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釉和釉下彩區別 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

2020-12-22 房天下

其實選擇材質的過程中,有很多種要考慮的,包括不同材料配置以及不同材料的品質、風格等等。如果對這些內容不太了解,可以看看色釉和釉下彩區別以及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材料類型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然後調整出適合的材料方案,有助於減少各種使用的問題。

色釉和釉下彩區別

釉下彩罐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是陶瓷器主要裝飾手段,而色釉的單純、清澈之美。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一道釉」,是中國文化純美境界的一種表達。與青花的線條美感和粉彩的色彩斑斕相比,宋瓷則以單色釉著稱於世。無論是鈞瓷的海棠紅還是汝窯的天青色,或者是龍泉窯的梅子青以及越窯如冰似玉的翠色,都能讓人為之陶醉。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黑釉則分為石灰釉和石灰鹼釉兩大類。紅釉創燒於元代,種類很多,經明永樂、宣德的盛世後,明代後期迅速減少,近乎失傳,到清康熙時期得以恢復與發展,從西方引入低溫粉紅釉品種。綠釉以銅做著色劑,屬於銅綠釉。黃釉最早出現於唐代,正色黃釉為汝窯的高溫黃釉設計。

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

1、色釉有很多種,建議你用白色的,不要用顏色太鮮豔的,如大紅、天藍、深綠等等,這些大都採用鉛、鎘、鉻等重金屬氧化物發色,雖然釉料經過高溫燒結,但長期高溫放湯不是很安全,酸鹼等會增加金屬離子的析出,建議不要使用。

2、分辨的方法很簡單,表面平滑如玻璃的釉中、釉下彩陶瓷的鉛、鎘溶出量極少或幾乎沒有,可放心選購;而表面有凹凸感的釉上彩產品,建議儘量選用表面裝飾圖案較少的產品。

3、其次,釉上彩陶瓷如果用手觸摸,製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觀察高低不平。如果親們感覺買的產品不放心,可用食醋浸泡幾小時,若發現顏色變化太過於明顯,則棄之不用。

4、消費者在選用釉上彩產品時,注意觀察圖案顏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鉛、鎘溶出量往往較高。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選擇無鉛釉"綠色"餐具更好,在一般在超市都可以買到,如白瓷骨質瓷不含鉛、鎘,而且畫面不易磨損,適合微波爐使用,是當之無愧的"綠色"陶瓷。

上述所介紹的內容就是色釉和釉下彩區別以及色釉瓷如何分辨優劣,希望能夠為更多人了解常見的陶瓷材料,在家具材料選擇過程中,也許會有更多參考。其實瓷磚或者是陶瓷有多種不同類型,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所以說在挑選的時候要考慮清楚這些材質的優缺點,然後再分析一下適合自己的類型。

相關焦點

  • 釉下彩、釉中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釉中彩:將施過釉的坯胎先經800℃低溫素燒,然後彩繪,接著又在表面噴一層薄釉,再經1060—1250℃的高溫快燒彩燒,時間為90—100分鐘。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用色料創作完畫作後,再用800℃進行二次窯燒。三、外表不同釉下彩:畫法是先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層的。
  • 釉下彩和銅紅釉的鼻祖——長沙窯(銅官窯)
    長沙窯是興起於中晚唐的商業性窯口,窯址位於長沙所轄今望城區石渚湖彩陶源村一帶,它的叫法多樣,我們現在叫長沙窯,唐時被稱為」石渚窯「,過去也叫"銅官窯"。釉下彩和銅紅釉就是這個窯口發明的,這兩樣的發明對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大的貢獻。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於是我就去搜集了一些相關資料,如何來區別它們!一起來看看吧~朋友送的釉中彩就拿這件瓷器來說,我們先來區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這兩者還是比較好區別的,首先從手感上,比較直觀。釉上彩的紋飾你上手摸會有痕跡感,而釉下彩和釉中彩都沒有這種感受。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大家好,我是大御瓷器的燕子,經常會有一些初次接觸瓷器的朋友們向我諮詢一些關於瓷器的專有名詞與知識,其實瓷器的世界太大,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也有太多,今天我就先來和大家講一講經常被搞不清楚的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闡述論釉下彩瓷的藝術特色
    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的裝飾策略。  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真正的釉下彩瓷是源於中唐時期的湖南長沙銅官窯。釉下彩繪的出現,突破了千百年來由唐代長沙窯創製的釉下單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鎮青花、釉裡紅單色彩繪之風貌,而使釉下彩瓷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 佳逸茶具|陶瓷釉下、釉中、釉上的區別
    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這三者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非常難以分辨,今天茶小逸就一次性給大家講清楚了。一、產生的年代不同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釉中彩: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瓷器裝飾材料和技法。釉下彩: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
  • 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 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1、首先我們可以直接現在釉下彩這種算比較乾淨的,而釉下彩一般都是先上彩色裝飾,再進行整體塗色一層透明的釉料,這種透明釉料一般沒有含其他的金屬礦物漬,這樣就直接隔絕了有顏色那層的釉色。其中釉上彩都是經過一層透明釉的基礎上上的一層彩釉,含有金屬礦物之類。
  • 淺談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瓷與書畫藝術
    長沙窯的瓷器在青釉下加繪彩色花紋,衝破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我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裡程碑。且其釉下彩瓷別致之處在於它的裝飾藝術,簡練精妙的彩繪,文字的裝飾。而中國的繪畫風格也到唐代才逐漸建立起來,在此時的詩歌書畫藝術也是得到了空前發展,吸納著來自世界的訊息。藝術在不同材料上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但所制的藝術品中的內容與風格卻是相通的。
  • 各種釉彩集於一瓶,海納百川瓷之巔峰——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賞析
    是明清兩代的官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對內外的賞賜和交換品。廠內分工計23作,以封建的超經濟強制為前提,採用協作形式進行生產。由於御窯廠集中了優秀的制瓷工匠,並可以不計工本地提高質量和創新品種,客觀上促進了制瓷技術的進步和整個瓷業的發展。二·乾隆時期的御窯廠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
  • 瓷中奇葩之窯變釉瓷:窯變無雙,獨一無二!
    據《飲流齋說瓷》載:「窯變者, 乃燒窯時, 火候不勻。偶然釉汁變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紅之色, 非一種顏色所能造, 必參以它種顏料。而火候深淺之處, 紅色失而他色露, 變成種種形式不等, 頗為特異, 因之踵作。蓋本偶然者。後遂成故然矣, 窯變先後所制, 也各有不同。若康熙末年之窯變, 紅藍二色, 均不發黑, 其釉與郎窯之釉略同。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中國陶瓷之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素胚上用陶瓷顏料進行彩繪、貼花等進行裝飾,又在這圖案上施上一層釉水,入窯經1200攝氏度至1400攝氏度的溫度燒制,燒制出來的圖案被釉層包裹著,在釉的下面,稱為釉下彩。釉下彩陶瓷表面平滑光亮、陶瓷晶瑩透亮。釉下彩是傳統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之一。
  • 呂成龍:《明清官窯瓷器》米色釉、淡黃釉
    雖多是單色釉,但並不顯單調,紅色的熱烈,黃色的華貴,藍色的靜謐,紫色的神秘,窯變的豐富……充分顯示出其釉質純淨典雅的特質,令人神往。此外,顏色釉瓷器還通過自然的工藝變化,增添韻律和節奏感,並與相適應的造型完美結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釉色的天然麗質。可以說,顏色釉正是以不加雕琢的天然意趣,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 盤點一下什麼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大家快來學習一下!
    有很多朋友選購瓷器的新手朋友都不知道什麼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那麼小編今天就一次性來告訴你,大家一定要認真好好學習下面的知識!1:釉上彩:釉上彩就是在燒成的釉面上彩繪,經過700℃--800℃的燒成完成,那麼釉上彩,它摸起來它是有凹凸感的叫釉上彩,我們常見的釉上彩的有從最早的這個宋金時期的這個紅綠彩,然後再到五彩,到成化的鬥彩,然後再到粉彩,然後最後到我們當代的新彩。2:釉中彩:釉中彩可以分為2種,第一種就是在胚體上吹釉,然後在繪畫,在吹釉。
  • 什麼是釉上彩?什麼是釉中彩?什麼是釉下彩?
    什麼是釉上彩?釉上彩是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或生坯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後,最後在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
  • 當「雍正單色釉瓷」偶遇「馬卡龍餅乾」
    雍正一朝的黃釉瓷以檸檬黃釉瓷最為出名,淡黃釉瓶、檸檬黃釉杯子、菊瓣盤等品種頗受歡迎。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
  • 長沙窯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之先河
    「君生我未生」瓷壺 ■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瓷鳥
  • 萬代名瓷之首冠——祭紅釉觀音瓶
    霽紅創燒於明早期,因作為皇帝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的名貴紅釉瓷,故名」祭紅「。霽紅釉色深沉,釉面光潤,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無黑點、無色斑,非常珍貴。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霽紅達到藝術高峰,但在明末失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參與下曾傾盡良工復燒祭紅。遺憾的是在清乾隆後祭紅釉的燒制再度失傳。
  • 釉上彩陶瓷盤盛月餅好看但有毒?專家這樣說……
    【科普】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傻傻分不清?「傳統意義上,陶瓷一般都是上釉的,有一層玻璃質的釉層。而陶瓷彩繪,基本使用的都是耐高溫的化工原料,含各種金屬化合物。」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美協副秘書長吳琴芬說。那麼,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究竟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