀開始教。顯然,女兒無法適應這套不知所云的東西,覺得不好玩。
  •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要發自內心,是孩子品質的具體表現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要發自內心,是孩子品質的具體表現一個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一個專橫跋扈的人,其實是最渺小、最無知的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讓自己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
  • 英語美文-自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麗
    英語美文-自信是一種美麗Self-confidence Is a Kind
  • 表面很傻,內心其實很精明的星座,千萬別小瞧他們!
    表面很傻,內心其實很精明的星座,千萬別小瞧他們!雖然水瓶座總在嘴巴上說著吃虧是福,但是如果你發現他們真的吃虧時,只是不動聲色,而且不願意計較,只要是能在自己承受的範圍之內,絕對不會說出來,可是水瓶座也絕對不會讓別人佔了便宜,內心非常的精明,當他們想要報復你的時候,你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你因為什麼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你因為什麼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的快樂閾限慢慢提高 也或許是我們的期待越來越多 回報開始慢慢不夠 我們開始變得不滿足 伴隨而來的是很難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 暑假每天闖20關,自主預習英語課文,他發自內心愛上英語
    「這些課文雖然沒有學過,但是孩子讀起來流暢度挺好的,因為很多內容都在大思英語上聽過了。」一年多以前,令祺的英語還需要媽媽輔導,不過現在,他不僅能夠自學,還發自內心地愛上了英語。▼令祺在這個暑假每天闖20關。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孟令祺的故事。在報名大思英語之時,令祺已經讀四年級下學期了。「原來學校的英語比較簡單,我還能輔導一下。」
  • 小學生繆可馨之死:不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為什麼要當老師?
    · 你們這些喊著袁燈美老師有罪的,勸你們別把孩子送學校。好的班級都嚴!· 錯在老師不該太認真,當個瞎子混日子,就不會惹禍上身了。說這些話的人,往輕處了說,你們有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往重了說,你們避重就輕,罔顧事實,一個生命隕落了,還要在孩子冰冷的屍體上扣上一朵「心靈脆弱」的帽子?她只是個孩子。魯迅的《藥》中,就寫了一群蘸著人血吃饅頭的人呢!然則,我認為——孩子脆弱,不是老師脫責的理由。
  • 自我心理暗示是一個人發自內心深處的靈魂召喚(原創)
    自我心理暗示是一個人發自內心深處的靈魂召喚先給大家講 一個故事,1944年冬季,歐洲戰場上戰鬥打得非常慘烈,人員傷亡眾多,英軍軍醫用來止痛的藥物已經用完,不少傷員因傷痛無法堅持戰鬥。一位博士講述她了當年考研時的故事:「本科的時候,我的外語是俄語,成績一向不錯;可當我決定考研的時候,卻發現我所報考的專業要求的是英語成績,要知道,在英語方面,我完全是一片空白!」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反而決心接受這個挑戰。
  • 讓男人一輩子「上癮」的女人:外表裝「傻」,內心聰明
    外表裝「傻」,內心聰明的女人,不是城府深,而是修養高。外表裝「傻」,不代表真傻,只是不在無謂的紛爭裡計較,也不跟不值得的人輕易翻臉,避免尬場,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和是非。她們不是不計較,而是很寬容;不是不怕苦,而是珍惜甜;不是不明白,而是留空白。
  • 真正愛你的人,這些表現,是發自內心的
    愛情這種東西,都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一個人愛不愛你,我們根本不需要去過多的考慮。因為一個愛你的人,從他的行動中,我們是一定能夠看出來他對我們的愛的。當一個人對你有以下三種表現時,說明他是真心愛你的,別裝作看不見。
  • 發自內心深處的精神動力,最終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差不多的年紀,都有家庭有孩子,從事著同樣的行業,一頓飯從下了班吃到飯店打烊,熱火朝天,一如我們選擇的川菜館。這位同事是一個很有禮貌和自信的人,也是我們四個人中發展最好的。說到孩子教育,他說,他只交給孩子基本的禮儀和教養,她最終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她內心深處對自己的期待。
  • 一位媽媽發自內心的後悔: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
    導語:一位媽媽發自內心的後悔: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英語神童」老爸的快樂育兒經:從內心欣賞孩子
    從內心去欣賞孩子 而不是為了需要  「這個孩子不是我的。」當一個父親當著兒子的面滿臉嚴肅地說出這句話時,你會不會心裡一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用愛的名義強加於他。」這樣的解釋,會不會讓你眼前一亮?
  • 讀博應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
    原標題:讀博應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 理察·弗裡曼博士■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布魯姆伯利—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理事會博士培訓中心副主任理察我們期待優秀學生,但更希望學生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而且,我們更願意彼此學習。倫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因為生活在這裡的一半人口都並非在英國出生。在我們學校,能夠看到來自全世界的人,他們或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或來自非洲、南美洲,甚至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這為我們的研究和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環境,讓我們的教職工和學生視野更為開闊,從而能夠更好地彼此學習。
  • 北大心理博士:我的孩子不「熱愛」英語,但他卻學得更好
    對於英語的學習,李老師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還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福利,看完或許你會有所收穫。很多人都以為,讓孩子學英語(基本上,做別的事也差不多)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讓他發自內心熱愛學習……這個思路,是對內驅力的誤解。
  • 北大心理學博士: 你的孩子真的「熱愛」學英語嗎?
    這篇文章是他分享帶女兒學英語的經驗,他認為孩子學英語,「熱愛不是最重要的」,要孩子用得上的英語才能讓孩子學得好,並分享了他喜歡的機構,推薦給大家一讀,感興趣的家長定能從中受益。文丨李松蔚很多人都以為,讓孩子學英語(基本上,做別的事也差不多)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 你孝順父母,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
    瑤瑤一直很孝順父母,可是她的孝順,是被父母控制的,並不是發自內心。一味地滿足父母的需要,壓制自己的情緒,甚至不敢作出自己的真實選擇,只因為她覺得,父母生我養我,他們很辛苦,我不能這樣做。讓自己變成一個懂事的孩子,否則,就是不孝。
  • 發自內心的一句:老師好!就足夠了
    有一些「老學生」,對曾經的老師的問候過於敷衍,「節日快樂」設置成群發,至於發給誰,收到沒有,是不是發自內心的表達,已經無從知曉。「教師節,存,還是廢?」這個問題經不住討論。教育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善待老師,重視教育,尊重教師,永遠不會過時。我們不能因在過教師節中碰到問題而因噎廢食,更不能因教師的地位有所提高而變改初衷。讓教師節成為中國人一個最尊貴的節日,不好嗎?
  • 送一件禮物時,要發自內心
    (Bertrand Russell)送一件禮物時,送禮之人要發自內心,並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將其送給正確的人,且毫不期待任何回饋——這樣的禮物是純潔的。——羅素
  • 如何建立發自內心的自信,遇見更好的自己?
    因為這樣獲得的自信是依附於他人的,是沒有根的自信,真正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有面對、解決任何事情的底氣。自我感覺最好的時候一定是突破自己,做到以前沒有做到的事情,發現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時候,這時候自己內心是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