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和故事書能夠豐富孩子的情感,圖鑑和百科能夠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而思維遊戲書則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
之前給兒子買了很多故事書,不過兒子還是會問很多問題,他自己還說他是個「問個不停的加斯東」,而我能回答的問題也有限,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太多,所以新入了一些百科書,和兒子一起了解世界。
今天想分享一本《巧克力》,巧克力是女孩子的最愛,它口感細膩甜美,有一股濃鬱的香氣,吃上一塊讓人心情愉悅。
但是你知道巧克力是怎麼來的嗎?這可是一段傳奇之旅……
《巧克力》
[法]史黛芬妮 · 勒迪/文
[法]迪迪埃 · 巴裡斯維克/圖
製作巧克力離不開可可樹,它們生長在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氣候溼潤的熱帶國家。
可可樹非常脆弱:它們怕大風吹,也害怕烈日曬。
為了讓可可樹能夠茁壯成長,農民們把它們種在香蕉樹的樹蔭下。
和很多樹一樣,可可樹也先開花,接著花朵慢慢結出果實,這就是可可豆莢。
等到可可豆莢成熟了,人們就把可可豆莢摘下來,然後用刀子劈成兩半,再用手從豆莢裡取出豆子。
一顆豆莢裡有幾十顆豆子呢!
農民們把這些豆子放進箱子裡,蓋上樹葉,讓它們發酵一段時間,還要定期翻動,這樣會變得更加美味。
發酵後的豆子拿出來晾乾,這些豆子就變成深棕色的可可豆了。
可可豆便是巧克力的原材料。
農民們把處理好的可可豆裝成袋,等著收購商來拉。
這些可可豆會被運送到世界各地的巧克力加工廠。
這是一家巧克力加工廠,工人們把可可豆倒進巨大的機器裡,這些機器負責清理可可豆,去掉灰塵、小石子……
工人們碾碎可可豆,然後將它們放入大爐子裡烘烤。
烘烤後的可可豆會散發出香甜的味道。
接著,工人們繼續壓碎這些可可豆碎粒,做成奇苦無比的可可餅。
工人們給可可餅加壓,從當中榨出液體的可可脂……
剩下的圓餅經過研碎之後,就是我們早餐衝飲的可可粉。
這裡是製作巧克力的地方,機器正在混合併攪拌可可餅、可可脂和糖,如果想要製作牛奶巧克力的話,還需要添加奶粉。(攪拌常常需要好幾個小時。)
再經過幾道漫長和精細的工序之後,一塊塊排裝巧克力就做好啦!
最後,工人們給這些巧克力穿上漂亮的紙外衣。
現在到處可以見到巧克力,但是巧克力最早來源於中美洲的阿茲臺克人,他們發明了最古老的巧克力食品——苦水。
它以可可和水為主料,並添加辣椒、胡椒、香草等,無需加熱,直接飲用。
500年以前,西班牙人在徵服了阿茲臺克王國之後,將可可帶回了歐洲,從此以後,歐洲人開始在可可裡放糖,然後煮熱飲用。
許多年以後,巧克力的生產廠家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固體巧克力:先是黑巧克力,然後是牛奶巧克力,後來又有了榛子巧克力和白巧克力。
這裡是巧克力大師的作坊。
巧克力大師從巧克力生產廠家那裡購買了最好的巧克力餅或巧克力塊,然後在自己的作坊裡融化。
接著,他們就用融化的巧克力製作各種形狀的巧克力糖果:杏仁夾心巧克力,焦糖巧克力,還有杏仁餅巧克力……
這裡是巧克力商店,裡面飄散著誘人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想要嘗遍所有的巧克力。
巧克力沙龍是全球最大型的巧克力活動,巧克力製作大師們會用巧克力做出各種各樣與眾不同的模型。
這些奇思妙想總能震撼觀眾的眼球,最美的模型還可能在巧克力沙龍上獲獎。
1,寶媽說說
寶媽們一直說想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很重要,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便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情感深厚。
事實上孩子的興趣是自生長的。
我們需要給孩子留有空閒時間,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的興趣。
同時需要引導孩子,接觸更多學科,更多信息,讓孩子發現更寬廣的世界。
我會繼續努力尋找更多好書,分享更多好書,一起打開孩子的科學之眼,陪伴並引導孩子發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