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應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

2020-12-11 東方網

原標題:讀博應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

理察·弗裡曼博士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布魯姆伯利—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理事會博士培訓中心副主任理察·弗裡曼博士訪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本版藉機就博士教育與招生話題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在家上網亦可獲取博士學位

記者:對中國學生而言,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因為在教育領域排名靠前而成為英國求學聖地之一。您可否對貴校特別是貴校的博士教育情況進行介紹?

理察·弗裡曼: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是由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合併而成,是倫敦大學學院(UCL)的重要組成部分。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成立於1902年,最開始以培養教師為主,但現在,其教學專業和研究已經多樣化。

目前,我們有多種研究性質的博士學位,既包括面對面和網絡授課相結合的博士學位教育,也包括全日制博士學位教育。2014年10月,我們還增設了完全網絡授課的在線博士學位教育,而我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在線博士學位教育,能夠讓學生即使遠在鄉村,只需要通過即時通訊軟體,就能夠在線學習,並能拿到博士學位。

除了前面,我們還提供兩種專業博士學位。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為教育學博士學位。該博士學位主要吸引教師及學校裡的高級行政人員,因為這些群體願意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該博士學位通常通過兼職學習形式,為期五年或更長,因為相當於專業培訓,因而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的職業發展,並能夠讓他們成為更好的博士生。他們主要進行「機構導向型研究」(institution—focused study),故而只對自己所在的教育機構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成果撰寫論文,但通常篇幅並不長。

第二種博士學位叫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主要針對想成為專業的教育心理學工作者的學生。

並不完全青睞優秀和高分學生

記者:在您看來,今天的學生,為何要去獲得一個博士學位?

理察·弗裡曼:歷史上看,人們習慣將博士學位看作進行學術研究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如果想在學術生涯中有長遠的發展,博士學位可能是最好的準備方式。而且,在獲取博士學位過程中,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研究,並能夠獲得專家型導師的指導。

15年前,英國政府發布一個探討未來博士教育的報告,指出並不是每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最終都走向了學術研究。當然,有些人確實不是。然而,我想說,拿到博士學位,能夠讓自己的思維技能(mental skill)大幅提升。這意味著讀博者能夠更好地處理和面對多種狀況,並且能夠掌握各種研究方法。創造力是博士教育的重要一部分,英國博士教育通過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來幫助他們提升創造力。

記者:那麼,英國高校,特別是貴校,最想招收什麼樣的博士生?

理察·弗裡曼: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有意思。我們當然想招收全世界最好的學生,並且想把他們培養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博士畢業生。然而,當我們真正與學生交流時,並非完全堅持這個原則,因為並不是優秀的學生我們就一定青睞,也並不是高分就行。我們期待優秀學生,但更希望學生發自內心地「醉心」研究。

而且,我們更願意彼此學習。倫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因為生活在這裡的一半人口都並非在英國出生。在我們學校,能夠看到來自全世界的人,他們或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或來自非洲、南美洲,甚至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這為我們的研究和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環境,讓我們的教職工和學生視野更為開闊,從而能夠更好地彼此學習。

為國際學生提供英文寫作指導

記者:如果中國學生申請來英國讀博士,特別是去貴校讀博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理察·弗裡曼:首先,學生需要先取得一個碩士學位,這是基本要求。其次,學生還要具備語言技能。來英國學習,必須先講好英語。在倫敦,中國學生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而且所有教師都用英文教學。如果沒有很好的英語技能,在這裡的學習幾乎是「災難性」的。

在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中國學生很多,但如果中國學生不和中國同伴混在一起,可能英文會進步得更快、更好。留學英國前,務必要會說、會寫、會讀。

記者: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會為國際學生提供英文幫助嗎?

理察·弗裡曼:我們有學術寫作指導中心,並為國際學生提供英文寫作指導。在日常交流中,我們聽和說的能力不一定要求完美,但聚集到學術寫作,英文能力必須完美才行。學術英語和日常英語有很多不同,例如學術英語有一些特定的語句表達形式,但日常英語,特別是口語,就可能夾雜很多地方英語。即使在倫敦,也有國際學生聽不懂的英文表達,而學術英語卻是非常正式的國際英語表達,與日常英語相比更為精確。

記者:因為貴校與倫敦大學學院在去年實現了合併,這對招收國際學生會有影響嗎?

理察·弗裡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兩大排名靠前的高校強強聯合,影響終究不容小覷。之前,國際學生申請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可能優先考慮專業排名第一的學校,如果不行再考慮專業排名第二的學校。現在,兩校合併了,學生就沒有這個顧慮了。而且,合併之後,我們仍然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報考。

讀博抉擇應該與導師實現雙贏

記者:在吸引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方面,貴校有哪些舉措?

理察·弗裡曼:我們學校有很多針對中國學生的優惠政策。目前,我們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國際學生都能夠來免費學習。為此,我們正在與各國政府溝通,希望能夠得到他們更多的經費支持,以鼓勵更多的國際學生前來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國家都表示,能夠提供經費讓本國的學生出國學習,但他們必須去全球前五十的高校深造。2014年,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在教育類排名中全球第一,但綜合排名並非全球前五十。然而,倫敦大學學院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英國高校。現在兩校合併,應該說國際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政府獎學金支持。

記者:對於想報考貴校博士的中國學生,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理察·弗裡曼:首先一定要保證自己擁有良好的英文能力,特別是要保證自己的英文讀寫能力。其次,一定要深入思考並確定自己想深造的研究領域。在英國,導師青睞有創意、有想法的學生。學生思考自己做哪方面的研究,然後導師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做研究。為此,學生在選擇和聯繫導師之前,一定要有基本的研究選題、思路和想法。

讓我很詫異的是,有的學生同時申請了很多導師的博士生。有一個國際學生申請我的博士生,說我是一個完美的導師,但他的研究方向完全不是我的研究和教學方向。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有幾百個博士生導師,他們各有專攻。學生需要認真研究每一個導師發表的作品及研究領域,然後篩選出與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博士生導師。遇到不是自己研究領域的申請者,我會轉給相關領域的同事,但有時候,同事會說他的博士研究生名額已經招滿了。我想強調的是,選擇來我們學校讀博,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申請計劃與研究規劃,既符合自己的專業發展,又能與所申請的博士生導師的研究領域結合起來。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很奇怪,有些研究生入學時不想讀博,但當畢業時,卻拼命地想讀博
    可是當我們真的要面臨畢業時,發現越來越多當初不考研的學生最終還是選擇考研,而這便和一些碩士研究生入學時不想讀博,但到了畢業時,卻拼命的想讀博,有異曲同工之妙。 難道他們不知道讀博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博士畢業很少能夠準時嗎?難道他們不知道讀博是對自己耐力和韌性的高度考核嗎?說實話,每一個最終選擇讀博的碩士研究生,內心都特別的清楚,所有讀博的壓力和負擔都明白,但還是要選擇讀博,或者說還是要一條路走到黑,只因其中有著很多現實的難題和誘惑。
  • 你因為什麼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你因為什麼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的快樂閾限慢慢提高 也或許是我們的期待越來越多 回報開始慢慢不夠 我們開始變得不滿足 伴隨而來的是很難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 窮人孩子要不要讀研讀博?
    窮人孩子要不要讀研讀博?最近我在瀏覽網站時看到一個求助的帖子,大致內容是:一位大四學生,大學四年一直都是專業前三,在校連續三年拿到國家勵志獎學金,可是考研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很想調劑學校繼續深造。雖然爸媽支持,但因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爸媽老實又不受親戚鄰居待見,怕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糾結是找份工作賺錢為家裡分憂,還是繼續深造讀研讀博。
  • 是選擇工作還是選擇讀博?
    本期要閒聊的內容就是關於讀博時間點的選擇,工作後讀博vs畢業後直接讀博相比,拋磚引玉,暢所欲言。1.工作後讀博的利:如果說之前有申請博士的能力和機會,但是由於當時的如此種種以及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先去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被無聊的重複重新挑逗起自己對學術研究的渴望。
  •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要發自內心,是孩子品質的具體表現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要發自內心,是孩子品質的具體表現一個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一個專橫跋扈的人,其實是最渺小、最無知的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讓自己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
  • 讀博讓你明白了什麼深刻的道理?
    很多的人讀博之前想想中的讀博是美好的,可讀博之後,現實的博士生活又是痛苦的。所以讀博讓你明白了什麼深刻的道理?我就此結合自己的讀博經歷,談一談自己讀博的深刻體驗。3.讀博要耐得住孤獨你會發現人生來孤獨,還將一直孤獨下去,這並不是壞事。讀博的時候你要耐得住孤獨,做實驗、寫論文的孤獨,以及可能別人的不理解。別人逛街吃喝玩樂你要呆在實驗室做實驗,呆在圖書館寫論文。讀博必定是孤獨的。
  • 她說道:「我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抱歉,但...
    在演講過程中,默克爾眼含熱淚地說,科學家們實際上是在懇求民眾堅持科學的防疫規定。默克爾眼含淚光,並做雙手合十狀。她說道:「我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抱歉,但如果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每天590人死亡,那麼在我看來這是不可接受的。
  • 真正愛你的人,這些表現,是發自內心的
    愛情這種東西,都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一個人愛不愛你,我們根本不需要去過多的考慮。因為一個愛你的人,從他的行動中,我們是一定能夠看出來他對我們的愛的。當一個人對你有以下三種表現時,說明他是真心愛你的,別裝作看不見。
  • 在粵港澳臺僑學子觀看國慶直播: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自豪
    在粵港澳臺僑學子觀看國慶直播: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自豪 2019-10中山大學供圖 攝   中新網廣州10月1日電 題:在粵港澳臺僑學子觀看國慶直播: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自豪  作者 黃麗君 郭軍 王堅  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
  • 為什麼越長大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每天陪你,一路讀行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一讀
  • Nature:讀博不該有害身體健康
    安妮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自從讀了博,頭髮越來越少,精力越來越差,和工作的同學比起來越來越窮……而手裡的研究,還是沒什麼進展。會議嘉賓之一、德比大學的心理醫生&學生福祉研究負責人Gareth Hughes說,很多學術界的人把吃苦當榮譽,大家覺得如果一個人好好讀博不摸魚,那他肯定會累出病來,這種想法簡直匪夷所思。而且,他認為這種「讀博會累出病來」的文化,讓研究生們過度勞累,壓力巨大,影響了學界的人才培養。
  • 國外讀博與國內讀博相比,哪個含金量更高?聽聽導師的建議
    但是還有一部分準備讀博的同學,他們會被這樣一個選擇所糾結住,那就是讀博到底是國內讀好還是出國讀好呢?至於國內讀好還是國外讀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認為出國讀博要好,因為相比博士期間的出國交換來說,直接去攻讀一個國外優質平臺的博士學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為很多領域的頂級科研團隊都是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名校裡,去這些院校攻讀博士學位無疑是掌握了某個學術領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臺,再加上與研究導師和團隊的良好合作關係,畢業後即使回國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間的團隊繼續開展國際合作
  • 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
    沒有讀博經歷的人很難體會到那種沒有其他支撐,獨自在未知中摸索,並且試圖打開一扇窗的迷茫與艱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博士,這句話是真的。如果現在你問我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我會果斷回答必須是對科研有興趣的人。
  • 小學生繆可馨之死:不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為什麼要當老師?
    也許令袁燈美老師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所帶班級的一位學生,下課後決然地翻下陽臺,墜樓而死。2020年了,這種津津有味地啃著人血饅頭的人,還滅滅絕呢?不是發自內心愛孩子,為何要當小學老師?不是發自內心愛孩子,不要當小學老師。老師是最辛苦的職業,一點兒也不假。
  • 一位機器學習方向博五學生談論了他的讀博經歷
    讀博值不值得?如何才能順利完成博士生涯,並為職業發展打好基礎?最近,社交網絡上就此展開了一場爭論。 讀博還是不讀博,這是個問題。   是否讀博、讀博有多難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最近,一個 reddit 熱帖再次點燃了大家的討(tu)論(cao)熱情。   一位機器學習方向博五學生談論了他的讀博經歷,而主旨竟然是「為什麼你不應該讀博?」。
  • 孝敬父母應發自內心,落實在行動上
    「每周給父母打電話」列第一   新「24孝」標準一經推出,許多網友便不由自主地拿個人經歷一一比對。有人很興奮地說,做到了一大半;也有人很慚愧,因為24條他只做到了其中4條。更有一名細心女網友仔細地逐條分析,如「第4條做得不好,第7條不知為何物,第21條做得很不錯,父母能熟練地使用微博和QQ」,最後表示「繼續努力,細心侍奉,雖不是日日陪伴,但心裡時時掛念」。
  • 科學網—不要輕易選擇讀博
    近年來,我們在各種論壇與朋友圈中,都不難看到諸多與讀博相關的話題,比如要不要讀博士、為什麼讀博士、讀博後要不要從事學術研究等。在最近博士到中小學任教的熱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多半原因還是收入問題和就業難問題。因此,在對拿到博士學位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做進一步思考前,面對現在博士群體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對眾多站在博士圍城之外躍躍欲試的青年學子說上幾句話。
  • 讀博是否必要以及讀博的理由
    身邊總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讀博是否有必要,為什麼要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沒有必要是個人選擇,要看您對未來人生是如何規劃的。眾所周知,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捷徑,所以,只要具備讀書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肯定是讀的越多越好。
  • 讀博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讀博的意義除了是一個科研訓練的過程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鍛鍊也能幫助你成長為一個能力更全面的人。1. 執行力就是你必須對你自己負責。很多博士生在讀博的過程中時常都會有一種無助感,在面對困難重重的課題研究,這樣的情緒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沒有人會對你負責的,你的導師不會,你的師兄師姐不會,除了你自己。
  • 發自內心的一句:老師好!就足夠了
    據說那天有一位老師到醫院檢查身體,拿出教師證來意外地享受到了優待。不久之後,有一位重點中學的中年教師,無黨派人士,一下子被任命為分管教科文衛的副縣長,在無形之中,教師的形象陡然高大了起來。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可喜的變化:全國的民辦教師早已經轉成公辦了;教師從業有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師範院校熱門起來了,想當老師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師的職稱評定變化更大,小學教師也可以評教授了;教師法規定的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水平的目標得到了部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