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教育丨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為灣區高質量發展培養高...

2021-01-11 新華網廣東頻道

  新華網廣州7月20日電(王厚啟 劉錦鵬)戰「疫」時期,「關愛」不停,拆開快遞的包裹,廣東工業大學的同學們都收到了什麼?一封來自書記和校長的鼓勵信,那是武漢同學收到的;4個功能模塊組成模電實驗套件,那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學收到的;一封企業的錄用通知書,那是家有兩位殘障人士的貧困生收到的......

  廣東工業大學疫情之下勇闖狹路,利用「雲端」,開設「口袋實驗室」,推動就業「雲服務、雲招聘、雲指導」。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說, 60多年來,學校堅持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辦學特色,緊密對接廣東產業市場需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產教融合,培養一批批社會需求的專門人才,服務廣東,尤其是支撐廣東產業的發展。

  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 伍嘉煒攝

  「線上教學」「雲實驗」「雲指導」 行逢狹路多措並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廣東工業大學早謀劃早行動,在1月底就制定了「線上教學」的預案。學校設立了愛心基金,聯繫三大運營商,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流量補貼。校長邱學青說,「能免的免,不免就減」。

  「狹路相逢勇者勝,」邱學青說。面對線上教學,許多老師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駕輕就熟,為了講好一堂課,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為了保障教學質量不降低,經常召開線上教學研討會,開展線上案例教學分享,通過新媒體推介優質課件、優質課堂等,97.8%的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優良。

  6月3日,電子科學與技術19(4)班的全體同學收到了一件快遞,那是陳安老師的教學團隊自主研製的「口袋實驗室」套件。捧著口袋實驗室盒子和印著校徽的電路板,同學們激動不已。「實驗裝置+仿真實驗」「翻轉課堂」等項目,都創造性地完成了實驗教學任務。「這些案例我聽了都挺感動的,」邱學青動情地說,「32萬人公共基礎實驗的線上教學時數,我們的老師做到了。」

  就業居民生之首。遭遇疫情,招聘市場崗位萎縮,1萬多名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又成「狹路」。廣工大駛入「雲」跑道,開啟了「雲服務、雲招聘、雲指導」。學校心系學生就業,克服重重困難,舉辦了大型雙選會「雲」招聘會7場,提供崗位145353個,「雲」宣講會97場,提供崗位數27550個,還為湖北籍困難畢業生發放專項求職補貼,實施「一人一策」精準幫扶。

  產教融合,打造新工科教育新模式

  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新華網 伍嘉煒攝

  瞬息萬變的時代,廣東工業大學瞄準工業社會發展需要,打造特色鮮明的新工科發展之道。「怎麼接地氣就怎麼來」,邱學青說:「主動適應科技和產業革命之變,聚集校內外創新教育資源,培養新工科人才。」 2012年,廣工大設立「IC2+2設計班」,升級改造傳統工科專業。

  在「工業4.0時代」與「機器換人」大背景下,廣工粵港機器人學院應運而生,這是新工科人才跨境培養模式的新探索。瞄準廣東省高端晶片設計與製造的需求,學校與廣州國家集成電路(IC)設計產業化基地聯合創辦「集成電路設計聯合學院」。

  學校還構建了新工科教育平臺,孵化了500多家高科技企業,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4家。

  邱學青說,社會對學生的認可度是檢驗學生培養質量的一把標尺。廣東工業大學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向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更高素質的新工科人才。

  勇立潮頭 培育人才建功廣東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我們的出發點就是為廣東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邱學青說。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廣東實施「1+1+9」工作部署,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廣州的國家IC基地建設、佛山的數控裝備、東莞的工業設計、汕頭的環境整治服務、河源的晶片製造……在廣東,哪裡有工業製造,哪裡就有廣工人的身影。在疫情的緊要關頭,學校謝勝利教授團隊堅持自主研發,發明「遠程」聽診器,可以無接觸處理心臟信號;王成勇教授團隊在短時間內提升口罩機核心功能部件——超聲焊接系統產能,大幅提高了口罩的生產效率。邱學青說,廣工人就是育人才應廣東產業之所需,建學科應技術發展之所需。

  「我們要支撐廣東省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轉變。」邱學青說。從科技創新到人才培養,學校堅持「與廣東崛起共成長 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理念,紮根南粵大地,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廣東地方經濟和科技需要的人才。從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到培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一切都是為了廣東省從「大」到「強」的轉變。

  60多年來,廣東工業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務實肯幹的人才。而今,廣工人正以創新推動廣東經濟發展,以擔當瞄準社會的時代需求,勇立潮頭。

相關焦點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
    7月20日上午,廣東工業大學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在大學城校區實驗3號樓智慧課室舉行。會上,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從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人才培養特色亮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舉措、招生政策和變化等方面介紹了一個「不一樣的廣工」,並生動闡述了廣工「大、實、特、快」四個鮮明特徵。
  • 廣東工業大學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行
    為了讓廣大考生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了解學校的發展新動態、人才培養新亮點、招生新變化,7月20日,廣東工業大學舉行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工校長邱學青從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人才培養特色亮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舉措、招生政策和變化等方面介紹了一個「不一樣的廣工」,並生動闡述了廣工「大、實、特、快」四個鮮明特徵。
  • 廣東工業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學校,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廣東工業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和新年祝福!省級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新增6個。「網際網路+」國賽獲2金1銀,獲金獎數和獲獎總數均居廣東高校第二;「挑戰杯」總分位居全國高校第八,連續五屆捧得「優勝杯」。羽毛球隊勇奪全省錦標賽團體總分冠軍。這一年,隊伍建設獲得新進展。新增國家級、省級人才26人次,目前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200多人次;新增省級創新團隊3個,現有省部級創新團隊14個。
  • 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4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廣東工業大學第四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後,在大學城校區大講堂中心報告廳勝利閉幕。大會應出席代表300名,實到代表295名。校黨委書記胡欽太主持選舉大會,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邱學青主持閉幕大會。
  • 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
    大洋網訊 2020年12月5日,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暨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
  • 工行廣東分行以綠色金融助推灣區高質量發展
    作為深耕灣區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廣東分行深刻認識到資源、環境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引導金融資源向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好的實踐引領制度創新,把綠色、灣區和金融這些現代元素有機統一起來,實現產業綠色發展和城市品質提升,讓綠色金融「活水」助推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13000餘名新生參加!
    9月18日上午,廣東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分別在大學城、東風路、龍洞校區舉行。番禺校區的新生在大學城校區參加開學典禮。來自全國各地的13000餘名2020級新生參加了開學典禮。01、大學城校區圖 | 大學城校區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現場02、東風路校區圖 | 東風路校區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現場03、龍洞校區圖 | 龍洞校區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現場校長致辭圖 | 校長邱學青在開學典禮致辭校長邱學青以「志存高遠 止於至善」為題致辭。
  • 廣東工業大學新增機器人工程等五個專業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記者從廣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廣工)7月20日舉行的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廣工本科招生新增5個新工科專業,分別是:能源化學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工程,其中,廣工粵港機器人聯合學院是華南地區第一家機器人學院。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長邱學青與學生代表共話青春與成長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長邱學青,在學校會議室展開主題為「我與校長面對面,我和學校共成長」的學生代表座談會。 座談現場,學生代表們圍繞理想信念、專業學習、創新創業、科技創新、學生幹部工作、勤工助學工作、成長經歷、大學生活及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暢談了自己的感悟與體會。
  • 廣東工業大學的國際化設計教育之路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向東文/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胡飛 張曉剛 甘為 如果考察我國由工藝美術轉向藝術設計的現代設計教育歷程,則可發現其萌發於改革開放大潮中我國產業快速發展所釋放出的強烈現實設計需求,由此引起設計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並著手引進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設計教育體系,呈現出實踐驅動和設計啟蒙同步推進的特定時代特徵
  • 廣東工業大學聚焦改革創新,力爭建設一流高校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閔永剛及其研究生簡凌鋒的項目《塑料黃金——特種聚醯亞胺的中國力量》通過多項技術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得金獎。近年來,廣工高水平大學建設成績亮眼:躋身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榜單全球500強、位列泰晤士2021世界大學中國大陸高校第34-50名、以第一完成單位斬獲3項國家科技獎二等獎、獲批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服務6000餘家企業……「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
  • 廣東高校今年增加這些專業!新寵是……
    多所高校招生數整體持平廣財擴招2080人廣東省教育考試院7月23日公布消息稱,廣東2020年的招生計劃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夏季高考安排招生計劃47.5萬人,其中本科30.1萬人,比去年增加了3000人南都記者統計,2020年,廣東海洋大學計劃招9750人、廣東工業大學計劃招9500人、廣東財經大學計劃招8200人,三所高校的計劃招生人數位於廣東省高校的前列。廣海大、廣工的計劃招生數與2019年整體持平,廣東財經大學擴招2080人。
  • 廣東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快車道
    目前,我省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快車道,進一步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要讓真正符合職教需要、能承擔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重任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教講臺上唱主角。」深職院黨委書記、校長楊欣斌說。近年來,深職院擴大招聘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者,加快引進具有絕技絕藝的大師、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工匠及傳統技藝傳承人到學校任職任教。
  • 一流人才怎麼培養?廣東26所知名大學有「獨門絕技」
    你更喜歡哪所大學的人才培養方式?7月14日起,廣東省教育廳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開展「培育一流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全媒體報導,深入走訪各大高校、專訪黨委書記或校長,揭秘廣東高校一流人才培養的「獨門絕技」。
  • 瀋陽工業大學校長郭連軍:推進人工智慧教育 跨學科培養AI人才
    編者按:教育推動科技進步從而促進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校長的使命是明確辦學方向、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建章立制、爭取資源、領導課程改革、激發學習熱情,形成思想,明確任務等等。2020年4月,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34;榮譽出品,《校長賦能人工智慧教育》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的時代讀物。
  • 廣東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而成,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六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理念,加強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推進內涵建設,辦學實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日益提升。2019年首次進入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千強名單,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高校第51位,USNews2020世界大學工科排行榜國內排名第45位、世界排名第268位。
  • 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在深舉行,探討「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質量...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12月19日,主題為「奮進『十四五』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辦。副市長聶新平出席開幕式。
  • 「數」立信心|汪一洋:化「危」為「機」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汪一洋說,廣東文旅業正有序恢復,對下半年文旅業快速恢復充滿信心。在文旅融合加速的趨勢下,全域旅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政府部門應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化「危」為「機」推動文旅融合 助力脫貧攻堅在國內旅遊「信心恢復」,而國際遊「考驗」還將持續的態勢下,廣東文旅行業如何化「危」為「機」謀求高質量發展?
  • 【高質量發展】東莞高等教育發展再謀新篇:已建設10所高等院校...
    &nbsp&nbsp&nbsp&nbsp東莞市教育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東莞共建設10所高等院校(含市屬高校,省屬駐東莞高校、校區,民辦高校,成人高校),其中2所院校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為東莞理工學院和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