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又一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實現了從立項、公開招標到開工建設僅用了63個工作日,比原計劃早了3個月,刷新了項目落地最快速度紀錄。
該項目作為經開區加快建設亦莊新城的重點項目,位於亦莊鎮東工業區,建成後將作為生物醫藥標準廠房。對於這樣的「亦莊速度」,項目業主單位亦莊新城實業公司負責人感觸頗深。公司原計劃用半年時間辦理項目立項到開工的各種審批手續,而在2月經開區在促進重點項目開工時,要求4個月辦理完所有審批手續,要保證項目在6月底開工。當時,項目所有審批工作尚未開始,面臨專業人員少、經驗不足等各種問題。
項目最快速度開工紀錄,這背後是經開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的有益探索,不僅實現了審批事項權限的物理集中,通過半年左右運轉,還讓審批事項產生了化學反應。
這樣的化學反應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經開區行政審批局通過半年左右的摸索,逐漸形成了一套綜合技術服務機制,從項目立項到取得開工證的產業用地審批全流程,主動提供審批交底、定製化流程、專人跟蹤服務、技術答疑、諮詢服務等綜合性服務,讓項目審批效率大幅度提升,審批速度大為加快。
通過多次交底會、協調會、答疑會、督導會,行政審批局全面梳理了項目從立項到開工需要審批的事項及辦理手續,每個辦理手續需要具備的條件及準備的材料,申報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並進行工作時間倒排計劃,明確各審批事項完成的時間節點,各時間段需要完成哪些工作,讓項目公司瞭然於胸。
另外還安排專人盯倒排工期節點,督促參與單位按計劃啟動審批項目、完成審批工作。針對公司技術不熟悉的問題,組織工作人員、聘請專業機構人員提供技術類諮詢服務。主動介入協調參建各方,科學安排工序,解決疑難問題,疏通相關癥結,為項目快速推進保駕護航。特別是對參與項目第三方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考評打分,並在網上進行公示,倒逼第三方機構提升服務質量,配合業主單位推進工作進度。
未來經開區將繼續推進綜合技術服務,做好交底、統籌和指導,讓企業不走彎路快速走完各項審批手續,促進產業項目快速落地,讓產業用地發揮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